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3、4线城市的购物中心或商业街,周围扫一眼,总能看到几个背着LV包包的女人在闲逛,这是什么原因呢?
站在1、2线城市的购物中心或CBD,周围看一天,你也很难看到1个背着上海滩包包的女人,当然啦,背端木良锦、ABR、王大龙等品牌包包的女人,你也看不到,这是什么原因呢?
不知道ABR和王大龙是什么品牌没关系,这两个是我编的,换成你的品牌logo就行,在消费者眼里,你的品牌没有群体共识,叫ABR、王大龙、LBV、COBY没什么分别;
LV的运动鞋,1万元/双也有大把人买,可一旦抠掉鞋面的LV,换成你的品牌logo,1千元都不一定好卖,这是为啥?鞋的品质和款式都是一样的呀!
这是品牌顾客群体共识的力量,也可以叫品牌力。
一、顾客群体共识(品牌力)
群体共识的力量有多大?这要看品牌凝聚了某个群体多少顾客的共识,群体体量越大,在这个群体中的能量就越大,举几个例子;
1、羊绒衫——时装从业者的羊绒品牌共识是Loro Piana诺悠翩雅,中国老太太的羊绒品牌共识却是鄂尔多斯,两个品牌在各自群体中都有较强的共识;
2、豪华车——中国车主的豪华车共识是奔驰、宝马或奥迪,对大众的共识是经济适用型,大众推出的豪华车辉腾没有群体共识,配置再好也卖不出去;
3、包包——BV包是有一定行业地位的,但在中国,LV的共识群体要比BV多得多,你能看到满大街LV,却很少看到BV,这就是LV的群体共识;
LV在中国凝聚群体共识,花了至少十几年,这十几年,LV通过店面、广告、媒体、顾客、明星等各种方式告诉我们,LV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LV贩卖的东西当中,包包和鞋子只是个载体,核心是附加在包包和鞋上的那个logo凝聚的群体共识;作为LV的供应商,你能卖的,仅仅只有那个载体——包包和鞋子
二、新群体共识(新品牌)
LV几十年时间凝聚了部分群体共识,供应商出身的新品牌没法比,那么换条赛道,去凝聚2000元鞋子客人的群体共识行吗?价格是LV的5分之1呢;
想法很好,早就人这么做了,奢侈品牌5分之1的价格,这个层级有个专属名词——轻奢品牌,如MK
拿图中销量第一的MK老爹鞋来说,MK标价2500元,成交价1350元,你的品牌XXX也标价2500元,你打算几折卖?MK卖出1000多双,你觉得XXX能卖出多少双?
轻奢品牌可不是只有一个MK,况且还有大量品牌不叫轻奢,凝聚的也是轻奢层级的群体共识,例如ECCO爱步,ECCO的抽样数据显示,其成交价“头部”正是2000元(1999);
轻奢层级的品牌已经非常多了,MK和ECCO所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加上外部疫情影响,社交需求大幅降低,社交品牌的日子普遍不好过;
拿MK来说,不知是清库存还是冲销售?品牌降级正在进行,鞋子成交价“头部”已经到了千元左右;
MK也花了十几年时间凝聚群体共识,在轻奢层级有一定的行业地位,尚且如此艰难,新品牌能从他们牙缝里抢到多少肉吃?即使再熬上十年,新媳妇能熬成婆么?能将ECCO和MK熬死么?
