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亭字的古诗句
1、《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话翻译: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白话翻译: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白话翻译: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4、《忆江南词三首》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话翻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5、《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白话翻译: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2.带有亭字的诗词
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采桑子 其二】
园林萧索,亭台寂静,万木皆冻凋伤。 【满庭霜/满庭芳 蜡梅】
亭童芝盖拥旌龙。 【景灵宫奉安神御三首 其一 徽宗皇帝导引】
暮天澄淡,云收雾卷,亭亭皎月如圭。 【爱月夜眠迟慢】
毛开
霞散锦舒,密映窥,亭亭万枝开遍。 【燕山亭 勔侄求睡红亭为赋】
王万之
亭畔秋千,当时欢笑。 【踏莎行】
王安石
亭亭伫立春宵短。 【忆王孙 梦中作】
丘崇
沙路晓,亭亭浅立人无对。 【千秋岁 其一 用秦少游韵】
卢炳
亭上人如蓬岛客,坐中别有飞琼伴。 【满江红】
亭亭翠叶相依。 【清平乐】
史达祖
亭亭不语,多应嗔赋玉井。 【隔浦莲/隔浦莲近拍 其二 荷花】
史浩
亭亭碧叶何曾老。 【采莲舞】
白君瑞
铎声到耳,亭亭孤塔现林隈。 【水调歌头】
刘应李
亭外冉冉斜阳,杯行尚联断。 【祝英台近 登武夷平林】
向子諲
亭亭秋水芙蓉。 【相见欢 其一】
吕同老
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 【水龙吟 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吕胜已
叶下云行,亭皋风静,凉雨丝丝。 【柳梢青】
想兰菊凋疏,松筠茂密,亭馆清幽。 【八声甘州 怀渭川作】
何梦桂
浪说南楼北,亭花纵好、能似少年否。 【摸鱼儿 其二】
亭北海棠还开否,纵金钗、犹在成长恨。 【贺新郎 其三 三用韵寄旧宫怨】
吴文英
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 【十二郎/二郎神 垂虹桥上有垂虹亭,属吴江】
亭上秋声,莺笼春语,难入丹青。 【柳梢青 题钱得闲四时图画】
张先
亭下花空罗绮散。 【天仙子 其二 郑毅夫移青社】
张耒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待行人酒半酣。 【绝句】
张伯端
亭亭蟾影照寒泉。 【西江月 十二首 其三】
张抡
亭亭槐柳午阴圆。 【阮郎归 咏夏十首 其一】
亭亭照水芙蕖拆。 【醉落魄/一斛珠 其九】
张炎
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 【绿意/疏影】
张矩
亭亭影,惊艳目。 【应天长 其五 曲院荷风】
张矩
亭亭水边月下,胜人间、等闲花草。 【孤鸾 以梅花为赵懒窝寿】
张镃
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 【满庭芳】
李处全
婥婥妆楼红袖,亭亭将阃青油。 【西江月 其二 芍药】
李石
一春多少闲风雨,亭院落花时。 【乌夜啼 其二】
李弥逊
亭上仙翁自昏晓。 【感皇恩 次韵尚书兄老山堂作】
李莱老
半空河影流云碎,亭皋嫩凉收雨。 【台城路/齐天乐 寄弁阳翁】
李曾伯
亭障惊沙,毡裘卷地,倏度黄龙碛。 【醉蓬莱 其四 丁亥寿蜀帅】
杜安世
亭栏花绽颜色好。 【菊花新 其一】
杨无咎
亭亭伫立移时。 【柳梢青】
汪宗臣
亭长空舣扁舟,范增群辈,尽涂脂流髓。 【酹江月/念奴娇 题乌江项羽庙】
苏轼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 【南乡子 送述古】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辛弃疾
文字觑天巧,亭榭定风流。 【水调歌头 其五】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 【汉宫春 其二 会稽秋风亭怀古】
陈与义
亭亭风骨凉生牖。消尽尊中酒。 【虞美人 邢子友会上】
陈以庄
亭兰风蕙,昨日山阴曲。 【蓦山溪 寿种春翁】
陈允平
谢他终日,亭前伴羁旅。 【解蹀躞】
陈亮
铁石心肠,叫龙根干,亭亭天柱。 【水龙吟】
陈著
亭馆飞入腥烟,残香惟有,数朵酴醾雪。 【念奴娇 其一 留范景山处有感】
陈德武
亭上一翱翔。 【望海潮 拱日亭】
周邦彦
亭皋分襟地,难堪处,偏是掩面牵衣。 【风流子 大石秋怨】
3.带有亭字的诗句
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章梓州水亭 【唐】杜甫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
吏人桥外少,秋水席边多。 近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
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灞陵亭 【唐】高蟾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南亭 【唐】韩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
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
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
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颍亭 【唐】韩琮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
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影西来扑槛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津亭 【唐】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西北浮云连魏阙,东南初日满秦楼。 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飞梦到瀛洲。 北亭 【唐】李群玉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金陵新亭 【唐】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西亭 【唐】李商隐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临水亭 【唐】施肩吾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登岘亭 【唐】司空曙 岘山回首望秦关,南向荆州几日还。
今日登临唯有泪,不知风景在何山。 梅亭 【唐】唐彦谦 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
发从残岁白,山入故乡青。 世事徒三窟,儿曹且一经。
丁宁速赊酒,煮栗试砂瓶。 宴南亭 【唐】王昌龄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4.谁知道带“亭”的诗句
另外哦还有一句我很喜欢的..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还不是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就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而在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
应当说,古诗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再从杨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憔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的这两句诗相比,显得巧而不奇,而李白则是把联想与奇想结合为一的。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赞美这两句诗“奇警无伦”,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语中的的评论。
与李白的这首诗异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诗的第一首:“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对照之下,两诗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但两诗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完全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这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诗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
“张承辉博客” 含亭字的古诗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5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