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是鸡蛋的14倍”“哈佛女校长”的育儿建议……当你浏览资讯App时,是否刷到过这种夺人眼球的标题,点开后却发现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推广软文?
近日,总台央视记者调查了一批商业资讯App发现,有的App不但违法刊登没有明确标识的广告,还充斥着大量售卖假冒产品的违法广告。
资讯App以“软文”形式变相发布广告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变相发布广告。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不能使消费者产生误解。任何图片、视频和文章如果是广告,必须标注“广告”字样。
而在一些商业新闻资讯App里,很多明显是广告的页面不仅不标注“广告”字样,甚至用夸大其辞的标题吸引读者。
中药材广告:“营养是鸡蛋的14倍”
在搜狐新闻客户端,一篇题为“营养是鸡蛋的14倍”的文章,不但把一条新闻报道的截图作为首页图片,而且没有任何广告标识。
记者点击后发现这篇文章是一个中药材的广告,里面不但有商家的联系方式,还对中药材的功效作出了保证,甚至贴出一些所谓患者的服用效果证言。
图书广告:“哈佛女校长”育儿建议
同样是搜狐新闻客户端,一篇以“哈佛女校长”育儿建议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也没有广告标识。文章开头建议家长和孩子多出去走走,增加阅历。
但写到一半,文章建议没条件出游的家长,可以通过购买一套《环球国家地理绘本》弥补遗憾,并附上了价格和购买方式。
甜品店广告
在凤凰新闻客户端,一篇文章标题说的是用枸杞制作甜品,但文章只写了四行字,就开始推荐一家甜品店,详细地介绍了店里的特色甜品,而且附上了地址和预约电话。
辅导机构广告
在新浪新闻客户端,一篇关于“暑假班”的文章也没有注明“广告”。点击之后,记者发现这是一家教学辅导机构的广告,里面详细地列出了各年级课程大纲和师资介绍。
律师王军介绍,这些推文再“软”,仍然属于广告,必须在文件或者在相关的显著位置明确标明属于广告,否则在发布形式上就属于一种违规行为。
商业新闻资讯App
充斥售卖大量假冒产品违法广告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商业新闻资讯App不但违法刊登没有明确标识的广告,还充斥着大量售卖假冒产品的违法广告。
记者点击网易新闻客户端里的一个手表广告,页面马上跳转到了境外的一家售表网站,里面不乏世界顶级名表。一款市场价格近7万元的某品牌腕表,这家网站只卖1780元。
同样的名表广告也出现在凤凰新闻客户端。和网易新闻客户端里的手表广告相比,这家网站的同款手表价格更便宜,只卖1498元。同时,网站还支持货到付款、验货。
为验证真假,记者联系了某品牌腕表专卖店的客服人员。对方表示,该品牌没有任何网上销售方式。记者随后通过微信联系上了位于境外的卖家,对方承认自己卖的是顶级复刻表,也就是俗称的高仿产品。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表示,对明知、应知发布虚假广告的经营者,可以没收广告费并处广告费的违法所得的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两年之内又发布几起虚假广告的话,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投诉之后 涉事新闻客户端问题依旧
针对这些商业新闻资讯类App出现的问题,记者通过电话和线上反馈的方式在相关平台进行了投诉。
在新浪新闻客户端,记者投诉了涉嫌销售假冒男装的广告,对方表示会在1至4个工作日内进行反馈。但4天以后,记者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复,而且依然在新浪新闻客户端看到了这个涉嫌销售假冒男装的广告页,甚至内容都一模一样。
同样,在凤凰新闻客户端、搜狐新闻客户端,记者对违法刊登的广告和文章进行投诉后,仍能看到被投诉的广告。
律师 王军:对于发布的平台而言,法律上有“避风港”原则。消费者提出投诉举报后,作为平台方收到通知,认为内容违规,是有权作出下架处理的。如果该下架没有下架,没有作出删除等处理的措施,那么平台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消费者可向广告主、平台要求赔偿
专家表示,消费者通过相关平台广告链接购买商品或服务,导致权益受损,可以向广告主要求赔偿。如果平台不能提供广告主的有效联系方式,消费者也可以向平台提出索赔。而网络平台明知或者应知广告为虚假广告而没有采取屏蔽措施,消费者就可以要求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来源:央视新闻
“张承辉博客” 微信卖复刻表(微信卖复刻表的收定金)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87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