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那么大家知道《不抱怨的世界》下面是张承辉为大家准备好以下的内容没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一
一直以来不是很喜欢读外国作家的书,一来记不住人名,二来总觉语言生涩,所以内心总是有意地规避。初看《不抱怨的世界》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另外书名也还算小有吸引力。习惯看书前了解一下作者及他人对本书的评价:威尔·鲍温,美国最伟大、最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有人说这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它会改变你的命运。
零零碎碎的时间看下来,还是不太习惯外国人的表达方式,所以记忆中只有些许片段,而印象最深的只有三个字:不抱怨。
曾几何时,我们这个社会充满了抱怨,大到对社会对体制的怨言,小到对家庭对自己的不满,太多的抱怨充斥于耳。有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一些面临各种刺激(包括长时间的抱怨)之人,进行大脑活动分析研究后发现,大脑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如果让它听到太多的负面信息,很可能导致当事者也会按照消极方式行事,更糟糕的是长时间暴露在抱怨的环境中,还会使人变得愚蠢和麻木。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想想也是,抱怨能解决什么问题?只会徒增自己的烦恼,还破坏别人的心情。记得正看此书时,可巧女儿来电,抱怨连天:牙疼,朋友不解人意,论文,演讲各种任务压力重重。听着女儿连珠炮似的抱怨,我的心情瞬间糟到了极点,既有担心,又有无以言喻的焦躁,不知该怎么安慰她。这时,我就在想,当我们像这样不停地抱怨时,带给别人的恐怕同样是烦闷、不安、躁动,这对别人真的是一种伤害。
百般的劝慰之后,我随手拍下书的封面《不抱怨的世界》发给女儿,同时告诉她“在你所抱怨的每件事后面,应该都有值得你感谢的地方”,女儿无语,过后也许自悟发给我一张笑脸。
其实每个人都会向别人倾诉自己的不满,倾诉有时也未必不是一种释怀。只要我们不把抱怨装得太深。
我也知道抱怨无益于事,可是生活中总忍不住会跟着别人附和抱怨,或者主动发泄自己的抱怨。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做到不抱怨,是否能像书中有些人那样做到21天不抱怨。但书中传递给我的信息,让我开始反思:既然抱怨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何不欣然接受,安然处之呢?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你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要抱怨的事。”就像我们接受负面的东西多了,情绪、心情会随之消沉,压抑。正如我们现在倡导的远离负能量,传播正能量。
那么如何让自己做到不抱怨呢?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心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改变自己的思维,当你想为自己的抱怨辩解时,先扪心自问,这次的经历是否真的那么糟?让你抱怨的实际原因真的很严重吗?然后下定决心,实践不抱怨的承诺。
我们可以好好表达自己的期盼,而不需要用抱怨现状来获取想要的结果。只要将我们的渴望和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人谈,我们就会缩短等待的时间,那么我们的需求就会最大限度地被满足,也就会更快乐。
我们要认真看待所有微不足道的小事,并时时感恩。当我们决定接纳各种人事物,并从中发现其光明面时,我们就会体验到越来越多的良善和美好。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但我们只要从自己开始,从“心”开始,对自己说“与其在抱怨中苦熬,不如把祝福送给自己”。在不抱怨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二
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通过认真阅读威尔·鲍温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浅,认识到“不抱怨”的内涵。书中鲍温牧师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我们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阅不抱怨的世界,这是一本很棒的心灵励志书。看了这本书后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发现,它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喜悦……而这本书就是反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_”,认为偶尔发发牢_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为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予我们做到的。
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中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由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理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
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三
2009年,遭逢天灾、金融海啸和流感疫情带给人们的影响还未散去,数以万计的人继续面临减薪、失业甚至破产的危机。毕业生们抱怨工作越来越难找,职场人开始抱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收入不如从前……抱怨声在人们的周围此起彼伏。美国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说: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太多了,背叛、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安全感缺失……都会让我们抱怨不断。我们有时候会抱怨困难,是因为把困难当作借口,以逃避自己向往却没有完成的目标。但是,抱怨困难并不会让问题得以解决,也不会减轻内心的痛苦。我们抱怨不公平的一切,就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想抱怨的不但得不到消除,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灾厄给我们。
