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是一本2002年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芭芭拉·明托,王德忠、张珣译。该书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金字塔原理》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800字1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教会我们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去逻辑的表达、思考、解决问题。因此不管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只要我们需要沟通和思考问题,我们都会从金字塔原理中受益。
《金字塔原理》逻辑的表达中重点阐述了比较好的表达方法是结论先行,就是说在表达过程中先将自己的结论传授给受众,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这一方面,可以使受众更清晰了解自己所表达的观点;另一方面,后面的内容全部围绕结论而展开,这可以让前后表达逻辑更强,文字更严谨。如果不先把结论展开,就会很容易造成你讲了半天,人们还是无法理解你的意思。此外在表达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归纳总结,但总结句需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因为这种句子难以吸引和保持读者的注意力,还可能让读者无法理解你表达的意思。因此,我们在以后工作中需注意如何将混乱的思维转接成思考的逻辑,整理清楚。这样我们平时汇报就不会出现说了或写了一大堆内容,却抓不到重点。学好逻辑的表达这将有利于我们在规定时间内如何快速有效地将汇报内容完美呈现,并让对方知道我们讲了什么。
此外,《金字塔原理》思考的逻辑中强调了程度顺序,也称重要性顺序。这种思考模式在平时工作中会很有指导作用,我们做每件事之前只有经过合理思考,按好先重要后次要顺序排列,才能使工作井井有序,高效高量地完成。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好自己的工作重点,每天按部就班,这不仅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还会导致工作的恶性循环。就像我们做产品,如果不先了解市场的需求、产品的品质和功能需求及市场销售人员的要求及建议,我们将不可能开发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如果我们一味地闭门造车,不了解产品定位和工厂生产条件,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徒然无用的。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表达的理论和思想不仅以上我所学所感,还包括很多其他方法如序言的写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演绎推理等。然而运用好《金字塔原理》理念和方法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与运用中慢慢体会。俗话说得好凡事贵在实践,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把理论用起来,先走一步,不断总结和思考后,继续实践,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将会有所收获。我相信只有每天的一点小进步,累加到一定时间后才会让自己惊喜。虽然我现在已经看完这本书,暂时对书中的理论有些看不懂,理解还有些费力,但今后我会在实践中努力理解《金字塔原理》的内涵,学以致用,更好更有效去表达、思考,为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800字2
我用几个小时的时光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基本上使用的是马未都介绍的速读的方式。我忘记马未都是在哪个电视节目上谈过他读书的方式——快速阅读,只记得他说的具体方法,就是在阅读书中每一段话的时候,只看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这是因为往往每一段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话是对这段话资料的概括,这一点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学生做英文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题目,一般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用这种方法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发现使用的方法恰恰类似于书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征。这种阅读是偷懒的,并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阅读,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写作方式。
书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逻辑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问,而逻辑学则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和训练,是到达“智慧”的途径。
所以说,学好逻辑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础。无论是中国MBA、GCT考试,还是外国的GRE、GMAT,逻辑题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看来对于这些高级的知识分子,逻辑思维的正确与熟练是必备的素质与潜力。
对于逻辑思维潜力比较强不混乱的人,我们言语中一般会说这个人“脑子清楚”。但是脑子清楚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需要“表达清楚”,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应用,也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所讲述的资料。
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也能够看作是语言表达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十分具体的操作,而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又要归纳总结的,有要演绎推理的,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因此这本书在长达几十年的上市时光中一向没有被市场所淘汰,在不一样的时期和不一样的国家,一向持续畅销。
透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快速阅读方法,我们确实能够了解到了一本书所讲述的大概资料。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写作时,她的思维金字塔的上方几层。但是,这是一本有关思维方法的好书,仅仅的泛读是不能满足我们学习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们会需要更多的时光做更多的精读,这样也就会接触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层。
可见,我们也能够用金字塔原理的相关资料,来阐述对这本书的阅读,而并不仅仅仅是写作、思考、解决问题和演示这些活动的范畴。可见这本《金字塔原理》对我们所要求的,也不仅仅仅是读完了一本书而已,而是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掌握,并运用到更多的思维领域和活动之中。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800字3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说还是没说,而是我说了什么你却没明白是怎样回事。
