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动荡的时期,由于历史环境的特殊性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这一时期发生了不少带有时代特征的传奇故事,也产生了不少性格独特的奇人逸士,比如晏子就为我们所熟知。但是今天我们不谈晏子,来聊聊他背后其中一位国君——齐景公。
齐景公也是个“有趣”的角色,据说他长得很帅,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想要治国享乐两者兼顾……那么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人生经历如何?是否有着什么独特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对其进行更深一层的了解。
一、和大臣老婆有关的上位
齐景公名杵臼,是齐灵公的儿子,但他并非嫡子,且在齐灵公和齐景公的过渡之间还有另外一位国君——齐后庄公。
齐后庄公名光,是杵臼的哥哥,齐灵公在位时,王位的继承主要是围绕吕光与灵公的另一个儿子子牙展开的,因为齐灵公无嫡子,又在立继承人这件事上摇摆不定,一定程度上使得朝廷党争加入立嗣,导致局面更加混乱。
齐后庄公的上位就受此影响,齐景公也是如此,且他们两兄弟的上位都离不开一位叫崔杼的大臣。
当初,崔杼为与高厚争权迎回光做太子,即齐后庄公。上位后不久,“庄公通之,数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赐人”,庄公与崔杼的妻子棠姜私通,还将崔杼的帽子送给别人,这就惹恼了崔杼。
于是他便联合他人将齐后庄公杀害,将庄公的弟弟,也就是杵臼,立为新君,自己则成为右相。齐景公就这样登上王位,他此时不足十岁,是朝廷内明争暗斗的牺牲品。
可以说,大臣的家事对他的上位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此因由,确实让人意想不到。我们也能从其中看出崔杼权势之大,可以左右王位立废。
当然后来由于家族内讧等诸多原因,崔氏家族被灭,“齐人徙葬庄公,僇崔杼尸於市以说众”,崔杼死后仍遭到了报应,这便是后话了。
二、与晏子亦师亦友的关系
晏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辅佐过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而为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关于他的故事传奇,大多都发生在景公时代。当然他们两人的故事确实有趣,且给我们以深远的启示。
整体来看,齐景公并非昏庸无能的国君,晏子的劝谏,他大多都能听得进去且及时改正,他们二人在君臣关系之外,也给人一种亦师亦友的感觉。
齐景公的“孩子气”在和晏子的相处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晏子春秋》载,曾有一次,齐景公爬树掏鸟窝,抓到一只雏鸟,他见雏鸟尚年幼,心生恻隐,将小鸟放了回去。
这件事被晏子听说了,他便前来见齐景公,景公知道晏子要来,担惊受怕,以为他是要教训自己耽于幼稚的玩乐,没成想晏子非但没有责怪景公,反倒夸赞他“君探雀鷇,鷇弱,反之,是长幼也。吾君仁爱,曾禽兽之加焉,而况于人乎!此圣王之道也。”
晏子说他有仁爱之心,推及鸟兽,更何况是对人。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齐景公身为君主,却做出爬树抓鸟的小孩子行为,可以说是不符合身份的事情了,给人一种“反差”的可爱。
而晏子作为经常劝谏的大臣,没有呵斥君王的行径不符合身份,反而是从这件事情中看出景公的仁爱 之心,并加以表扬,有循循教导之感,让人莞尔。
除此之外,还有景公问下雪三日为何不冷等故事,让人一方面感觉这些话和做的事情不像是国君能做出的,一方面感慨晏子的劝谏有方,同时景公也都知错就改,这样的君臣关系无疑不是齐国能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元前500年,晏子去世,齐景公痛哭曰:“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足见君臣之间情谊深厚,同时也可以看出,晏子对齐景公、对齐国的意义重大,这点齐景公也有着清醒的认知。
三、一个复杂的“混合体”
我们说到,齐景公是一个有魅力的人,他的魅力正体现在他身上多种个性的糅合——他既想要实现像齐桓公那样的雄图霸业,又酷爱饮酒作乐;他总是做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但是在军政大事上也绝不含糊,有着自己的观点;他听得进劝谏,有些毛病却坚决不改……
再加之他国君的身份,使得这些在他身上的特点显得更鲜明,更出人意料。换言之,他不是小说或影视剧中特别完美优秀的完全正面人物,而是有着一些小缺点和让人啼笑皆非的想法的“普通人”,本应是高高在上的国君给人以这种感觉,自然就产生了“有趣’的意味。
有一件事情最能体现他的想法超出常人。因为齐景公容貌姣好,一次被人一直盯着看,景公好奇,问这人为何盯着他,这人回答道“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窃姣公也”。
直言他觉得齐景公好看才做出这样的举动,齐景公感到冒犯,认为这人对他有非分之想,实在过分,于是便想要杀掉他。此时晏子及时劝谏,齐景公便放弃了杀掉这个人的想法,但是他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惩罚——他让此人以后洗澡时给他搓背。
如此“惩罚”,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齐景公的想法,总是超出常人。除此之外,他还让儿子骑在自己背上,装作在骑牛,“孺子牛”的说法由此而来,让人哭笑不得。
但是齐景公绝非没有政治才能,他曾问晏子自己是否能做到像齐桓公那样的霸业,说明他并非短视只知取乐之人,他也怀着振兴齐国的夙愿,他有联晋伐燕的想法,也曾问礼鲁国,鲁国内乱时还帮忙安置鲁昭公,在晋国面前,他依据形势逞强示弱……
如此一系列的举动使得他在国内国外都赢得了好名声,极大地提升了齐国的地位。
在治国理政方面,他同样也有一些缺点,他坚持“我全都要”:既想要满足自己享乐的需求,又想要做出一番事业。
因此他在任用诸如晏子、国弱这样的名臣的同时,身边也聚集起了一些如梁丘据、裔款这样的酒肉臣子。且他晚年时期沉溺饮酒作乐,大兴土木修建宫室,致使百姓叫苦不迭。
前面说道,齐景公做事显得“孩子气”,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他也延续了一贯的作风,他出于个人的好恶,不听大臣劝告,坚持立自己宠爱的幼子荼为太子,结果难以服众,致使其死后诸子纷争,大大削弱了齐国公室的的实力。
最终在多种因素的催发下,产生了田氏代齐的结局。可以说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错误的任性了。
齐景公年幼登位,后来摆脱傀儡的身份,另起高楼,且善于任用一些名臣能将辅助政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齐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他虚心听晏子的劝谏,知错就改,整体来说,是一个较为开明的君主形象。
同时,他也有着孩子气的一面,做出一些我们难以理解的言行举止,让人讨厌不起来。但是他同样也存在着某些缺陷,比如贪图享乐,对百姓关怀不够等等。
屦贱踊贵、“苛政猛于虎”等典故都是出自他的时代,可见他在治国方面并非完人。他就是这样一个含有优缺点的鲜明人物形象,给人以极大的真实感。
参考文献:
《晏子春秋》:中华书局,2016年1月
邵先锋:《试析齐景公长期执政的原因》,临淄学院,2000年7月
艾新强:《齐景公的统战谋略》,广西社会主义学院,2014年5月
聂世君:《“顽皮“国君齐景公的生前幸运与身后遗祸》2016年9月
“张承辉博客” 齐景公是个怎样的人(齐景公和晏子最出名的故事概括)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17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