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壑松风图》简介
宋李唐濠梁秋水图 【名称】宋李唐濠梁秋水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天津博物馆藏
【简介】
又名《濠濮图》卷,绢本,设色,纵24厘米,横114.5厘米。
经明代安国、项子京,清代宋荤、李凤池、陈定等人鉴藏,曾人藏清乾隆内府,后由溥仪将其盗运出宫,解放后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现存于天津博物馆。
作品描绘的是安徽凤阳县濠水、濮水一带的风光。数株茂密的大树占据了主要画面。树用夹叶法,淡赭设色,透露出浓浓秋意。大石用斧劈皴,勾勒劲健,结构谨严,苍劲凌厉,颇见质感,以青绿罩染。画面左侧飞泉直泻,落叶点点。李唐对秋水的刻画尤见功力,并使山石的刚硬和水波的柔和形成鲜明对比。整个画面显示出一副浓郁的深秋景象。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庄子和惠子坐于岸边。二人衣着古朴,衣纹简练,却颇见精神。一人面对观者,一人侧面作交谈状,与《采薇图》中伯夷和叔齐的表现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作品的故事取自《庄子·秋水篇》,表现的是庄子和惠子论辩时的情景。原文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段对话非常精彩,透出层层玄机和狡黠,思想空间不停地转换、跳跃,具有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体现了一种对想象力的挑战精神。
李唐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南渡之前和南渡之后。他南渡之前的作品以《万壑松风图》为代表,表现了他画体的北宋风范:构图繁密,气势雄峻,画风严谨,朴实厚重,动人心魄;南渡之后的作品以《采薇图》和《清溪渔隐图》为代表,表现了李唐的另一种风貌:简练洒脱,水墨苍劲,以刚性线条和大斧劈皴为标志。
依照这个标准观看《濠梁秋水图》,我们发现它似乎正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处在一个风格转变的时期。转变的具体体现就是李唐从范宽的风格中逐渐脱离出来,形成新的风格。这种转变后的新风格可以称为李唐风格,或者叫做南宋风格。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体会这种转变。
比如构图,局部取景的方式在《濠梁秋水图》就已有体现,《采薇图》只不过把要表现的物象更加拉近了而已。又比如皴法,这也是李唐绘画风格转变最主要的表现方面。总体上,李唐的作品具有一种深沉刚猛的画风,《万壑松风图》就是这种风格。《濠梁秋水图》中这种特性依然保持着,但出现了大量的侧锋用笔,是大斧劈皴的雏形,洗练、刚劲;到了《采薇图》时期,则一变为阔笔挥洒,更加简略,却同样充满速度和力感。从画面整体的感觉来讲,这种转变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采薇图》描绘的是一片江南的山水,画面仿佛弥漫着一层雾气,树石的画法也是水气淋漓。《濠梁秋水图》与之相比,则显得有些“干”,笔触小,石质坚实,透露出一种浑厚深沉的山水景象。
综上所述,从用笔、风格、水准等几方面来讲,《濠梁秋水图》当属李唐的精品之作。更为重要的是,《濠梁秋水图》正是从《万壑松风图》到《采薇图》之间的过渡作品,仿佛为李唐从北宋风格向南宋风格的转变做了精巧的注释一般,因而更显示出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李唐流传到现在的山水画作品并不多见,所以都弥足珍贵,如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万壑松风图》、《江山小景图》卷,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长夏江寺图》卷、《采薇图》(可以作为山水画,亦可看做人物画,其画面和《濠梁秋水图》相类),藏于日本京都高桐院的《山水》双幅等。
2.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创作于( )
C
李唐,字唏古,河阳三域(今河南孟县)人,约生于1066-1150年间。后人将他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大画家,但是他的传世名作《万壑松风图》却是作于北宋。李唐少时学诗、书,三十多岁即以画名世。北宋徽宗时,李唐四十八岁,参加皇家的图画院考试,得第一名,被补入画院。宋亡时随徽、钦二帝一起被掳去北国。后一人辗转逃亡到南方临安。时百业俱废,他也只得卖画为生,但人地生疏,其北方风格的画无人欣赏,故生计艰难。直到16年后,南宋朝廷恢复了书画院,他投帖上书,终于复入画院,其时已年近八十。高宗赵构十分赏识李唐的画,封为画院待诏,赐金带。因宫中旧画尽被金人掳去,只得让画师向李唐学习,后人也只得从临摹李唐的画入门。其独创的“斧劈皴”,规范了南宋一个时代的画风,但已明显受了南渡的影响,渐趋简率、粗阔,而不复《万壑松风图》的严谨、精致。
