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张承辉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电影莫扎特传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莫扎特传观后感篇1
人们总是向上帝祈祷得到一些恩赐,比如天才,比如优雅,但总是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所祈祷的居然在另一个人身上得到了体现,便只能够埋怨上帝的不公了。电影以宫廷作曲家萨列里的叙述为线索,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描绘莫扎特的一生。这个角度无疑是高明的,嫉妒的眼光总是带有别样的感情色彩,有仇恨,也有羡慕。影片中莫扎特的第一次出场就是不同寻常的,与未婚妻在公共场合打闹表现了他的不羁,而故意倒着讲话则表现出了他的聪慧。对于这一切,萨列里的态度都是不屑的,而当莫扎特一触碰到音乐,萨列里的态度又截然不同了,是佩服,甚至是仰慕了。然而他对莫扎特的仇恨又是理所当然的,这不仅仅是抢走了自己的风光,更是抢走了自己的爱情的仇恨。而他对他的仰慕,也是无穷的,甚至于发出了这世上只有我懂莫扎特的音乐的感慨。莫扎特不是谦虚的,因为谦虚这个词并不适用于天才,谦虚只会埋没他们的才华,而不谦虚的人,尤其是天才,又是不幸的,这会引起许多不够有才华的人的嫉妒。
天才不是早死就是疯了,莫扎特是属于前者的,这或许就是天才带给他最大的不幸吧!莫扎特的死,或许对于萨列里来说是无罪的,没有萨列里,就不会有《安魂曲》的诞生,这或许也就是萨列里为莫扎特唯一的帮助了吧!在德国一家歌剧院的门上,写了这么一段话:巴赫带给我们神明的絮叨莫扎特带给我们天堂的欢笑贝多芬带给我们生命的火焰但上帝赐予人类音乐让我们不用言语也能向他祈祷完美的人不会存在,萨列里是,莫扎特也是。完美不会永恒,就像莫扎特的音乐,只会带给人瞬间的享受,创作它的人,总是早早的长眠于地下。
电影莫扎特传观后感篇2
没有成为天才,我很遗憾。
有些人是AMADEUS,上帝的宠儿,好像不用费劲,就有一般人羡慕至极的才华。
我羡慕那些有才华的人,却嫉妒那些不费劲就有才华的人,是不费劲啊,莫扎特一碰钢琴,就不费力分分钟弹出杰作,有些人从小被逼着学钢琴吭哧吭哧的考级最后混了个小学音乐老师,这些人可能也压根没有雄心抱负往音乐发展对莫扎特不羡慕嫉妒恨,问题是有些想走向音乐道路吭哧吭哧努力了十年半载还不及莫扎特十分之一的人,我相信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对莫扎特咬牙切齿。这种情感太正常了,这种又爱又恨的情感,这种欲得而不得的情感,就像尝试了各种减肥方法却不见其效的人看到吃很多零食很多甜品依然苗条的瘦子,就像尝试了各种护肤品皮肤依旧有各种痘痘雀斑黑头黑眼圈的人看到平时根本不做任何保养皮肤却光滑细腻的人,就像咬着笔杆挤牙膏也写不出字的人看到分分钟码出文章的人,就像在生活中挣扎来挣扎去当房奴当卡奴的人看到拼爹刷脸靠关系就过得比他好的人。似乎很悲哀,这么跟别人比较,有些人轻轻松松就拥有你没有的东西。
但是有一个词叫公平,有一个词叫代价。我相信能量守恒。比如在这个影片里,萨列里嫉妒莫扎特的音乐才华,但莫扎特没有萨列里殷实的生活;莫扎特生前得不到重用没有享受非凡的荣耀,死后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萨列里前半生他的作品受捧,后半生里却被世人满满遗忘。我相信能量守恒,相信上帝给每个人的幸福值都是一样的。
这么一写太鸡汤了,也不为自己是平庸之人而感到悲伤了。但尽管如此,我依然对上帝没有指定我为天才这件事而感到遗憾。想到将自己死在历史里,留不下一点伟大的痕迹诸如音乐电影艺术品著作等,心里掠过淡淡的忧伤。身为平庸之人,我只能多生几个孩子,留下 DNA。
电影莫扎特传观后感篇3
向大家推荐一部影片,《莫扎特传》,该片讲述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莫扎特六岁开始作曲,八岁写下第一首交响曲,十一岁写下第一首清唱剧,十二岁写下第一部歌剧,十四岁指挥了该歌剧的十二场演出。本片于1985年获得十一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获得八个奖项,并且获得了最具价值影片奖。无论是情节,还是编剧,无论哪个方面,都是最完美的电影。
第一次听到莫扎特先生的作品是某次夜里开车的时候,某个广播电台,一个专门播放经典音乐的节目,流畅的山路驾驶感受和优美的旋律就这样不可思议地融合在一起。然后我就忘乎所以地寻找关于这首曲子的一切,后来才知道,那是《DieZauberflte魔笛》,那是莫扎特,那是连我这样粗俗不堪的半文盲都觉得优美动听的旋律。
