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第一书记》的个人观后感800字

《第一书记》是由陈国星执导,杨立新、徐帆、何冰等人主演的一部主旋律影片。于2010年7月在中国大陆上映。今天张承辉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看电影《第一书记》的个人观后感8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看电影《第一书记》的个人观后感800字1

热血铸就英雄魂,浩气长存天地间。这就是在观看了沈浩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我的第一感受。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04年到小岗村工作以来一直为小岗村的发展兢兢业业,先后为村里修了公路、为散居的二十六户村民集中盖了住宅楼并在村里成立了大包干纪念馆。2009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岗村动容。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

沈浩和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并无不同,他是一位在省财政厅一干十几年的科级干部,生活安康、工作稳定、与妻子女儿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之后的道路却开始不平凡,离开家人,放弃安逸前往农村成就一番事业,感动了村里朴实的农民3次按下红手印留他?答案–因为沈浩是农民的孩子,他对农民有着最深沉的感情,对土地是发自肺腑的热爱;因为他有理想和抱负,不愿在机关里度过余生,希望来到基层为农民们做一些实事;小岗村给沈浩提供了一个舞台,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给了他一个实施理想抱负的机会和最强有力的支持。”片中表现的沈浩访贫问苦、招商引资、建纪念馆、修自来水、新村规划、经济种植、土地流转、迁坟建厂等事迹让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当看到小岗村村民为了挽留沈浩三次集体摁下红手印的情节时,我相信在场的观众都感动了。影片的最后,年仅45岁的“第一书记”沈浩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小岗村人伤心欲绝,第四次摁下红手印把沈浩的骨灰留在了小岗村。

沈浩书记的事迹,让我不禁深思,为什么这样一位处级干部会坚定不移的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农村的事业呢?看到小岗村的现实面貌以及强劲的发展势头,我懂得,这是一种热爱,是一种信念,更是人生的一种价值体现!这正是我们作为社区党务工作者应该向沈浩书记学习的地方。

看电影《第一书记》的个人观后感800字2

此次团日活动中,在班委的带领下,我和全班同学在夏日凉凉的夜晚一起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家喻户晓。小岗村两次联名留书记,最终,沈浩永远地留在了小岗村,不朽。当我听闻沈浩同志殉职小岗村时,心里是有怨气的。总想着,小岗村民怎么可以这么自私?可当我眼前氤氲地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想,我可以给自己一个答案,信任。

信任,人民群众的信任,这不就是一个公仆毕生所求的么!为民服务,为民所信,试问,横越古今,有多少人能做到这般?沈浩做到了,只为了想做点事。为了做点事,自荐从安徽财政厅下基层服务,多少人劝阻,可是,多少人的不解,都阻挡不了一个党员为民服务的步伐。当我看到在沈浩同志的带领下,列车停,群众欢呼,齐修路时,眼里满满的泪水。我就想着,如果,没有沈浩同志的“想做点事”,小岗村会穷到何时,路何时才能通!无从得知。

做点事,说的多好啊。有个人曾说,有的人死了,在人们心中,他活着。大概说的是沈浩这类人吧!人死留名,雁过留声。为人民,为社会做点事,人民永远记在心中,家户传颂。而反思今日,有多少人第一个想到的能是他人?能以为他人多做点事而自豪?物欲纵横的社会,光怪流离,人性正在受着严峻的考验,人的价值观似乎正扭曲了面孔。在种.种不公或丑陋的社会事件不断地被曝光的时候,我们似乎对这个人性丧失了信心,似乎不再相信有真善美。渐渐地,觉得,独善其身就好了。最后的我们,闭门不见,人心变得支离破碎。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怎么了?为什么我们失去了那种激情与热血去为价值而存在。物质,真的是最重要的么?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朱自清所言:“我们都是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走了的。”我们能留下的只是我们曾为他人为这个社会做了什么。其他的,都将随风而去。

功过,后人自有评价。沈浩所付出的,必使他流芳百世。而作为后辈,在我们为先人感动落泪的时候,是否也该问问,我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了。

从小事做起吧!不再迟到,不再逃课,用知识武装自己,为了他日,能做点什么。这对于一个在校大学生而言,是最踏实的。再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在他人需要你的时候,勇敢地伸出援手吧,一件一件小事的累积,我们也会是那个被人记住的人。