《万壑松风图》作于1124年,绢本,浅设色,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其时李唐约58岁。构图上明显受范宽影响,一峰高耸,云雾缭绕,冈峦郁盘,峭壁如削,下面是浓密的松树林,岩间有多处泉水飞溅,汇成溪流,右边崖下有小路通幽。坚挺的皴笔似钉头、雨点、刮铁,或归之为小斧劈皴,显得石质坚硬,棱角尖锐。初看墨色浓重,实则原图敷有厚重的青绿色,表明其初学时曾师法李思训的着色。
3.描写黄山松的诗句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
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
阴阴清禁里,苍翠满春松。
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登天都》作者:丰子恺结伴游黄山,良辰值暮春。
美景层层出,眼界日日新。
奇峰高万丈,飞瀑泻千寻。
云海脚下流,苍松石上生。
入山虽甚深,世事依然闻。
息足听广播,都城传好音。
国际乒乓赛,中国得冠军。
飞船绕地球,勇哉加加林。
客中逢双喜,游兴忽然增。
掀髯上天都,不让少年人。
4.谁给我介绍一下《万壑松风图》
法若真 类别 中国书画>绘画 尺 寸 192。
5*92cm 估 价 登录后可查看 成 交 价 登录后可查看 款 识:偃盖虬龙万亩阴,空山缥缈白云心。 东封得若呼天子,下诏还征渤海吟。
怍为先生老年台翁画,黄山衲若真。 钤 印:法若真印、借山楼 鉴藏印:归去来兮东山之阿、阿云伯子师百 胸有丘壑气自华 —法若真《万壑松风图》欣赏 梦庐 清代山水,成就斐然,才人辈出。
卓然特立者,法若真其一也。法若真,字汉儒,号黄山、黄石,山东胶州人。
其父学识渊博,尤好经史,见解独到,著作颇丰,声名一时。法若真幼承庭训,好学上进。
顺治三年中得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官至布政使。为官期间,兴利除弊,体恤百姓,为政清廉,深得民心,为人称道。
后去官,隐逸黄山。法若真艺术造诣颇高,绘画极佳,题材多样,山水、花鸟等俱为上品。
大幅作品汪洋恣肆,变幻莫测,别有风骨。扇面小画雄健清俊,不拘一格,风趣横生。
偶绘花鸟,精工细作,饶有情趣,风格鲜明。 法若真画学北宋,其画注重丘壑经营布置,层峦叠嶂,以卷云皴、鬼面皴糅合披麻皴,风起云波,水奔树撼,给人以山势欲飞之感。
尤擅画山水,不拘前人成法,于平实中见出天真烂漫,笔墨清淳,气韵脱俗,尤显逸韵生动。恰如恽寿平《南田画学》云:“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淡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若用意模仿,去之愈远。
倪高士云:作画不过写胸中逸气耳,此语最微,然可与知者道也。 ”其山水多烟云弥漫,笔墨浮动,自成一格。
历代画家常以山水题材来表达隐逸情怀,而以松树入山水更能体现作者的品格和情操。此作《万壑松风图》即以山水苍松为构图素材,画面重峦叠嶂,山势峻拔,远山浮云缭绕。
疏树苍松,破石而出,瀑布从山顶蜿蜒而下,潺潺流水,时隐时现,山下岩石高松,分外清幽。 作者似乎已经置身于深山老林,耳旁似有百鸟鸣叫,禅趣油然而生。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平淡而又奇趣,宁静而又生动。
作者似乎想要在大自然中找到一种永恒。此帧构图奇特,意境幽深,特点鲜明,独出心裁。
结构严谨,用笔工细,皴擦点苔,设色淡雅。 此作极为重视疏密虚实的主从关系,远景近景,层次分明。
用水用墨,浓淡相宜。清新可人,无柔媚之习,有韵致之气。
纵观此作,各种关系处理恰到好处,色彩搭配,空间处理,取景布局,经营布置,独出匠心。《万壑松风图》与其说是在描绘大自然的一种和谐,不如说是在宣泄作者本人的隐士情怀。
此作无疑是作者得意之作。
5.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有什么特色
南宋的山水画表现艺术较之于北宋,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擅长山水画的名家高手辈出,其中以李唐为代表,包括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为最杰出者,被称为“南宋四家”。
