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的韵是什么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诗词中的韵,大致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一个汉字如果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一般都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例如,“中”字,拼成zhōng,其中zh是声母,ong是韵母,声调是阴平。
再如,“弓”gōng,虫chóng等字,它们的韵母都是ong。这些字叫同韵字。
凡同韵字都可以押韵。押韵就是把同韵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字。
如: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ī), 水面初平云脚低(dī)。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ní)。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tí)。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这首诗里的“西”、“低”、“泥”、“蹄”和“堤”字押韵,韵母都是i。 如果把韵母再细分的话,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
如雄xióng,i是韵头。o是韵腹,ng是韵尾。
弓gōng,虫chóng等字没有韵头,只有韵腹和韵尾,“雄”字跟这些字的韵母不同,但是,它们的韵腹和韵尾相同,都是ong。韵腹、韵尾相同,韵头不同的字也是同韵字,仍然可以押韵。
例如: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qi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liú)。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zhōu)。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liú)。
这首诗里的“秋”、“流”、“舟”和“留”字押韵,它们的韵母分别是iu、iu、ou、iu,韵母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同样是和谐的。 押韵的目的是要声韵和谐。
但是有许多诗,我们今天读起来却不和谐了,这是因为古今语音发生了变化。如: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huā), 乌衣巷口夕阳斜(xíe)。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jiā)。 xíe跟huā、jiā不是同韵字,但是在唐代“斜”字读siá,当时是和谐的。
再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这首诗里,“期”和“儿”都是押韵的;但是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话的读音念“儿”这个字,念像ní音(接近古音),那就和谐了。
古人押韵需要依照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依照韵书押韵,比较合理;宋代以后,语音发生了变化,依照韵书押韵就不合理了。
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就不一定要按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诗的时候,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2.请各位高手指点一下什么叫诗词中的韵,什么叫韵脚
(二)隔行韵。
句与句间隔一行押韵,一般都在诗行的双句押韵,叫做押双不押单,或者说拗上不拗下。隔行韵有第一句起韵的,如果是四句的,一、二、四句押韵。
如: 春眠不觉晓, (x—iɑo) 处处闻啼鸟。 (n—iɑo)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sh—ɑo) ——孟浩然《春晓》 一、二、四句的“晓”、“鸟”、“少”押ɑo韵。 也有首句 不入韵,从第二句起才定韵的。
如: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t—ɑnɡ)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ch—ɑnɡ) ——王建《新嫁娘》 二、四句“汤”、“尝”押ɑnɡ韵。 隔行韵较之排韵更有高低抑扬的变化,用韵也更方便,而且韵与韵之间间隔音节并不多,韵律感依然是很强的,所以古诗、现代诗和民歌的绝大多数都用这种押韵形式。
三、双句韵。每两句为一个单位互押,如一、二句用一个韵,三、四句又转一个韵。
例如: 三边没有树石头少, (sh—ɑo) 庄户人的日子过不了。(l—iɑo) 天上无云地下旱, (h—ɑn) 过不了日子另打算。
(s—uɑn) 羊群走路靠头羊, (y—ɑnɡ) 陕北起了共产党。 (d—ɑnɡ) 领头的名叫刘志丹, (d—ɑn) 把红旗举到半天上。
