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冬曹植作《说疫气》。
曹植以简约的文字,记述了一场严重的疫灾。从公元204年至219年东汉末期至三国初期,中国长江以北发生了多次瘟疫。其中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发生在距今将近1800年的这场大疫对东汉的影响巨大。一是名医辈出,建安三神医的张仲景、华佗、董奉,诞生了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中华医术大发展。二是黄巾起义,造成军阀割据,对三国格局的形成发生了相当影响。
东汉末期的疫病流行,首先促发了人们抗击疫魔的勇气,一些医士开始悬壶救市,进行攻克疫病的艰辛探索,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他们就是华佗、董奉、张仲景。
华佗 (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生深入民间行医,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精于内、外、妇、儿各科临证诊治,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即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
建安年间流行“黄疸病”,华佗经过摸索,发现了用青嫩茵陈蒿草治疗流行性“黄疸病”的疗法,治好了许多患者。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屠呦呦正是从新鲜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artemisinin),成为一个治疗疟疾的新药。可惜,华佗被曹操所杀,没有留下医学著作。
人们最为传颂的《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关羽在进攻樊城时中了毒箭,遍访名医,幸亏遇到华佗,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关羽饮酒吃肉,谈笑弈棋,神态自若,留下了一段佳话。
董奉(约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异。少年从名师学医,信奉道教。董奉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
他医术高明,有一年河南信阳爆发一种“疲劳痧”的瘟病,董奉用杏干与“神仙茶”同泡的杏干茶为病人治病,不出一旬疫情平息。董奉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
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唤中医为“杏林”,称颂医家“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盖源于此。
张仲景(约公元150——约公元215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
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
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研读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
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书中提出的治,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调整阴阳,扶正驱邪,还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诸法,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剂。
许多著名方剂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治疗乙型脑炎的白虎汤,治疗肺炎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大黄牡丹皮汤;
治疗胆道蛔虫症的乌梅丸,治疗痢疾的白头翁汤,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的茵陈蒿汤,治疗心律不齐的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瓜蒌薤白白酒汤等,都是临床中常用的良方。
张仲景的声誉远远超越了国界, 特别是在日本,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影响很大。今天日本的汉方处方和成药制剂中,大部分仍是正宗的张仲景经方。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
汉灵帝时期,由于瘟疫横行,政府和社会的应对措施和方法有限,人们渴望有得道之人出现,战胜疫病。
黄巾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角,有一回上山采药,遇到一位老人,自称是“南华仙人”,选中张角为“传世弟子”,传给张角《太平要术》三卷,让他代替天道传播教义,治病救人,去拯救黎民百姓。
由于信奉道教,又受到太平要术的影响,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太平道的教义大概为:天上是有神灵在查看百姓们的生活的,做好事人的有功德,做坏事的人有损功德,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希望大家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多做好事。
因此,张角、张梁、张宝兄弟三人,用法术、咒语到处为人医病,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后,都不药而愈,张角被百姓奉为活神仙,张角又派出八使到外传教。
张角在民间活动十多年,信徒愈来愈多,高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大州,几乎占了当时全国的四分之三地域。
如此的声势浩大,催生了张角推翻东汉政权的想法。他将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个领袖,由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做好了准备。
公元184年,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口号;“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据五德始终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象征要取代东汉。
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起义。没想到被一个叫唐周的徒弟告密,迫不得已提前一个月举事。
东汉末期黄巾大起义,经过了十几年的秘密准备,但起义后仅历经9个月的时间,主力就遭到彻底失败。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张角违背了太平道的教义,滥用信众的忠心,起义军的向心力明显减弱,很多信众并不赞成。
如起义计划被信众出卖,使起义不得不仓促发动,各地起义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洛阳起义流产,使东汉政府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镇压外围起义军。
同时,起义军首领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张角、张梁、张宝等,个个都是只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围坚城,与东汉军拼消耗,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战法,取得主动,始终被动挨打,直至失败。
还有东汉派来镇压黄巾起义的将领,如皇甫嵩、朱儁、曹操等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的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高于黄巾军首领,因而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击败黄巾军。
如张角大军攻打幽州的时候,幽州太守刘焉听从校尉邹靖的建议出榜招募义兵。榜文到了涿县,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闪亮登场,他们先后帮助刘焉、卢植、皇甫嵩、朱儁等人清退了多地的贼兵,所以三国演义的第一章就叫“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黄巾起义对于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尽快平定战事,朝廷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起义的浪潮无法快速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覆亡的危机。
但是却造成了地方轻视朝廷,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如曹操、孙权、刘备等借着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拥有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原因。
“张承辉博客” 东汉末年医学家是谁(我国东汉末年杰出医学家有哪几位)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1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