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是怎么来的(纸的起源演变历程和发明过程)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纸是十分常见的物品,无论是书写用的本子,还是打印用的A4纸,亦或是厨房用纸,甚至是我们随手用的纸抽等等。

这些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见到,但是在古代,见到这些物品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压根就没有。

那么中国古代是用什么来书写文字的呢?又是什么时候出现了纸张呢?纸张的出现又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没有出现纸、笔等物件,因此那时候的人们想要记录一件事情极为不便,据说在尧舜时期,那时候的人们想出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结绳记事”,在一根绳子上根据打结的大小来记录当年所发生的大事小情,这个主意对于当时尚未开化的人们来说已经是十分不易的。

然而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绳子也是有限的,而打的结大小也是有限的,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时间一长开始混乱了,这个结到底代表什么事?

那个结代表的又是什么事?渐渐也就将这些事情全部都弄混了,于是人们开始感觉到结绳记事极为不便,后来有人开始发明了字。

据说当年有一个叫做仓颉的人想要想出一个将所有事情都记录下来的办法,但是他想了好久,都没有想出来,毕竟光靠打结是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全都记下来的,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形状来记录一些发生过的事情呢?

忽然他就看见一个鸟儿在树上飞翔,腾挪跳跃,不时走到地上吃食物,于是就在地下印出了一个脚印儿,鸟的脚印是否就代表这个鸟曾经在地上走过或者是落下过?

就这样这个画面给了仓颉莫大的启示,于是仓颉就按照这个想法开始制作很多的图案,用它们来代表着这件事物或者是这件事情已经开始或结束。

就这样中国的最早的字也就产生了。

虽然说字已经产生,那么如何将字写下来,或者是将字写在哪里?

这就又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人们用自己聪明的智慧开启了下一步的行动。

他们用火将树枝烧黑,变成简易的木炭,于是他们就用木炭写字,也就是那些图案,或者他们将石头磨得十分尖利,用石头将那些字刻在石壁上、甲骨上,或者是树皮上,这也就形成了当时的甲骨文或者是石壁画。

就这种状况而言,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十分便捷的,所有东西都能就地取材,但是有一点不好,那就是记录下来的东西不能携带,毕竟依靠人力是无法搬走山洞的。

那个时候的人们都是按照部落生活,就像当时的蒙古族一样,逐水草而居,寻找适合自己部族生活下去的地方,但是一旦搬迁,所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及全部的文字资料都不能带走,这可怎么办?

于是他们就想到了一个极好的办法,那就是使用一些便于携带的物品来书写,那就是帛书和竹简。

帛书

由于中国古代养蚕缫丝业十分发达,所以王室成员甚至是官宦之家为了书写方便,多数都是使用帛书进行书写。

帛很轻便,薄、轻是它的两大特点,但是用帛书书写的内容大多是某种政令或者机密的信件,毕竟帛在当时是十分昂贵的物品,平民百姓家是难以使用的物品,因此,帛书的使用者大多是权贵之家。

既然出现了帛书,那么就不可避免的说一下在当时出现的笔墨,毕竟在帛上面书写,不能使用烧黑的木炭了,那么在那个时候就出现了毛笔,只不过当时的毛笔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讲究。

什么狼毫、羊毫、兼毫的,当时用的大多是兔毛制作的,而墨仅仅是木炭研磨后加水调和罢了,十分简单。

话说回来,帛无论是在用料还是在价值上都不是普通人家所能使用得了的,因此在平民阶级也就有了另一种书写方式,那就是竹简,而且竹简是被官宦人家到平民百姓都可以使用的物件。

竹简

由于搬运不便的原因,使得先辈们放弃了在石洞中刻字,而帛书的价格昂贵又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承受的,因此,也就出现了竹简。

竹简的制作过程虽然复杂,但是也比帛书要简单许多。首先就需要选择成材的竹子,竹子不能过细,要不然长度不够,而且最好还是毛竹,这种竹子纤维含量相对比较高,水分也少,方便后续操作。