(sh—ɑnɡ) 草堆上落火星大火烧,(sh—ɑo) 红旗一展穷人都红了。(l—iɑo)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sh—ɑn) 陕北红了半个天。
(t—iɑn) 紫红犍牛自带耧, (l—ou) 闹革命的心思人人有。(y—ou) ……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上面几节诗,每两句为一个单位互押(其中只有第四节与第三节通押江阳韵)。
诗所押韵辙的顺序是:遥条辙(ɑo韵)、言前辙(ɑn 韵)、江阳辙(ɑnɡ韵,包括三、四两个小节)、遥条辙(ɑo韵)、言前辙(ɑn 韵)、油求辙(ou韵)。 (四)间隔韵。
这种押韵的方式是没有定规的隔几行押韵。如: 也许它真的是一片海, 我是一朵灼热的浪花; (h—uɑ) 当我知道它是瀚海, ——我才发现: 我是一粒炙干的沙。
(sh—ɑ) 青春呢? 贮在了茫茫的沙浪里, 只有沙枣 向我吐露幽幽的情话, (h—uɑ) ——在这高高的天山下。(x—iɑ) 我是一粒沙。
(sh—ɑ) 如果我能补偿过去, 我愿一身分作两下: (x—iɑ) 一半儿搀进胶土里, ——铺就绿茵松软的苗床; 一半儿拌进水泥中, ——凝成大厦金属的骨架。(j—iɑ) ——杨牧《瀚海━—写给我的年青时代》 全诗共分三节,押“发花”辙。
第一节“沙”与“花”间隔两行;第二节“话”与第一节末一行的“沙”间隔三行,“下”和“话”没有间隔;第三节的“下”与“沙”间隔一行,“架”与“下”间隔三行。这种没有定规的隔几行押韵,用韵非常自由。
至于到底隔几行押韵好,则依具体情况而定,以不影响表情达意同时读起来依然铿锵和谐为度。 换韵就是诗句中 韵脚有改变就是换韵。
3.古诗中的韵怎么押
平仄整齐,一般末句韵母相同,列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末句的弦xi’an’和末句的ni’an’中的韵母an相同押韵诗的格律,是由平仄的变化行成的。
平仄的变化,使句子像波浪一样,有起有伏。平是高,仄就是低。
为了说的请楚,先说什么是平,什么是仄。中国的每个字都分为四声,如清,晴,请,庆。
第一声上平声和第二声是下平声,都是平声。第三声的上(读做赏)声,第四声是去声,上声和去声都是仄声。
因此,清晴是平声,而请庆是仄声。只要分清了四声,平仄也就分清了。
诗的格律,有人以为很繁杂。其实不然,说清楚了,也很简单。
这里以绝句为例,做个简要的说明。五言绝句的格律有四种,这里举其一为例。
仄起式(即用仄声起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从这里我们就基本上看到了格律诗的平仄归律。即两平两仄相间,或三平两仄相间,而形成起伏。
这样的句字叫做律句。最后的字是平声,押韵。
如果是七言,在前面加两个字,但按照“律句“的规律,仄声前面加平声,而平声前面加仄。如上面的仄起式五言绝句,改为七言就成了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记好格律诗的律句的规律,就方便了。
在格律诗中,还有一个规律,就是前一句和后一句间的关系,应是“粘对关系”。看每句的前面的两个字,第一句的头两字是仄声,第二句就要相对,也就是相反,即第二句的头两个字比须是平声。
整个句子的平仄,也就“相对“了。如第一句是:仄仄平平仄。
下一句就是:平平仄仄平。这样的关系就叫做“相对”。
而第三句和第二句的关系,就必须是相粘,也就是第三句的头两个字和第二句相同,如第二句是:平平仄仄平。第三句就是:平平平仄仄。
这种关系叫做相粘。下一句又要相对了。
即第四句的头两个字的平仄,要和第三句相对。即第三句就是:平平平仄仄。
第四句就是:仄仄仄平平。 这四句的“粘对关系”是:对,粘,对。
如果是律诗,全诗是八句,但粘对的关系,也是如此,即对,粘,对,粘,对,粘,对。如:五言律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因此,格律诗的格律,关键是“律句“和”粘对“。
弄清楚了这些,就基本上掌握了格律是的规律。我这里不是讲格律,就不细说了。
下面我再转回来,说韵目改革对格律的影响。 一、在新的韵目中,没有了入声,而许多的入声字是许多的人分不清的。
去掉入声减少了许多的麻烦。比如入声字“白”,是仄声。
但普通话为平声。有如入声“石”。
普通话读做平声。还有如入声字的“国”“德”“合”等等,在普通话这都读做平声。
这些字在造句和押韵是都易出错。在新韵中,这些字就是平声了。
在使用新韵时,第一,二声就是平声,第三,四声就是仄,不用考虑入声了。需要说明的是,用平水韵的人会认为这些字作为平声是错误。
写作时可以注明用新韵。 二、在新的韵目中,将许多韵目合并。
这就放宽了押云的限制,增加了写作的自由度。如在新韵中,“东”韵很宽,而在用平水韵部时,“东”“庚”“青”等韵,是不允许通用的,而在新韵里全合并了。
又如新韵里的“真”韵也是很宽的,将平水韵里的“真”“文”“元”“侵”等全合并了。这样极大地放宽了写作时押韵的的自由度。
写作时,同韵目就是同韵,就可通押。 三、新的韵目,只适用于写诗。
填词仍应用词韵,因为词韵本来就很宽,而且入声对词有重要的意义,不宜简单地取消。要修订须另加考虑。
在古提诗的改革中,我以为主要是诗韵的改革。格律是不需改的。
但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值得讨论。写格律诗时,格律的平仄要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变通,有句概括的话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而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严格的,不可该的。这个概括大体是对的。