看电影《第一书记》的个人观后感800字3

今天,吴老师给我们看了山西卫视的《第一书记》里的几个贫困孩子的故事,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是潘绍强,他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家里有患有疯病的爸爸,还有患有疾病的奶奶,一家四口,这个家只有他和妈妈一起支撑着这个家,妈妈是这个家的唯一栋梁。他们是靠卖炭,自己烧,自己砍。有时邵强他不在家,到县城去上学,都是潘妈妈一个人做的。真是一位懂事的孩子!看完之后,有些同学都纷纷留下了眼泪。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高二女孩欧子研姐姐的,这个故事是我最感动也是印象最深的。欧姐姐她学习很好,是同学们的好榜样,也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她也是一位贫困的孩子,她妈妈患有疾病,奶奶也快80多岁了,家中还有一位4岁的弟弟,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是弄电线的,眼睛因为常年看到激光,眼睛不好。这位欧姐姐,她想考上北大,她的爸爸就是为了能让她考上她梦寐以求的大学,坚持去外地打工,不让欧姐姐知道,同时也很少回来。在记者录节目的那一天,也是欧姐姐奶奶的生日,欧姐姐早早地准备好了饭菜,这一天,远道而来的爸爸也来为奶奶庆祝。爸爸过几天也就要去外地继续打工了,可欧姐姐不肯让她的爸爸再继续出去打工,她跟她爸爸说,她不去上学了。这样她的爸爸就没有必要再去打工供她读书,欧姐姐只希望他的爸爸能陪着她身边,看着看着,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想到自己:爸爸平时也出去工作,早上也早早地出去,没看到几眼,晚上有时也很晚回来,晚上看到爸爸也才不到几个小时,可有时候我却不听话,和爸爸顶嘴吵架,惹爸爸生气。看完这位欧姐姐的故事,觉得很愧疚,所以以后要向欧姐姐学习。我觉得这位欧姐姐是一位好姐姐也是一位好学生,她在家照顾弟弟,帮忙家里的家务,而且还要学习,家里家穷可她还把贫困基金让给其他的同学,这真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姐姐。

第三个故事是:一位孤儿杨六斤的故事,他更是一名贫困儿童。在他6岁时,爸爸生病去世,妈妈则带着幼小的弟弟改嫁,奶奶也抚养不起他,于是把他送到堂兄家,可堂兄也要外去工作,于是只剩下一个他留在家里面。他从6岁起,就学会自生自立,自己煮饭,自己写作业,自己睡觉等等等等,年满11岁的他,每天吃的只是一碗饭,辣椒,然后趁放牛时,在草地上摘点野菜,用来拌辣椒酱吃,那么简朴的一餐啊!晚餐,就到小河里抓点小鱼,炒来吃。真是可伶的一位孩子。那些油、米都还是需要其他邻居的提供,他也是一个很勤快的小男孩,他很懂事,有时候会去帮邻居喂猪、放牛等等。邻居们也对他很好,给予他温暖。他在他自己生活的同时也很想念他的母亲,于是在节目组的帮助下,经过一上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母亲的下落,他们团聚了!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到了晚上,母亲和六斤又要分别了,太多太多的想念,太多太多的爱在这一刻凝聚在了一起……

同学们,好好珍惜吧!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时光吧!用自己的努力来报答你们的父母和老师吧!加油~你们是最棒的!

看电影《第一书记》的个人观后感800字4

《第一书记》本月开始在首都各大影院放映。如果不是培训单位组织观看,恐怕我不会买票进影院。正像对近年来的“典型报道”缺少信心外,我对模式化的“主旋律电影”也了无兴趣。但是进了影院,未及看完,已然落泪两次。

在20日举行的《北京高校教师观看<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我提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两个镜头:一是沈浩在回家过年的路上,被村民吴奶奶拦截吃年夜饭。村里人知道了,纷纷搬着桌子一起来凑热闹。席间,大家抢着给沈浩的妻子打电话拜年;二是沈浩去世后,女儿汪汪在钢琴演奏现场对父亲的真情告慰。

电影的感人之处,绝非只有以上两个镜头。大家提到影院里身边的观众纷纷落泪,所谈到的感人镜头也各不相同。我认为,影片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破:

一、较好地体现了宣传价值与观赏价值的统一。“主旋律电影”的最大问题,就是说教性太强,观赏性较差,因此往往“叫好不叫座”。如果不是单位组织观看,大多数电影肯定会成为“票房毒药”。继《建国大业》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后,《第一书记》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尤其是力邀众多明星加盟(现在看来,实无必要),运用网络语言(“小岗牛x”等),明显借鉴了《建国大业》的策划。可以预料,该影片的票房也会有不俗的表现。

二、较好地表现了沈浩的“七情六欲”,表现出普通人的情感。以往塑造典型人物的主旋律电影,往往求助于“豪言壮语”与丰功伟绩。《第一书记》则侧重于写“情”。这包括沈浩与母亲、妻子、女儿的亲情,与同学、朋友的友情,以及与村民之间的真挚感情。其实,在这些看得见的“情”之外,还有一个隐含的“情”字,就是沈浩多年来的工作原地踏步,小岗村的经济发展多年来没有起色,他对自己、对小岗的发展还有一种“一起突围”,实现人生价值的殷殷之情。

