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
(襄王,惠王子,名赫。)
(梁襄王,梁惠王之子.名赫。前318 年—前296 年在位)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语,去声。卒,七没反。恶,平声。语,告也。不似人君,不见所畏,言其无威仪也。卒然,急遽之貌。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王问列国分争,天下当何所定。孟子对以必合于一,然后定也。)
(语,告诉他人。不似人君,没发现有使人畏惧的地方,意思是梁襄王外表不庄重、没有威严。卒然,急速的样子。容貌、说话的语气,是德的外部表现。襄王外面如此,内在的是什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梁襄王问列国分争,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孟子回答是必定合而为一, 然后才能安定)
‘孰能一之?’
(王问也。)
(梁襄王问)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嗜,甘也。)
(嗜,以某事为乐。)
‘孰能与之?’
(王复问也。与,犹归也。)
(梁襄王又问。与,归附的意思)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夫,音扶。浡,音勃。由当作犹,古字借用。后多放此。周七八月,夏五六月也。油然,云盛貌。沛然,雨盛貌。浡然,兴起貌。御,禁止也。人牧,谓牧民之君也。领,颈也。盖好生恶死,人心所同。故人君不嗜杀人,则天下悦而归之。苏氏曰:“孟子之言,非苟为大而已。然不深原其意而详究其实,未有不以为迂者矣。予观孟子以来,自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秦晋及隋,力能合之,而好杀不已,故或合而复分,或遂以亡国。孟子之言,岂偶然而已哉?”)
(周历的七八月,是夏历的五六月。油然,云彩密集的样子。沛然,雨大的样子。浡然,兴起的样子。御,禁止的意思。人牧,指牧民的君主。领,脖子。热爱生命、憎恶死亡,是共同的人性。所以君主不喜欢杀人,天下就会高兴地归服他。苏辙说:“盂子的话,不是故意说大话。然而若是不能深刻领会孟子的意思并详细考察实际情况,就没有不认为孟子迂阔的。我观察从孟子之后,从汉髙祖到汉光武到唐太宗到我大宋太祖皇帝,能统一天下的这四个君主,都是由不喜欢杀人而做了天子的。其余的,杀人愈多,天下愈乱。秦朝、晋朝和隋朝,他们的力量能一统天下,但喜好杀人而不停止,所以或者是合起來又分裂了,或者是就因此而亡国。孟子的话,难道只是随便说说的吗?”)
孟子谒见了梁襄王,退出来后,对人说:“在远处看,他没有国君的仪表气度,走到跟前也看不出他的威严。他突然发问道: ‘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道:‘天下统一了就会安定。’(他问:)‘谁能使天下统一?’我答道:‘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使天下统一。’(他又问:)‘谁会归顺服从他呢?’我回答道:‘天下的人没有不归顺服从的。大王了解禾苗生长的情况吗?七八月间遇到天旱,禾苗就枯蔫了。(假如这时候)天上忽然涌起乌云,降下大雨来,那么禾苗就又能蓬勃旺盛地生长起来了。果真这样,谁又能阻止它生长呢?当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好杀人的。如果有不好杀人的,天下的老百姓必然都会伸长了脖子期望着他了。果真这么做了,老百姓归顺他,就跟水往低处奔流一样,浩浩荡荡,谁又能阻挡得住呢?’
“张承辉博客” 孟子见梁襄王原文赏析(望之不似人君什么意思)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99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