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公碑帖)
站在邙山国学院古色古香的大楼上,北望对岸不辨牛马的黄河,西眺楚汉争霸的鸿沟,我脚下这块地面是荥阳。
荥阳,郑氏的发源地,魏楷郑文公碑的作者郑道昭,曾经生活在这里。
不至于在梦境里梦见他,但是很容易站在山上想起他……
(邙山国学院)
郑道昭(455-516年),字僖伯,自署中岳先生,荥阳人,北魏诗人,书法家。
永平三年(510年)被推为光州(今山东莱州)刺史,延昌二年(513年)转任青州刺史。两任刺史期间,喜欢在山上刻石,于云峰山、大基山、天柱山、玲珑山上,主持刊刻数十种,其中《郑文公碑》最为有名。
郑文公,是郑道昭对他父亲的尊称。他父亲原名郑羲,所以此碑又叫做《郑羲碑》。此碑分上下,上碑在山东省平度天柱山,下碑在山东省莱州云峰山。
两碑的内容基本相同,是儿子尽孝,写给父亲的一篇软文,记叙他父亲郑羲生平事迹,内容不重要,文多腴词且有失实。重要的是书法,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书法。先刻了一遍,到了另外一个山,一看石头很好,又刻一遍。
上碑风化比较严重,下碑保存较好,而且古人认为,就书法而论,“下碑尤瘦健绝伦。”我们所说的郑文公碑,所使用的郑文公碑字帖,约定俗成,主要是指下碑。
郑道昭被誉为“北方书圣”,与南朝书圣王羲之并称“北郑南王”。
在隶书向楷书转变的过程中,郑文公碑堪称一方重镇。我们建议学楷书,先学魏楷;学魏楷,由此入手。
按照廖氏蚯蚓书书法教学体系,学了笔法,写过篆隶,又掌握了楷书笔画装饰,入手郑文公碑,应该不会太难。
郑文公碑以篆、隶笔法写楷书,且多取于篆,郑道昭自称其为“草篆”。
下面这个“弟”字,起笔,转弯,收笔,大部分以篆书笔法
写成。
下面这个“为”字,左边一撇,明确隶书。
郑文公碑笔力雄健,方圆并用,自由活泼,疏宕萧散。
临写者,应于笔法挫字诀上留意,执中锋,悬臂悬腕,以蚯蚓书笔法自由运笔,可得个中三昧。
(廖雨兵临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历代论者甚多,可谓赞不绝口,此处略举二则:
康有为:“云峰山石刻,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
祝嘉《书学论集》说,云峰诸刻,方圆并用,粗的不觉其肥,细的不嫌其瘦,纵笔所至,无不如意,真是神乎其技,其成就绝不在王羲之之下,应奉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尊……
“张承辉博客” 如意软文(如意的文案)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8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