三、在展现矛盾中成功塑造了一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层干部形象。小岗虽然以“中国第一村”闻名,但多年来经济发展停滞,在新农村建设中明星村镇纷纷崛起的情况下,已是徒有其名。选择到小岗挂职,沈浩其实面临着几对矛盾:一是原来省级机关的办公、居住条件与村里的生活、工作条件的矛盾;二是对基层工作“尽忠”与对九旬老母“尽孝”的矛盾;三是处理日益紧张的家庭关系与复杂工作环境的矛盾;四是处理挂职期满后等待升职与继续被挽留作村官的矛盾……影片在以上矛盾的处理中,真实地展现了沈浩的思考与抉择过程,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看电影《第一书记》的个人观后感800字5

七月一日,北京下起了小雨。

在去参加电影《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沈浩日记》首发式的路上,我给自己准备了一包纸巾。根据八个月前在小岗村采访的经验,这是有必要的。当时的情景,是媒体同行们集体潸然泪下,不能自已。

早就听说这部电影从主演到配角都是由知名演员来承担,首映式也果然星光熠熠。

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在一个长长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那被明星吸引的注意力跑了回来,观影的人们安静了。

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厨房、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这些符号,很快勾引了回忆。而修路、建房、迁坟等等情节,也是熟悉的故事。

然而也有全新的感受。相对于在采访过程中听人描述、查看资料而想象的场景,电影的画面、声音等等带来的,是更直观具象的冲击力。比如,影片所呈现的没有修路、建新房之前的小岗村,与我所见到现在的小岗村的巨大反差,更让人感到沈浩工作的意义,他所付出心血的意义。

电影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突然发现,120分钟的时间里,事先准备的纸巾并没有派上用场。有落泪却没有失声痛哭,某些细节的处理甚至是幽默的,引发观者的会心一笑。总体来说,这个电影并不是一颗“催泪弹”。

电影制片人张旸的观点印证了我的这一感受。他说,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创作,就没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记录一个真实的人生。沈浩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想做实事,并不在乎人们是否知道。他是典范,但不应该被神化。沈浩在小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把这些真实地通过电影呈现出来,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观众能够接受的真实的人。因此,电影没有走苦情的路线,而是一种平实的纪录风格。

一位观众说,她之前只是在网上看到沈浩的事迹,而电影让她十分感动。

一位从北京市昌平区赶来观看电影的女大学生村官对我说,可能是同在基层的关系,她对沈浩经历的感触就更深,因为了解农村基层工作的不易。“他很值得敬佩。”对于沈浩勇于改变小岗村面貌的精神,大学生村官印象深刻。

这或许就是真实的力量。真实引起了共鸣,引发了思考。回想起在安徽采访结束准备返程的那一天,我们一群媒体同仁抓紧最后的时间,聚在一起交流对沈浩的理解和看法。没有人要求我们这样做,只是在知道许许多多关于他的真实后,心底里受到了触动。这种触动,已在采访者的生命中打下烙印;相信,会带给更多人一些精神上的力量。

看电影《第一书记》的个人观后感800字

“张承辉博客” 看电影《第一书记》的个人观后感800字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25941

(0)
上一篇 1分钟前
下一篇 1分钟前

相关推荐

  • 鸡毛信观后感300字

    你听说过“鸡毛信”的故事吗?我看了一部老电影《鸡毛信》。看完后,我对里面的主人公海娃的平静机智充满了敬佩。以下是张承辉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鸡毛信观后感300字,仅供参考 鸡毛信观后感3…

    问答 2022年4月18日
    003
  • 看透人心的悲凉句子说说心情

    1、生活很好,是你活的太糟。越长大你越知道有钱比有什么都舒坦。每个孤寂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城里都有一个无法触及的人。 2、突然发现,没有你的世界我也能过得挺好的,不用再拼命找话题,…

    问答 2022年4月22日
    007
  • 肺癌晚期饮食(肺癌晚期吃什么好呢?)

    肺癌晚期应该吃什么?) 癌症已经成为一种可怕的疾病。即使医疗技术越来越好,仍然有许多人死于癌症,其中肺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得了肺癌很不幸,那么肺癌晚期应该吃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了…

    问答 6天前
    002
  • 另立门户事件曝出后!浪胃仙正面回应:没背叛老板

    不久前,有关网红浪胃仙与前老板游絮之间的纠纷闹得沸沸扬扬,尤其“另立门户事件”还把浪胃仙推到了风口浪尖。浪胃仙原名李杭泽,是位美食界的网红。之前,他与游絮的合作出现了问题。据游絮痛…

    问答 1天前
    005
  • 杜甫最经典的诗鉴赏(杜甫的古诗有哪些)

    杜甫最有名的17首诗,读来才知什么是忧国忧民,家国情怀!一起来感悟伟大诗人的心灵世界和济世心胸。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问答 2022年4月28日
    004
  • 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文章目录 该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偏差,应根据前一检验期同类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数据,按下列公式确定: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偏差Sfcu可计算如下: 3.4结构或构件的拆模…

    问答 6天前
    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