那么供应商品就没有出头之日?有
三、产品共识优先
作为高品质供应商品牌,强项是产品,弱项是品牌,你的品牌形成群体共识之前,品牌logo附加值是负数;
如果有100人愿意花1000元买你的鞋子,贴上logo之后,还愿意花1000元的人不会超过10人,因为,没有群体共识的品牌,约等于杂牌,对于社交商品来说,杂牌是减分项;
所以,供应商品牌的策略是:先凝聚产品共识,让一部分客人因为产品变成忠诚顾客,这批客人是后期共识转化与品牌升级的根基。小CK就是从产品共识开始的;
CHARLES & KEITH品牌logo,读得出+记得住的顾客没多少,靠产品凝聚起的群体共识,让他成为购物中心的流量担当,租赁条件好过大部分品牌;
小ck的店铺(场)虽说不是多么高端,也算得上大气和上档次,和轻奢品牌一个级别;小ck的产品(货)与轻奢品牌比起来也毫不逊色,价格只是轻奢的30%左右,这意味着小ck是城市社交女性的最大公约数;
作为社交品牌,小ck既可以是“高端女性”的最低配置,也可以是“中层女士”的常规搭配,还可以是“大众女孩”的基本尊严;它是受众面最广的社交品牌,至少凝聚了3个客群的群体共识;既能开在万象城和太古汇,也能开在万达广场与吾悦广场……
四、共识转化/品牌升级
产品形成的共识很难有记忆点,必然要将产品共识转化为品牌共识,转化的过程是这样的:
1、“XX家的产品很好”——为产品而来,因为相信产品,从而相信这家店;
2、“XX家的产品很好”——为品牌而来,因为相信品牌,从而相信这个品牌logo后面的店铺和产品;
产品共识,转化为品牌共识(1到2),是建立在顾客重复消费基础之上,这就需要品牌方连续提供这一品质与价格的产品;
共识转化完成之前,品牌logo附加值是负数,要让品牌logo附加值转正甚至溢价,就必须进行一轮或多轮的品牌升级(小ck没做品牌升级),以MK抽样数据为例:
1、抬高底线——通过一轮或多轮操作,砍掉900元以下所有产品,将底线抬高到900甚至1000元之上,这会损失一点业绩,过往经验看,不超过3%;
2、头肩右移——通过精准的竞品调研与商品管控,将“头部”拉到1500元以上,左右“双肩”分别拉1200元与1800元附近;(注:数字不可生搬硬套)
有人会说,打折都卖不掉,你还想抬高底线,怎么可能?
抬高底线和提价,约等于品牌升级;
低折销售和降价,约等于品牌降级;
五、社交品牌下限:不降级
《奢侈》一书中提到,将LV做成全球奢侈品牌的天才有两个绝招,其中之一就是“控制所有发货”
你可能会哑然失笑,控制发货能算什么绝招?那不是商品经理干的活么?
-
品牌为什么会降级?因为打折
-
品牌为什么要打折?因为库存
-
品牌为什么有库存?因为发多了
-
商品为什么发多了?因为没控制发货
控制所有发货就能控制库存,控制库存就能控制折扣,控制折扣就到确保品牌不降级,不降级是社交品牌的底限,经常降级的品牌是没有品牌溢价的;所以你会看到一些现象:
-
自行车没人要也绝不打折,强行配货正价卖(爱马仕:这个我熟)
-
几乎每年都烧掉大批库存,也不低折销售(Burberry:在说我么)
-
搞再多会员卡促销活动都没用,还是提价管用(星巴克:有这事儿?)
想要获得品牌溢价的社交品牌,必须进行品牌升级,而升级之前却需要控制折扣与库存,确保品牌不降级;
折扣和库存控制好了,没有业绩和利润怎么办呢?
作为供应商新品牌,品牌logo附加值是负数,只能从产品入手,那么奢侈品牌的30~50倍倍率跟你没关系,轻奢品牌(MK和ECCO)的10倍倍率你也别想了,3~5倍才是你的定价区间,你的业绩爆发点在这里,小ck就在这里;
想贩卖品牌溢价?1要爆业绩来创造利润,2要控制库存与折扣,3要保住品牌不降级,4要一轮又一轮的品牌升级,5要持续强化群体共识……1~5项要一直做好了,才有收割品牌溢价的资格;
总结:对LV等奢侈品牌的供应商所创品牌来说,奢侈级和轻奢级没有群体共识,先从产品共识入手爆业绩,再管好库存与折扣,后面慢慢做共识转化与品牌升级吧。
“张承辉博客” 小ck属于什么档次(小ck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8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