城南旧事这本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纯朴、天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看完城南旧事,不如写一篇城南旧事读后感纪念一下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城南旧事电影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414263城南旧事电影读后感300字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伴随着这怀旧而又略带伤感的歌声,我轻轻地翻开了林海音女士的《城南旧事》,与书中的小主角林英子一起,开始了一次有关童年的回忆之旅——
“骆驼戴铃铛,是因为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寂寞的旅程,才会给骆驼戴上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全书一开始,英子新颖而又不失天真烂漫的想法便一下子吸引了我的视线,也令我闻到了一丝童年的怀念气息。而接下来的一篇篇以不同人物为主角的故事,更是牢牢地抓住了“看似天真幼稚,实际蕴涵了无数真理”的特点,将我们一点点地带进了属于英子的童年生活:《惠安馆》里人人惧怕厌恶的“疯”女人、《我们看海去》里为了弟弟铤而走险的“贼”、《兰姨娘》里被赶出家门的兰姨娘……这些人的身上,都发生过无数的故事;而也正是这些或悲或喜的故事,构成了英子美丽灿烂的童年。
在这么多篇独立的故事中,你若是问我哪一篇最好,我肯定答不上来。无论是《惠安馆》里的浓浓亲情,《我们看海去》的困顿迷惑,《兰姨娘》的暧昧彷徨,《驴打滚儿》的丧子绝望,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瞬间成长,无一不令人过目不忘、久久沉思。但你若是问我我最爱哪一篇,我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看海去》!”
无论是文字还是电影,《我们看海去》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文章一开始就着重描写了英子对《我们看海去》这篇课文的喜爱与疑惑:她分不清天空和大海,也搞不清火红的太阳究竟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呢,还是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的。带着这么一个在大部分人眼中几乎是愚蠢的疑问,英子开始了与草地里认识的人的交流。在两人简单明朗的谈话中,那人三番五次地问英子觉得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年幼的英子自然无法回答:“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不过,尽管回答不上来,英子还是给那人背了《我们看海去》,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人表示赞同后,又和英子约定:以后送他弟弟坐轮船去国外读书时,两人就一同看海去。
然而,世事难料,那人终于因为偷窃而被捉住了。押走他的那天,英子目送着他远去的背影,依偎在妈妈身旁直想哭。不知情的妈妈还教她:将来长大后就用今天的事儿写一本书,说说一个坏人怎么做了贼,最后又怎么落得了这么个下场。但是,英子很坚决地拒绝了。在文章的末尾,林海音是这么写的:
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写一本书的,但绝不是像妈妈说的这么写。我要写的是:
“我们看海去。”
为这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我落泪了。年仅七岁的英子,用自己的想法与行动告诉了我们: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也没人能真正分清他们,就如同没人能真正分清海和天一样。
在整本书中,一切皆是英子童眼中的世界,却始终贯穿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困惑。这种风格一直保持到全书结束:当厨子老高让英子“去医院劝劝你妈,这儿就属你大”时,英子才忽然意识到,不知不觉中,自己竟已是大人了。走出大门的当儿,英子在心中默念: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
无论如何,我都要感谢林海音女士。感谢她写下了《城南旧事》,将英子这个善良纯真的小女孩呈现在我们面前,用她的童年故事,勾起了我们对自己童年的回忆:那些曾令我们欢笑哭泣的小事、那些几乎被我们遗忘的明朗笑容、那段在磕磕绊绊中成长的单纯岁月……美丽童年的酸甜苦辣,永远是我们心底最大的温柔。
#482604城南旧事电影读后感300字2
《城南旧事》的作者是近代女作家林海音,她于1976年编写这部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这本书以生动幽默而又让人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她的回忆。
林海音小时候小名叫“英子”,她那时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巷子里,就是那里才让她有无限地恋童年的情怀。那时的她天真无邪,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有一次,英子和妹妹在天桥闲逛,突然,姐夫俩看到一个大汉在卖布匹,他又是卖弄又是减价的,终于把她俩人说动心了,掏钱高高兴兴地买回家去了。
回到家把布匹给妈妈看过后,妈妈惊叫:“看你们买回来了什么东西!”英子和妹妹不解说:”一匹12尺的布啊!”妈妈哭笑不得说:“我一看就知道只有8尺!”可是倔强的小英子仍说:“绝对是12尺!”没办法妈妈只好拿来量尺,一量,果真只有8尺!妈妈又端详了一下布料,摇摇头:“单面的花布,十尺才卖七八毛,你们花几块钱买的?”英子一听吃了一惊,继而羞红了脸:“8块6.”妈妈笑道:“你们上当咯!”
