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今属山东省。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称“同年”,“年伯”即同年的父辈。
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衙斋:官衙中的书斋。
些小:指官职卑微。
吾曹:曹:等,辈。吾曹:我等,我辈,我们。
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郑燮(xiè)(1693-1765年),清代书画家、诗人,世称“三绝”。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范县、潍县知县。为“扬州八怪”之一。创“六分半书”,即“汉八分”(隶书之一种)中杂合篆楷行草,自创一格,人称“板桥体”。以“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自述,其画专长兰竹松石,简洁遒劲。代表作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工于诗。有《郑板桥集》。
郑燮工书善画,尤擅画竹,其题画诗大多吟咏竹子为主题,《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也不例外。这是一首题画诗,作于乾隆十一、二年间。
首句即点明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空间,随后的议论与抒情皆因此而来。诗人时任山东潍县知县,其官邸的书斋周围种有竹子。“萧萧”竹声一方面暗示竹子茂密,另一方面顺势引出下一句。在中国人的审美世界里,竹子代表高洁的君子。此处既是诗人自比,也扣合了画的主题。
第二句承接第一句,由竹叶的“萧萧”声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爱民、勤政的官员形象随之而出。第三句是诗人的自我体认:官职卑微,小县吏,一介芝麻官而已,但是,须臾不敢懈怠,只要事关百姓,无论巨细,都会牵动诗人的情怀。“一枝一叶”既是写竹,亦喻平民百姓及其疾苦。
郑板桥能诗善画,题画诗正好可以发挥他的艺术特长。这首诗歌从画的主题竹子入手,托物言志,乃是一个基层官员的心声和自叙。画是送给上司的,因而也是作者的自我劝勉。
诗歌语言质朴,畅晓易懂,比喻手法运用巧妙,将竹子的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相映成辉。诗与画,从不同侧面立体地表达了同一个主题,意境和谐,相得益彰。
郑板桥出身寒微,做官前后均以卖画为生,因而,对底层生活的疾苦无隔膜之感。即便在为官时期,他的诗文书画亦关乎民间痛痒,而非消遣之作,更非无病呻吟的造作之词。郑板桥曾有一方“痛痒相关”的闲章,可谓言为心声。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终结全诗,强调了对民情体察入微、与百姓休戚与共的执政信条。
启功先生评郑板桥:“先生之名高,或谓以书画,或谓以诗文,或谓以循绩,吾窃以为俱是而俱非也。盖其人秉刚直之性,而出以柔逊之行,胸中有不可言之事,笔下无不易解之辞,此其所以独绝今古也。”此言不虚。
鸣谢:屈雅红(专栏作家 大学教授)
“张承辉博客”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解和启示(一枝一叶总关情全诗)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