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暴君,夏桀一直被史书认为是夏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他与商代纣王一样,在位时荒淫无度,排挤贤臣、重用奸臣,穷兵黩武,搞得天怒人怨,所以商汤登高一呼,诸侯、百姓云集反桀,通过鸣条之战一战灭夏。
总之,古代史书笔下的夏桀,就是夏朝灭亡的根源!
然而现代研究表明,夏朝灭亡另有深刻的原因,夏桀只是夏朝灭亡的表象原因,将夏朝灭亡的全部原因归咎于夏桀,则明显是冤枉了他。
夏夷战争,让商汤得利
贯穿夏朝始终的敌人,是来自东方的夷人,而在夏朝晚期,夏桀与东夷的战争中,商人部落在商汤带领下开始崛起。
夏朝初期,代表东夷势力的伯益,与代表夏族势力的夏启,双方之间爆发过争斗,《史记》中说的伯益“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背后折射的其实是夏夷之间的争斗。
不久之后,后羿代表的东夷势力反扑,史称“太康失国”,后来少康击败东夷势力而中兴了夏朝。《竹书纪年》记载:“后相元年,征淮夷,畎夷。二年,征风夷及黄夷。
七年,于夷来宾。少康即位,方夷来宾。”其中,“相”是太康侄子、中康之子、少康之父。
虽然少康中兴夏朝,但东夷势力并未消失,直到夏朝晚期还困扰着夏朝。《竹书纪年》记载:“(后发,夏桀之父)诸夷宾于北门。”
对于夏朝的灭亡,《左传》中说“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桀克有缗以丧其国。”所谓“有缗”,是一个古国名,位于山东济宁金乡县东北,是部分东夷人建立的国家。
由于夏夷的长期斗争,一方面削弱了夏王朝的实力,一方面使得夏桀将目光重点放在了东夷身上,于是商族暗中积蓄实力,最后商汤灭了夏朝,《墨子》中记载是“桀无待汤之备,固亡”。
其实,这与商代灭亡有些类似,纣王首要敌人是东夷,他长期与东夷的战争,让西方的周人部落获得迅速崛起的战略时机,最终“纣王克东夷而亡国”。
夏朝衰落,灭亡的根源
纵观中国历史,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往往都与国力衰落有关,真正强盛时不太可能突然灭亡。关于夏桀时期夏朝的国力衰落,史书有以下三方面记载:
首先,《史记》中说“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叛夏”,孔甲是夏朝倒数第四位君主。一个诸侯叛夏,可能有着特殊的原因,但“诸侯多叛夏”,大抵是夏朝国力衰退,无力控制诸侯了。
因此,少康中兴之后,东夷一度臣服夏朝,但到了孔甲时,随着夏朝实力衰退,于是诸侯就接二连三的叛乱了。可惜的是,司马迁认为诸侯叛乱是“君主不修德”,而不是从实力对比方面分析。
其次,《国语》中说“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河流干枯自然不是上天认为君主“无德”降下的灾难,而是一种异常天气。
《中国历代气候变化》中提到“夏商时期是温度偏高明显的气候时期”。气温较高,就可能带来干旱问题,所以夏朝有“羿射十日”的传说,胤甲(孔甲之父)时西河枯竭,《墨子》中说“至于夏王桀,日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死”,直到商初仍是“汤七年旱”。
显然,对于古代农耕国家来说,长期干旱必然导致国力受损。
第三,《史记》记载夏朝分封了很多宗族,比如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他们是夏朝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太康失国的过程中,斟寻氏就保护过“相”,并在少康复国过程中给予少康帮助很大。
但在商夏斗争过程中,却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影子。因此,要么是这些分封出去的宗族被衰落或灭亡了,要么不与夏后氏一条心了,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夏王朝在衰落。
除了上述三点之外,著名学者翦伯赞在《先秦史》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之末,商族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超越夏族了。
这从小屯的遗物中可以看出来,商族就挟着他们较高的生产力,向夏族展开征伐,在不断的战争中,商族又从夏族的诸氏族中,获得不少财富,并且开拓了广大的疆土,及由此而来的贡纳。”
翦伯赞认同“夏商并存说”,认为商族早已向夏族发动战争,不断攻打夏族以及其分封的宗族,削弱了夏朝壮大了自身,最终由商汤灭掉了夏朝。
由于夏朝国力不断衰落,商族国力不断上升,此消彼长之后,夏桀根本无力改变夏朝命运,最终商汤灭夏也就符合王朝兴衰更迭的逻辑了。
可见,夏朝灭亡的原因,主要在于夏朝国力衰退、以及与东夷的战争,而夏桀自然不可能没有责任,只是相对于前两者,夏桀只能算是夏朝灭亡的表象原因,将夏朝灭亡的原因全部归咎于他,显然是冤枉了他。
然而,历代史家将夏朝灭亡的原因,却归咎于夏桀的“无道、不修德”,甚至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极有可能虚构或放大了夏桀的一些恶行!
司马迁崇儒,他在《夏本纪》中将夏朝灭亡的原因归于夏桀无德,商朝兴起的原因在于商汤有德:“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后来,司马迁编撰《殷本纪》时,也是突出纣王无德、文王有德。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史书可能虚构了一些内容,比如纣王酒池肉林,夏桀也有“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但这明显不太可能。
有趣的是,夏桀与纣王还有很多事迹非常相似,夏桀囚禁过商汤,纣王囚禁过文王;夏桀宠信妹喜,纣王宠信妲己;夏桀杀劝谏的忠臣关龙逄,纣王杀劝谏的忠臣比干…….如此种种,很难让人不怀疑其真实性!
当然,史家出发点是美好的,突出夏桀纣王等个人品行问题,以此告诫当时的帝王,不修德政、荒淫无道的话,就可能像夏桀纣王一样亡国,这对于规劝帝王品行是有益的。
但虽有警示作用,却忽略了对王朝兴衰真正原因的探索与总结,于是就很难发现治国中存在的真正问题,或许这也是中国陷入“王朝周期性兴衰怪圈”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史记》、《竹书纪年》等
“张承辉博客” 我国历史上夏朝怎么灭亡的(夏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1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