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上三大改造个工业革命教案范文大全合集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下面是张承辉为大家收集了有关历史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三大改造工工业革命教案优秀范文一

  一、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本单元第二课。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创造性开辟了一条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创举。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养成一定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也有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他们未接触过政治经济学方面知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比较肤浅,但是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六、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2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22年12月。

  (3)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4)綦军:《对“三大改造”历史必然性的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

  (5)张旭东:《三大改造与中国现代化》,《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4期。

  (6)李凌:《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炎黄春秋》,2006年12期。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一:地方史导入

  无锡梅园与无锡荣家

  梅园何以从荣家的私家花园变为国家公园?荣家又为何受到毛主席的赞叹?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这一课之中。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方案二:歌曲《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_被_,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什么时候?如何建立起来的?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史料1土改后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史料2建国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9月大规模开展,到1953年基本结束,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去以及台湾省外,全国大约有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总数约七亿亩的土地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包括297万头耕畜,3954万件农具,3708万间房屋,105亿斤粮食等。

  ——刘花章《试论建国后土地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结合史料和教材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史料3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但国家的帮助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全部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那么靠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有两条道路、两种办法:一种是旧的办法,旧的道路,让个体农民向富农、高利贷者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结果就增加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的剥削对象,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这就是让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破产贫困。这是旧道路,是让农村资本主义漫无限制泛滥发展的道路。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地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学生: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师:为了推动农业合作化采取了什么原则和方法?

  学生: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教师介绍三个阶段

  史料4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农业合作化完成。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掀起有何影响?

  学生: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2.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史料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得到了普遍发展。到1953年,全国共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700多个,社员达32.6万人。1957年,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7.5万个,占全部手工业合作组织的70.5%;社员377.15万人,占合作组织成员总数的76.7%;产值74.64亿元,占手工业合作组织总产值的87.8%。

  ——何盛明《财经大辞典》

  教师: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向学生说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学生: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公私合营

  教师: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

  史料6据我们看,经过这几年,整个工商界是有进步的,各民主党派的工作是有进步的,基本情况是好的,是向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的。……当然肯定成绩并不是抹杀缺点,是会有缺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跟计划经济是抵触的。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师:为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讨论后老师点拨。

  1.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跟计划经济抵触。

  2.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教师:阅读书本25-26页,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公私合营

  教师:什么是“公私合营”?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教师:“公私合营”中的“公”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公私合营”就是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教师:在改造过程中国家是如何补偿资本家的?

  学生:和平赎买政策。

  教师:国家为什么采取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赎买政策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实现和平过渡,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教师: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学生:说说身边了解的进行“公私合营”的企业。(结合地方史材料)

  (三)三大改造的意义

  教师:到1956年底,我国的三大改造基本结束。农民手中的生产资料变为集体的生产资料,所以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更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教师: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那么三大改造有什么作用(意义)?

  学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三大改造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那么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缺点?

  史料7毛泽东的报道一直传达到农村党支部……合作社运动迅速盲目发展,才十几个月的工夫,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压力推动下,到1956年滴,全国私营工业总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总数的82.2%分别纳入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就是说,原来预计用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一般说共18年)完成的“三改”,实际只用了三年就基本完成了。

  ——《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李凌,刊载于《炎黄春秋》

  学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教师: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瑕不掩瑜,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大改造工工业革命教案优秀范文二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23——26。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比较感性,理性思维欠缺。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自学课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播放电视剧《大宅门》片尾曲,学生听歌曲,导入新课。教师: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同仁堂为原型的,北京同仁堂是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当时的历史情况如何呢?

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片尾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农业、手




展示资料:
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三个儿子都很轻松地做到了。然后,老人把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让三个儿子再试试。这次,三个儿子都未能折断。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故事中的寓意和土改后农民经营方式的改变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
阅读教材上的事例,了解农业改造的历史。

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探究当时的历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公私合营开始的时间。设问:
在公私合营时采取了什么措施?
引导学生继续阅读课文,探究问题。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探究如下问题: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什么?
三大改造期间存在什么问题?
三大改造的实质?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动脑筋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
设计

第5课 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956年,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完成
二、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工工业革命教案优秀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汪辜会谈”;江泽民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八项主张。

  ⑵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

  ⑶运用: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和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阅读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

  ⑵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纪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⑶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港澳地区参观、旅游,亲身感受“一国两制”的伟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⑵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七子之歌》使学生回忆澳门回归的历史。点明澳门能够回归祖国,是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一国两制”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能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它有什么积极的指导意义呢?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背景

  1、《告台湾同胞书》:

  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与此同时,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

  2、邓小平讲话:解放台湾→台湾回归

  【共同探究】和平解决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和平解决的道路应该怎样走下去呢?

  (二) 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共同探究】什么叫做“一国两制”?(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内涵,:“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当一国两制的构想被邓小平提出时,整个世界都被这个具有创造性的想法震惊了。

  【共同探究】为什么“一国两制”这么让人们惊讶呢?

  (三)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完成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香港的回归

  【共同探究】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这颗“东方明珠”。鸦片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据。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弃收回香港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收回香港的实际终于成熟了。

  1、香港回归的条件

  【共同探究】归纳香港回归的两个历史条件?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

  2、香港回归的经过

  (1)中英谈判

  ①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会谈 (【多媒体】《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

  【学思之窗】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会谈。会谈开始后,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经过3年,22轮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84年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②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发表

  (2)香港回归

  庄严的时刻到来了【多媒体】放映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录片。

  (3)香港回归的意义

  【共同探究】香港回归的意义?

  ①对香港: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对中国: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③对世界: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香港回归祖国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百年国耻。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回归的烟火尚未消散,澳门回归的礼花又一次为中国点燃。1987年,关于澳门回归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二)澳门的回归

  【共同探究】澳门问题的由来?

  1、《中葡联合声明》的发表(结合图片讲解)

  2、澳门回归

  请大家记住这个日子吧!1999年12月20日,在外漂泊了442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多媒体】“澳门回归”《七子之歌》)

  小结:20世纪末,中国的这场盛事向世人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和中国人同意祖国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世纪梦圆归港澳,百年功成盼宝岛!”自蒋介石逃亡台湾。宝岛已经和祖国大陆分离了整整56年。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的血浓于水。“一国两制”的成功更为台湾回归提供的范例。台湾回归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共同探究】台湾问题的由来?

  国民党逃到台湾,外国反华势力的阻挠

  70年代来,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一)原因:

  【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1)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二)表现:

  1、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1) 1979年,实现正式的停火,倡议通邮、通航、通商

  (2)1987年,探亲,进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

  2、汪辜会谈(民间的交流)

  3.连战访问大陆

  [课堂小结]

  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意义。

  香港回归祖国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百年国耻。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也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人教版历史上三大改造个工业革命教案范文大全合集

“张承辉博客” 人教版历史上三大改造个工业革命教案范文大全合集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25024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8日 上午3:02
下一篇 2022年6月28日 上午3:02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