“金字塔原理”认为如果有人期望透过阅读你的文章了解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那么他面临的?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比如只有两页纸,文章中也会包括大约100个句子。读者务必要阅读每一句话、理解每一句话,并且将每一句话互相关联,融会贯通。如果你的文章结构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顶部开始逐渐向下展开,那么读者肯定会发现你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这一结论反映了作者芭芭拉?明托对思维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发现: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结构的不一样分组中,以便于理解。
任何预先归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组都更加易于理解。
这说明任何书面文书都应有意地将其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控制你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做到清晰写作的最重要的行为,而最清楚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读者(或听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联。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逐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量体裁衣自动从中寻找某种共同点,将你表达的思想进行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好处。
但是,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少能够对你表达的思想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事实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种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退一步说,即使人们能够作出与你完全相同的解读,你也使他们的阅读增加了难度,因为他们务必自我找出这种未被说明的逻辑关系。
读者在摄入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期望他采纳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就明白要寻找哪个共同点。否则,读者很可能会发现某种非你所望的逻辑关系,甚至还可能根本发现?了任何逻辑关系,这样既是在浪费你的时光,也是在浪费读者的时光。
概括的来说就是,读者必然会将所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概括,以便记住这些思想。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事先已经经过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表述出来,读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800字4
最早闻此书来源于麦肯锡,今日方一睹风采。未读之前,先在大脑里面想像了书中的内容。金字塔,除了埃及,除了四面体的立体形象,最容易在脑子里面出现的是一个“平面三角形”,是一个上小下大的形象,从下至上层次越高,空间越小,地位越高。毕竟物以稀为贵嘛。自己的思维属于发散型,由上面的想象自然猜到其原理必将是纵向层级的概念,以及横向并列或平行的概念(当然不排除内容的交叉),这一横一纵上也必定有逻辑的解释。
翻开书,大致浏览,果不其然!以上头脑里面图像的想象,以及思维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简单地说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也是思维对话的过程。我用思维发散这个词,即是指其由一级分枝,二级分枝,……一直往后发散的过程,而且由数字的低到高是一种层级的概念,和金字塔类似;我用思维对话的过程,是表明这样的一个过程,即在自己思维发散的过程中,从一级到下一级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类似于Q&A。思维导图就像一棵树一样,向四周的发散,更显其生命性与活力,一个简单的改变就很大程度地解放了思维。当然,思维导图远非如此,空间的布局,颜色的运用,图像的运用,逻辑的运用,完美了结合了左脑与右脑,两个皮层的协同让你的思考,你的思维更富创造性。(说一万句话,不如自己去实践,呵呵~)几年时间,思维导图给自己带来了太多的益处,心存感激。金字塔与思维导图相比,思维导图算是进化的更为完全。根据金字塔原理产生的年代,估计当初说不定也受益于此,虽然其本人没有提到。
《六顶思考帽》,把这三本书放一起说,我去提这一点,即色彩的应用,以及区分自己不同色彩的思考帽。颜色是对右脑极好的刺激,颜色本身不同的频率带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一方面想到了颜色是有意义的,也是信息的载体,因此在思维导图里面颜色的采用应该是与分枝内容具有同质性,这样除在纸上构建外,在大脑里面构建的导图所带的信息点会更多,回忆效率会高,而且切实提高思维的水平;另一方面,区分思维中的如事实陈述,如感情,如建设性,如否定等等,是很必要的,这样问题更能得到有效解决,也提高了思考的全面性,避免片面性。
以思维导图为核心,辅以金字塔原理,运用六顶思考帽的颜色与思维区分,全面思考,系统总结,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800字5
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什么是金字塔原理。总的来说,就任何一件事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论点,而这个中心论点可以由3到7个论据进行支撑。而每一个论据也可以成为一个论点,同样由3到7个论据支撑,如此循环往复就像金字塔结构一样。
实际应用中,结论先行?为了符合大脑的运行机制,大脑更习惯从已有结论中国寻找支持,而不是在一堆信息中推断结论。所以结论先行。
其次,每个论点下的论据不要超过7条,是3条左右,因为大脑短期记忆其实记住太多的事情。最后是,每一个论点都应该言之有物。有明确的思想,可以清楚表达观点。有了金字塔的原理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支持金字塔原理的是层层论据,所以分析问题时逻辑清晰才是关键,本书中提供了一套分析组织思想的套路,供你参考。
有四个逻辑顺序,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以及逻辑演绎顺序。”时间顺序,就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问题思考。空间顺序,即空间的结构顺序,推演至实际中,可以是地理位置或者部门等。重要性顺序,比如事情优先级,逃生时的妇女先行就是重要性原则体现。
演绎顺序,类似于三大段,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例:所有人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关于组织思想,就是无论按照哪种顺序,都需要符合MECE法则,就是完全穷尽又相互独立。
有了套路,我们在表达观点时就可以按照事件顺序或者重要性顺序、结构顺序结构一下,这样更容易让人理解。同时对于一些思路和方法,也可以使用以上四种思路进行梳理,进而得出结论。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800字
“张承辉博客”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800字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6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