李唐是南宋初期宫廷画院的领袖,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杰出画家。他在绘画方面是个全才,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能,对后世产生最大影响的是他的山水画。
李唐山水画主要区别为南渡前后的不同风格,南渡之前沿袭北宋风格,师范宽的画法,笔法具体繁复,山石的皴法坚硬中仍带圆润、凝重之感,笔墨隐于山石的皴法中,运笔、用墨、设色等手法皆以表现客观山水为特点,如《万壑松风图》、《江南小景图》、《奇峰万木图》等,为此一时期代表作品。 南渡之后他的绘画风格比以前刚劲、沉猛,所画山石如刀砍斧劈,皴法显露,主观表现的成分较多,并且越到后期,风格越刚劲、干脆,个人风格极为突出。
《万壑松风图》是于北宋时期宣和六年(1124年)创作的传世之作,时年画家58岁。该画继承了范宽的笔墨风格和李思训的设色画法,并有所发展,圆润坚实的笔墨客观而准确地描画了自然山水的景致,青绿设色,数株茂密的大树占据了主要画面。
树用夹叶法,淡赭设色,透露出浓浓秋意。大石用斧劈皴,勾勒劲健,结构严谨,苍劲凌厉,颇见质感,以青绿罩染。
画面左侧飞泉直泻,落叶点点。李唐对秋水的刻画尤见功力,并使山石的刚硬和水波的柔和形成鲜明对比。
整个画面显示出一副浓郁的深秋景象。
6.宋李唐万壑松风图的作品赏析
《万壑松风图》款识题于远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可知作于一一二四年,其时李唐约七十岁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
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
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视觉感受。
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皴。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
对皴法的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对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到现代还在为人们所学习探讨。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的作品。这一幅画在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甲辰是宋宣和六年(1124),李唐已经步入高龄。尽管如,此画中表现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
画上的插云尖峰。冈峦、峭壁,好像斧头刚刚凿过,对一片石质的山,表现山特别坚硬的感觉。
是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在图的左上石柱形的远山中书:“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该图与《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图上都署有作者的名款。宋以前的画几乎都无款。
北宋初,开始在画上落款,但尚不普遍。这三幅画可谓开风气之先。
但细观其落款,却也意味深长:《早春图》虽落在空白处,但字特别之小,不细观无以辨认;《溪山行旅图》则仅书“范宽”两字于草叶间,900年后才被研究员用放大镜发现;而《万壑松风图》则将款落在石柱内,远观或误以为皴笔。不管作者的动机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作者不希望其名款让观者一目了然。
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汉字进入画面的开始,而从广义上讲,则是中国书法进入绘画领域的前奏,从此演绎出一幕幕书与画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历史。宋代的落款,不过是姓名或加上画题、年号、时节等。
元代画坛渐以文人为主角,于是开始题诗,或记文于画上,让观者明白画家作画的意图,生发联想。但题款在画中尚居次席。
而到了明、清,似乎更讲究书写的技巧,或觉画不足而以字补之,或画之前预留空白以题长款,有时书法的表现似乎更强于画。总之,书与画开始平分秋色,融为一体,画家兼善书法和诗文,变成理所当然的事了。
“张承辉博客” 描写万壑松风图的古诗句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48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