儿时的她多么有趣,从儿时的琐事中,我看到了她的认真,看到了她的执着,“英子”的形象是所有人心中儿时的记忆。
书中的情节仍让我记忆犹新,那个捣蛋、倔强、顽皮的“英子”总在我脑海里浮现。虽然无图,但却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林海音编写的《城南旧事》也让我感慨万分,有些大人们儿时的文化现在早已流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我们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309630城南旧事电影读后感300字3
《城南旧事》这本事经过主人公“英子”以20年代的北京作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孩子稚嫩的眼里世界的悲欢离合。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给我这个新时代的少年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也在我这样的少年心里种下了淡淡的惆怅,和作者一齐回味那些以往的欢乐和伤悲,和作者一齐淡淡地惆怅。
书中的英子机灵可爱,对世事都充满了好奇心。有一点点细心机,有点善良,有点勇敢。有英子的细心机达成心愿后的窃喜、有因为战乱带来的离别而忧愁、有与一个“小偷”结下的真诚的友谊,还有应对“疯子”秀贞的同情与伤感。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英子与秀贞的情谊。秀贞是英子家附近“惠安馆”里寄住的一个“疯子”。大人们都不让英子接触到秀贞,可最终英子的好奇心却让她们俩成了好朋友。秀贞因为失去了她的孩子而悲痛过度,终日疯疯颠颠、自言自语。英子明白真相后却尽力帮忙她寻找孩子,最终最终找到了秀贞的孩子。可令英子震惊的是英子的好朋友妞儿竟然是“疯子”秀贞的孩子。看着妞儿与秀贞的重逢,作为读者的我,心间也一样澎湃起伏,为了苦难后的相聚,也为英子的付出而感动。同时更让我敬佩英子的勇气和她那颗善良而勇敢的心。
这种.种经历在英子的沿途与她擦身而过,命运让他们与英子相交相叠。各式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事,在英子的生命里交集。虽然故事里英子遇到了许多她看不懂的事,并在朦朦胧胧中给幼小的英子内心蒙上了一层复杂的色彩。但英子还是个孩子,她读不懂人间的疾苦,风雨过后,她依然用她的笑容和灿烂的心一路走下去。
#631978城南旧事电影读后感300字4
翻开《城南旧事》,随着泛黄的纸张、淡淡的墨香,我走进英子的童年。
英子六岁到十二岁在北京城南生活时,与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友情,三天两头的住惠安馆里钻;她对“小偷’许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而伤心难过;她深爱着严厉而慈爱的父亲,父亲的去世让她意识到她的童年渐渐远逝。
我感触最深的是英子与秀贞的故事。秀贞是人们口中的疯子,可有谁知道她疯的原因呢?人们都不理她,只有英子把她当成朋友,愿意陪她,愿意倾听她的诉说,可见英子是善良、纯真的。英子的玩伴妞儿,被养父母领养,但总受到他们的毒打,她的眼睛总是泪汪汪的,眼底下还有泪坑,身上伤痕累累。我为秀贞和妞儿感到难过,没有人理解秀贞的痛苦,而妞儿还是个孩子都遭到这般待遇,可见当时人心的阴暗,秀贞和妞儿终于相认,我替她们高兴,也多么希望她们能找到爸爸并幸福地生活下去。可事实却开了个玩笑,她们母女二人一同丧命于火车下。看到此处,我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掉了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任由人们进进出出。英子的世界是悲伤的,一些她所珍视的人都离开了。父亲的去世让她知道了自己的责任,让她从儿童蜕变成了大人。当英子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愈发显得羸弱。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一切事物都随着时间缓缓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他们的情。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我想英子在回忆童年时,也是笑着流泪吧。
#603887城南旧事电影读后感300字5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自从读了《城南旧事》之后,这首歌便环绕在我耳边,虽然它并不是很出名,但却令我想起英子童年时的一切。惠安馆门口疯女人的一笑,草垛里蹲着的年轻人,与德先叔离开的兰姨娘,回到故乡的宋妈,喜爱花朵的父亲,这一切一切,都是那么清晰,却又是那么的模糊。
令我最难忘的,是那位善良的年轻人。他与英子交谈时所露出的后悔,是那么的强烈,为了供弟弟读书,他铤而走险去偷东西。小孩子总想长大,可大人却总想变小。
小时候不努力,长大了之后还能怎样?当英子说:“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我的心有一次陷入了悲凉,是啊!英子的眼里有太多的人啊!那个便衣侦探,那个一副老实像的年轻人,那些骂小偷的人,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便衣利用英子把年轻人抓住,年轻人为供弟弟上学偷东西,那些骂小偷的人明明不知道事情的真 相却仍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说小偷。善与恶,真与假,究竟该如何区分,我也不知道。就连那一句“我们去看海”那一句承诺我们也不知道算不算数了。
书中的一切,是那么的杂乱,又是那么的有序。它虽然记录了许多不同的人物,但每一个却都给人们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形象。就像宋妈,兰姨娘,年轻人,德先叔一样,他们都被当时的社会所唾弃,可他们最后还是以一种尚的身份所离去。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更是一个梦的开端,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滋润着我们内心的沉闷与寂寞,在童年时留下的人与事,是难忘的,更是永恒的。正如爸爸,宋妈,兰姨娘,疯女人,他们都永远不会在英子记忆里消失,永远都不会。
小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透明得不带一丝杂质。就像英子看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她以一种理解的态度去接纳她,因为就只有她能理解疯子不为人所知的苦。
也像是英子看年轻人,看兰姨娘,看宋妈,英子对她们都有着疑惑,可英子从来都是以真心对她们的。不像大人,只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周围的一切。
是啊!为什么人们只是要在自己的心上锁上一把锁呢?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相信任何人呢?
就这样,生活还在继续着,可童年却不能再继续了,在慢慢的长大中,许多人都离开了英子。
我想,正如生活一般,是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张承辉博客” 城南旧事电影读后感300字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39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