真的,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和歌剧,和西方古典音乐会产生什么交集。我一直以为只有两只蝴蝶和冲动的惩罚,只有庞龙和刀郎才是属于我的音乐,只有丁香花才是我的天籁。就好像我总是觉得蹲在街头吃的北京饭店的大雪条,小时候淌着口水舔的冷狗和人头比冷气店里的哈根达斯好吃一样,毕竟,那是童年的味道。可忽然间,我听到了莫扎特,听到了魔笛;于是歌剧和古典音乐就这样穿越到了我那再也找不到冷狗和人头的生活中。
我依然还是在听周杰伦,依然还是听那些什么榜上的流行歌曲。但偶尔那么一刻,我会把《FürElise致爱丽丝》,会把《PianoSonataK331,3.Allaturca》这样的钢琴曲一遍又一遍地播放;会一次又一次地聆听《DieZauberflte—DerHolleRache魔笛》,还有那无法忘怀的《SwanLake—Scene(Act1)天鹅湖》。我的音乐就是这么复杂,我甚至还会听梵唱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很怪吧。
写着写着就漂移—跑题依然是我的风格,那些怀疑我的文章是转来的人可以放心,绝对原创。
看了《莫扎特传》,才知道什么叫做天才。才知道最了解你的人,其实是你的对手。
电影莫扎特传观后感篇4
这部电影其实拍的很真实。但是真实过头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萨列里同样是个著名的作曲家,才能上也许真的不如莫扎特。但是是否真的是萨列里逼死了莫扎特呢?我们要知道,这个电影里有着疯狂嫉妒心的男人教出了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还有李斯特和舒伯特。至少这样的一位老师是绝对有一丁点胸怀的。但是故事片究竟是故事片。电影中最大的美感在于莫扎特的音乐,直至今天,依然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
我认为这个故事片不能正确的表现莫扎特一生,因为他是没有意义的。他除了展示莫扎特“神奇”的一生之外,它并没有值得注意的价值。莫扎特是个天才,但是却绝对不是个偷懒的天才。但是若是我这样的苛刻一部故事片有人文价值我就是罪大恶极。
但是我们不防认为故事讲的是真的。这位萨列里大师失败的地方在哪?他嫉恨的不是莫扎特,是上帝。他认为上帝不公平,他多么希望上帝公平。但是他不懂,在某个特定时代的特定时期,每个人的出生本身不带有不公平性。我们难道要羡慕音乐神童莫扎特吗?还是要嫉妒这个已经死了几百年的作曲家?不会,天才是存在的。贫富差距也是存在的。何必跟音乐天才莫扎特相比,又何必跟电影天才威尔斯对照,你为什么要羡慕世界首富的儿子?
莫扎特说过一句话,“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这是我想表达的。中国报纸上总是会出现很多的天才,高考满分,哈佛天才。但是我们清楚的知道,最后我们再也听不到他们的音讯。成名早并不定好,孔子就并不是年少成名,当然历史上很多都是。
你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成功不成功却并不一定。但是要求问心无愧不是吗?
电影莫扎特传观后感篇5
今天我看了《莫扎特传》这部电影。
电影主要讲述了,莫扎特与御用作曲家萨列里之间发生的故事,以及莫扎特从在人们的视线中出现到去世所发生的事情。
莫扎特在面对皇室贵族及官员的驱逐鄙视下从不放弃作曲,而是愈挫愈坚。在他指挥曲子的时候,来看的人很多,莫扎特指挥得也很有激情,可是表演结束后,鼓掌的却寥寥无几;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曲子,却在没有皇帝的允许下被音乐学院的院长撕掉了;因为官员们嫉妒莫扎特的才能,所以背着皇帝拒绝莫扎特加入音乐家协会,对他置之不理。面对如此多的挫折,他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更佳大量更加努力地作曲,最终获得了皇帝的信任。我很佩服他这种意志坚定的精神。在看到莫扎特只听了皇帝很不熟练的弹了一遍萨列里刚刚新作的曲子,就能够就能够背着弹下来并且还灵机一动改了一下曲子,巧妙地把曲子变得非常完美时。我很崇拜莫扎特那种超人的才华。再看到他为了写作,晚上连别人劝他,他都不肯去睡觉。他这种勤奋,为了职业可以废寝忘食的精神我很感动。
看完了电影,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我在这部电影里学到了巴赫结尾的弹法。我很佩服莫扎特敢于用自己的作品去改变皇帝的规定的勇气,佩服他惊人的才华,佩服他的勤奋。我觉得我在练琴的时候缺的就是这种勤奋的精神,光顾想着玩,这回看了这部电影,我一定要像莫扎特学习,用我的才华和勤奋,铸就我的精彩人生!
“张承辉博客” 电影莫扎特传观后感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07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