第二步就是将选择好的竹子砍成长度适宜的段,并且长度尽量大小相同,避免二次返工。

第三步就需要将成段的竹子劈成两半,然后放在火上烤干,这个时候竹子上就会出现一层青色的水汽,这也就是诗人们将历史称之为”汗青”的缘故。

烤干之后的竹子则需要手艺人将它们劈成大小相同的竹片,最后则需要将竹片穿起来,这样就形成了竹简。

而竹简的使用则与帛书大不相同,最初在竹简上并不是写字的,而是刻字,毕竟竹简材料比较硬,而且在那个时候毛笔还没有被发明。

于是人们就用铜制的小刀将想要书写的内容刻在上面,当然普通人才使用铜刻刀,王则使用玉质的刻刀,来进行区分。

当初孔子在编写春秋的时候,曾经韦编三绝,而这里面的韦编三绝指的就是用芦苇编制成的绳子所穿起来的竹片曾经三次断绝。

这也证明了孔子为了编书所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毕竟这是需要长时间的展开合上竹简才能出现的后果。

当然,这也侧面证明了当时的孔子所使用的是竹简,并非所谓的书籍。关于竹简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学富五车,当时的学富五车指的就是竹简,并非书籍,要不然真正的五车书本那得是多大学问的人才能达到。

其实说起来纸就不得不说这样一位的人,那就是蔡伦。蔡伦造纸一直是广为流传的中国故事,但是真的是蔡伦造纸吗?

蔡伦是当时宫中的一位宦官,但是他不仅仅是一位普通的伺候皇帝以及后妃的宦官,而是尚方令,掌管尚方局。

尚方局作为主管皇宫制造业的机构,无论是当时的弩箭、桌椅,甚至是我们说到的纸张是由尚方局来主管制造的。

而蔡伦为尚书令的时候,当时的皇宫作坊集中了全天下的无数能工巧匠,而这些人都代表了当时各个领域制造业的最高水准,因此为蔡伦提供了一个十分好的平台。

蔡伦本身就是一个熟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更是因为制造某些机械而被当时的主管推荐入皇宫,因而成为了一名宦官。

于是他的个性,他的爱好,以及他在工程技术方面那些过人的天资,都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展现。

蔡伦由于当时是制造行业的主管,因此他对于之前皇宫内的贵人们所使用的帛书而感到十分浪费,毕竟那样的帛书经过纺织工人辛辛苦苦的纺织之后,只能用一次也就再也不能用了。

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物力,十分不便,于是蔡伦就在那些桑麻纸之中进行了改造,使桑麻纸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今天的纸张,那么他改造的过程就是大家熟悉的故事。

他挑选出树皮、破渔网等那些破破烂烂的东西,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到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等到那些杂物全都腐烂了,而那些纤维们却不容易腐坏,于是纤维就保留下来。

而后,他再让那些工匠们将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来,放到石臼中,不停的搅拌捣碎,直至成为浆状物,然后用竹篾将这些东西捞起来,等干燥之后就变成了纸。

带领工匠的反复实验,最终得到了这个既轻又薄,而取材容易,价格低廉的纸。而蔡伦也因为改进造纸术,也被皇帝封为龙亭侯,于是这种纸也被后人称之为”蔡侯纸”。

纸经过改进之后流传更加广泛,因此也就使得当时读书人广泛增多,文化传播也更加过深入,纸张流传入西方之后,还引发了西方的文艺复兴,使得西方进行了一次从文艺界到科学界的巨大改革。

结语

我国的书写历史十分长,无论是原始社会时期在石洞中发现的石壁画,还是现代书法大家所留下的墨宝,这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书写方式的改变以及书写位置的变化。

书写位置已经从石壁到竹简帛书再到纸张,这一系列的变化虽然在现在看来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却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足足两千余年,这不仅对于文学创作方面提供了载体,也使得文化传播更加广泛,百姓的接受度也更高。

“张承辉博客” 纸是怎么来的(纸的起源演变历程和发明过程)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17106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6日 上午4:17
下一篇 2022年6月26日 上午4:18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