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的确,抱怨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工作、家庭、人际、天气、交通……这些都是抱怨的对象。抱怨的人是不快乐的,他永远只会在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思维和行为上需要的改变。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却需要意志力。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人生不可能总走上坡路,情绪也会有高峰和低谷,但是,抱怨一切并不会改变生活的不如意。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让自己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徐小平激情坦言:“不抱怨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的大智慧,它更是一种精神,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需要这种精神,也匮缺这种精神。”是的,让我们一起来理会威尔·鲍温所提倡“不抱怨”的精神,感受下1本书1只手环21天改变600万人命运的魔力。戴上紫手环吧!与身边的朋友一起迎接即将出现的“2009中国不抱怨年”。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四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威尔·鲍温所写的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未曾想因此给我带来了一次极大的心灵震撼和启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句话虽然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真正能“看的开”的人却并不多见。人们总会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满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人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影响到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有的人则深埋心底,却也同样为这种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为;而对于相对豁达的人来说,其实也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不为自己所知道,只是一种潜意识的抱怨,这也同样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左右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天灾人祸的抱怨,对贫富差距、生活际遇、背叛行为、工作不顺、感情不合等等多方面的抱怨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书中提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抱怨情节也可以证实这一点。作为一名地质行业的工作者,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当中,我同样有着自己的些许抱怨。诚然,不抱怨、无怨怼的世界也许只是一个理想中的世界,但它可以让我们向往和憧憬,去完善自身的思想,增益自身的才能。书中深入浅出的论述,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浅。下面简单的谈一下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想法,也希望以此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成为自己和大家今后一种生活与工作中的激励。
一、停止抱怨
要成为一个完全没有抱怨的人很难,对生活一些不顺当、烦心的琐事发发小牢骚似乎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也很正常。不过,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吸引力法则。要知道,当一个人在说些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时,就会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例如:当女人常抱怨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男人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种下了一个“不相信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使遇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从心里怀疑,这样即使遇到了好男人,也可能会错过吧;同理,如果多说一些感恩的事,则会为自己引来更多喜乐之事。这样,你要选择抱怨还是不抱怨?一本书,一只手环,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书的开始,鲍温首先教给了我们如何停止抱怨,用“21天效应”的培养方法改变自己的抱怨习惯,这也是改变我们,成就无怨人生的第一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其实在中国更早的《菜根谭》中的一副对联也很好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的态度应当是从容不迫,对个人荣辱和职位去留都应当视作花开花落般平常,达到一种心境平和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抱怨行为不仅不能改变实际的恶劣情况,更会增添人们的负面心理,这是一种消耗能量且完全无益的运动。正如仇恨和生气郁结是用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一样,抱怨又何尝不是在于事无益的惩罚自己。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也说过一段类似的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约莫意思是:“凡我们做事之前,先想一下十年之后的我们,还会对这些如此计较吗?”如今的困境在十年之后也许仅仅是淡然一笑,如果的抱怨行为在十年之后也许甚至会觉得可笑,困难未尝不是一种人生的磨砺和财富,对其抱怨却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放下抱怨,平静处理,不仅是对事态发展的最佳抉择,也同样是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一大进程。
二、感恩困苦