问题就是要避免在句尾比免三平和三仄。还要避免“孤平”,犯了孤平可以“坳救”。
在此就不细说了。在写格律诗时,这些规则还应遵守的。
但如果诗的意境的需要,出现“坳“等,也是可以的。 在古体诗里,还有一种叫“古诗”分为“五言和七言。
这种诗只要求押韵,没有平仄要求,也就不讲求律句。不写格律诗可以写这样的“古诗”。
有人以为写这样的古体,就要模仿古人,故意写坳句。我很不赞成。
写这样的古诗更应自由些。 另外,我以为古体诗本来就有许多自由体。
除了五。七言外,还有四言诗,不同字数相间的诗。
这样才有古体诗的多样性。也可以句数不限,还可以分段。
诗经里的诗不就是如次吗? 古体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以为应提倡和发扬,但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加以改革,使更多的人接受和写作。
古体诗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4.关于古诗的押韵
去听听网络歌曲《自挂东南枝》很押韵,歌词如下:少壮不努力不如自挂东南枝去年今日此门中映日荷花别样红飞流直下三千尺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别西风又一年明朝散发弄扁舟载将离恨过江南在河之洲月上柳梢头独上兰舟问君能有几多愁却道天凉好个秋青青河畔草二月春风似剪刀花落知多少今日少年明日老空山新雨后 自挂东南枝欲穷千里目 自挂东南枝亲朋无一字 自挂东南枝人生在世不称意 不如自挂东南枝秋风肃肃晨风飔 菊残犹有傲霜枝廉颇老矣 宛转蛾眉能几时举杯邀明月 一枝红杏出墙来低头思故乡 一枝红杏出墙来采菊东篱下 一枝红杏出墙来侯门一入深似海 N枝红杏出墙来车辚辚 马萧萧 红杏枝头春意闹桃之夭夭 且向花间留晚照日边红杏倚云栽蓬门今始为君开仰天大笑出门去无人知是荔枝来卧龙跃马终黄土美人帐下犹歌舞蓬莱文章建安骨此时有子不如无诗书万卷落纸如云烟下笔千言须无一字不用典离题万里若等闲爷娘闻女来 举身赴清池阿姊闻妹来 自挂东南枝小弟闻姊来 琵琶声停欲语迟横眉冷对千夫指 安能辨我是雄雌亲射虎 看孙郎 一见知君即断肠置彼周行 一树梨花压海棠问君何所之 宣城太守知不知危楼高百尺 宣城太守知不知此物最相思 宣城太守知不知江州司马青衫湿 宣城太守知不知红酥手 将进酒 你既无心我便休雨疏风骤 韶华不为少年留东风不与周郎便遍插茱萸少一人夜深忽梦少年事惟梦闲人不梦君后宫佳丽三千人铁杵磨成绣花针出师未捷身先死分明怨恨曲中论满园春色关不住芦橘杨梅次第开病中垂死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欲得周郎顾 从此君王不早朝春眠不觉晓 从此君王不早朝无端嫁得金龟婿 从此君王不早朝轻拢慢捻抹复挑 从此君王不早朝长亭外 古道边 一行白鹭上青天争渡争渡 栗深林兮惊层巅道路阻且长 不如高卧且加餐人生不相见 不如高卧且加餐驱车登古原 不如高卧且加餐蒌蒿满地芦芽短 不如高卧且加餐思悠悠 恨悠悠 独立小楼风满袖知否知否 与尔同销万古愁望采纳。
5.诗词中的韵、韵脚、格律这些能给我介绍一下不
诗和词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部分,诗词中的韵、韵脚、格律都属于音韵学研究的范畴。
韵脚就是诗歌的一句中最末尾一个押上韵的字,这些字往往都有同样的韵母。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绝句,韵脚就是光、霜、乡,他们的韵母都是ang。这是汉语拼音的押韵,而我国传统有十三辙现在还广泛地在戏曲曲艺界使用。
十三辙就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三千、人辰、江阳、中东这13种辙口。而格律相对更复杂一些。
首先说诗一般把古诗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种(在这里没有考虑四言诗及骚体诗等)。一般把唐代作为节点,因自唐朝始出现了讲求格律的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随之也就将汉魏时期的乐府诗和五言诗等不讲求格律的古诗称作“古体诗”。
(注:近体诗出现后仍然有古体诗的创作,如《将进酒》、《长恨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这些诗都属于不讲求格律的古体诗一类。)近体诗的格律无非三点:一曰对仗、二曰平仄、三曰押韵。
①对仗:对仗是一种整饬美,只要词性相对、词义相关即可;②平仄:近体诗平仄有两种基本格式,一种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另一种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注:也有的字可平可仄,在这里不细说)这是近体诗的第一句的格律,第二句与第一句的平仄相对,第三句又同第一句的平仄,第四句、第五句……绝句一共四句,是截取律诗中的两联;律诗一共八句,分为首、颔、颈、尾四联。
③押韵:古代押韵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有些字虽然字音相同却不是一个韵,所以有许多专门的韵书,随着时代发展,音韵也在变化,所以很多古代押韵的字今天已经不押韵了。关于近体诗的格律可以参看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一书。