更进一步,在书中我学到的第二点,即是学会感恩,这里的感恩指的不是对我们好的人或事物,而是感恩困难,感恩苦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于困境中的我们,或者会觉得困难的难以承受,然而跳脱出来,以一种长远和凌于其上的目光来看待这一切,一切的苦难和困境未尝不是一种好事,一种磨砺和挑战。于困苦过后的自身提升是慢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于顺畅通达的人生,未必是一种好事。相反,困难和苦痛也未必是一种坏事,咱们中国古代历史中也有诸多这样的例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尔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些古代先贤都比我们承受了更大更多的苦难。这些现象和历来的事实也都有表明,凡成大事者,有大成就者,往往也伴随着大的苦难,我们未必承受了如他们般的苦难,又有什么理由衍生连他们都没有的怨怼呢。不仅如此,更也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自身,感恩苦难,没有今日的苦难磨砺,又何来将来的幸福和美。用跳脱出来的眼光观察这一切,苦难也就不那么难以承受了,反而是值得我们去欣然面对的。感恩困苦,这不仅是一种承受苦难、减少困境所带来压力的良好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人们心境的升华和转变。无论是生活抑或工作中的不顺,当我们不在将眼光着眼于现在所承受的一切,而是以一种长远和自身完善的目光来看待,那么我们就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也较一般人更容易去承受苦难和理解其意义价值了。
三、寓成功于困境
当我们在做到停止抱怨,感恩困境之后,我们就应逐渐学会“寓成功于困境”,这也是我在书中学到的第三点。“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第一智者贤臣,孔明先生的话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人唯有在这种没有抱怨,心绪平稳宁静的时候,才能有更坚定和更深远的志向与发展。在困境中拥有平和的心态,在平和的心态中寻求发展,这也达到了我们没有抱怨的更深一层的意义和作用。完全跳出于苦难给自己的心境影响,用凌于其上的态度来观察自身所承受的,以这种平静状态去工作和生活,显然是更能够做出更加正确的抉择,逐步实现成功,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四、用哲学于生活
作者威尔·鲍温作为一名虔诚的教类徒,他信奉的是上帝以及唯心主义。而作为我们,则更多的是信仰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应当用辩证的唯物观点来看待这一切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告诉了我们,物质和意识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积极的心态对成功来说,是必须条件和前提条件,其次当然还受到机遇、努力、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活当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开阔的心胸,不仅对事物发展,事情决断有了很好的积极促进作用,对自身思想行为的完善也是有相当积极意义的。记得在著名作家凤歌的著作《沧海》和《昆仑》中也看见过这样一段话:“武学一道,末流者以武功招式决胜,次流者以内功深浅决胜,第一流的高手,比的却永远是胸襟气度。”其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扩充知识,不如先学思维运转;处事练达,不如先学生活态度。良好的心境,宽广的心胸是一种处事和生活的极佳状态。其实远不只如此,不仅在不抱怨方面,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们一样应当用哲学的眼光还原事物的本质,用更透彻和深刻的目光认识身周的喜悦快乐和困苦艰难,那么生活将是更加富有味道和情趣的。
五、总结
张德芬对此书如此说到:“报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得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这样说到:“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这样说到:“把坏事当好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众多的成功者都对自己对此书的不抱怨做出了自己的感悟和推荐。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然后只要我们以正确的心理去对待,不怨怼,不苦恼。“不如意”也终有可能成为一种财富,一种磨砺,并以此成就我们的人生。《没有抱怨的世界》给我们的是一场心灵的洗涤和震撼,对我在生活态度和方向上都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这即是我对它的解读。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五
那一年,一个小山村中走出了两个农民,他们挤上了到上海的火车。火车上,熙熙攘攘天南地北的人都有。有人说“上海繁华是没错,但是干什么都需要花钱,甚至问路也需要花钱”。其中一个农民忧心忡忡,抱怨说“早知如此,还不如留在小山村,这以后可怎么生活啊!”另一个农民眼睛亮了起来“上海真是遍地是黄金啊!居然连带路都能挣钱”,一片憧憬似的跃跃欲试。
多少年以后,眼睛亮起来的农民成为了资产上亿的企业家,而那个抱怨的农民成为企业家1200名员工中的普通一员。一种是没有信心的抱怨,一种是对机会的积极认识,两种不同的思维境界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命运成就,原因就是抱怨的对立面上,永远矗立着一扇窗户,谁打开了那扇窗户,就能改变他的命运。
抱怨的人往往无意识地在发泄和表达不满,以求获得自身心理的平衡以及别人的同情心。抱怨是在陈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那么从抱怨的对立面的逆向思维衡量,虽然获得了自身心理的平衡和别人的同情心,但是自己仍然是一个无助的可怜的弱者;抱怨不要的东西的对面,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强大的管理工具“问题管理法”会提升你的业绩。冷静的思考后,抱怨往往就是现实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意识到这一点后,对面的窗户就显露了出来。
抱怨工作紧张时间不够,打开对面的窗户你就从时间的奴隶一跃成为自己时间的掌控者;抱怨工作杂乱无序,打开对面的窗户你就从无序忙碌的执行者一跃成为井井有条的事务管理者;抱怨不理想的工作岗位,打开对面的窗户你就从不思上进的工作者一跃成为不断提升自我的坚定信念命运改变者;抱怨工作的难度,打开对面的窗户你就从无所作为的员工一跃成为攻坚克难的强者;抱怨沟通困难,打开对面的窗户你就从智商高的理性管理者一跃成为情商高的优秀管理者……
抱怨的对面是自身意识形态的改变,意识的改变促成了自身行动的改变,行动的改变创造了事物结果的改变,事物结果的改变将影响到自身命运的改变。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力改变,那么能改变的就是自己的态度。当发觉抱怨无济于事时,为什么不尝试着进行力所能及的改变呢?只要有一丝的变化,那么原先的结果轨迹将受到影响而变化。
当打开抱怨对面的那扇窗户后,你的思维会插上翅膀自由翱翔,你会融入一个充满创造和改变的“不抱怨的世界”。
关于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张承辉博客” 关于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6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