再说词,词就比诗麻烦一些。词这种诗歌体裁比古诗更有韵味性,读来更有意境,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句式与平仄。
词的平仄远不止两种,基本上每一首词牌都有各自的平仄,这些就构成了词谱。这有限的篇幅里无法一一去罗列,只能暂说明概念待你再去查阅。
如有机会可参考阅读吴梅《词学通论》、宛敏灏《词学概论》等书。本人所学所知有限,望以上赘述种种能有助于你。
6.古诗押韵是怎么样的
古体诗押韵:古体诗押韵较宽。
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登乐游原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只押平声韵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
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首句押韵可借邻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7.诗词的韵是什么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诗词中的韵,大致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一个汉字如果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一般都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例如,“中”字,拼成zhōng,其中zh是声母,ong是韵母,声调是阴平。
再如,“弓”gōng,虫chóng等字,它们的韵母都是ong。这些字叫同韵字。
凡同韵字都可以押韵。押韵就是把同韵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字。
如: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ī), 水面初平云脚低(dī)。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ní)。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tí)。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这首诗里的“西”、“低”、“泥”、“蹄”和“堤”字押韵,韵母都是i。 如果把韵母再细分的话,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
如雄xióng,i是韵头。o是韵腹,ng是韵尾。
弓gōng,虫chóng等字没有韵头,只有韵腹和韵尾,“雄”字跟这些字的韵母不同,但是,它们的韵腹和韵尾相同,都是ong。韵腹、韵尾相同,韵头不同的字也是同韵字,仍然可以押韵。
例如: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qi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liú)。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zhōu)。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liú)。
这首诗里的“秋”、“流”、“舟”和“留”字押韵,它们的韵母分别是iu、iu、ou、iu,韵母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同样是和谐的。 押韵的目的是要声韵和谐。
但是有许多诗,我们今天读起来却不和谐了,这是因为古今语音发生了变化。如: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huā), 乌衣巷口夕阳斜(xíe)。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jiā)。 xíe跟huā、jiā不是同韵字,但是在唐代“斜”字读siá,当时是和谐的。
再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这首诗里,“期”和“儿”都是押韵的;但是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话的读音念“儿”这个字,念像ní音(接近古音),那就和谐了。
古人押韵需要依照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依照韵书押韵,比较合理;宋代以后,语音发生了变化,依照韵书押韵就不合理了。
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就不一定要按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诗的时候,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张承辉博客” 古诗的韵遇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5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