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下面张承辉给大家带来立春电影观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立春电影观后感800字1
看过《立春》快一月了,可每次提笔却什么也写不出来,脑子里总不断跳出蒋雯丽用包头方言说的那句开场白:“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象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
《立春》里出场的这段话我听了五遍,也就是开头我就看了五次,以致于现在我能完整地学着包头话把这段话复述出来。我不知道这部影片是什么在吸引我,或者说震撼了我,是什么力量促使我一遍遍地去学那难听的方言,去揣摩女主人公王彩玲的真正欲望,去想像八十年代的文艺青年会有多么的清高执著和不屑、窘迫。总而言之,《立春》让我感觉很特立独行。
那是一群郁郁不得志的文艺青年。
以王彩玲为首的一拨拉子为艺术而活而奋斗而准备献身的青年,他们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艰难而痛苦地挣扎,在挣扎中,有的沉沦了,有的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有的彻底臣服于残酷的现实。而最后的现实,原来是这么平静,原来生活不需要哪怕是一点的高调。
其实影片一开始我就猜到王彩玲会爱上黄四宝,从王彩玲透过门框去看独自在风中投入地玩耍着胶片的黄四宝时就可以断定。这个孤独的天真的孩子让王彩玲动心。一个梦想唱歌剧唱到巴黎去,一个考美院每年都落榜,两人其实是有点惺惺相惜。而大部分女人都是情感的动物,这样,只见过一次面的王彩玲主动跑去见黄四宝并对他说:“你要是让我留下,我可以放弃我的北京户口”这样的话也就不奇怪了。而王彩玲哪有北京户口呢,她只不过在一次次的虚荣中自欺欺人罢了。
那时,王彩玲是断定自己能够唱到北京去,唱到巴黎大歌剧院去。能拥有北京户口,能实现自己的文艺梦想的。所以她不惜一切代价,她清高而目空一切地生活在那个小县城里,她甚至对周瑜说,我是不会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的。
而丑陋的自恋的大龄文艺女青年王彩玲却被这个县城的文艺小青年击倒。在爱情的天平上,王彩玲并没有与暗恋她的周瑜产生共鸣,她渴望爱情,向往艺术的殿堂,而爱情与艺术这两者刚好都折射在黄四宝身上,王彩玲也许是同情,也许是欣赏,也许是真的爱上这个男人了。多年的对歌剧艺术的执著和梦想的搁浅,使她将这种情感转嫁到对黄四宝的爱情上,而王彩玲对于黄四宝来说却只是短暂地依恋,同样不得志的黄四宝,只想在精神上与王彩玲彼此取暖。酒后,黄与王发生了关系,清醒后的黄却无地自容,一把推倒王彩玲说,是你强_了我。猥琐到如此的感情,残酷到如此的爱情,迎头痛击地把王彩玲一下击倒。
是的,王彩玲是太丑了。每每看见蒋雯丽穿着土气而臃肿地提着个黑色公文包,扬着一张长满黑斑的.脸,趾高气扬地走过来,一口龅牙地说“我马上就要调到北京口(去)了”时,我总要倒吸几口冷气。那副神气只有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的人才敢有。那种丑陋,让我对蒋雯丽生出由衷地敬佩来。
不是敢演丑,而是丑到骨子里而迸发出了那种精神的美,心灵的超脱和对角色完美的追求。谁又没有年轻过没有梦过呢?谁说丑女就不能有理想了,就不能嫁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就没有爱情的权利呢。谁说爱情和艺术哪个就更高贵?
但我还是欣赏王彩玲的勇气,她最起码敢于在歌剧院办公室里放声大唱,旁若无人;敢于走到黄四宝面前去告诉他,她喜欢他;敢于穿着自制的演出服爬上高塔然后跳下来。这世上,自恋到极致需要勇气,坚持也需要勇气,那勇敢的一跳也是需要勇气的。至死而后生,这一跳,使王彩玲彻底痛悟,人生,大抵没有歌剧也可以活,不在北京一样每天能看到太阳升起。
说到芭蕾胡的命运,让人唏嘘,那个世界,说来还是庸俗很更现实。像芭蕾这样的高雅艺术,尤其是和男性结合,总不免生出一些怪胎般的思想来,何况那是20世纪80年代。你说要是在21世纪,胡老师还用挖空心机地去向王彩玲请求假结婚吗,还用想出“去调戏女学生来证明自己的性趋向是正常的”这样的馊主意吗。正是那样的时代造就了王彩玲和芭蕾胡这样的悲剧。在监狱探视室里的胡,终于可以无拘束地踮起脚尖跳芭蕾,他说,我终于可以自由地跳了。
但芭蕾胡这个男人看上去总让我感觉别扭,你跳芭蕾就跳芭蕾好了,执著也行热爱也好,但无需那么卑微那般委琐呀,举手头足间简直就是个同性男的角色,看着不爽。
之前看过顾长卫导的导演处女作《孔雀》,被他那种长镜头而吸引,为张静初的表演而喝彩。一样的背景年代,一样的叙述方式,旁白、方言,梦想破灭,到重生,甚至惯用的长镜头,这些,都成了顾长卫的标志。《孔雀》因此而获得2005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这部《立春》的女主角,也就是他的妻子蒋雯丽赢得了2007年罗马电影节影后的桂冠。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象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写完再咀嚼这话,发现我竟不可救药地爱上这难听的包头话了。
这样的夏天,看到一部值得咀嚼的电影,是一种多么清凉的快乐。而这快乐有时正如一本合味的书,一杯午后的咖啡,也简单到极致。
原来,极致也是一种美啊。
立春电影观后感800字2
眼眼,梅花点点
鼻鼻,油瓶匣匣
脸蛋蛋,粉罐罐
嘴唇唇,梅红红
头发发,观音菩萨萨
腿肚肚,刘二圪梁火柱柱
脚板板,油麻花花握散散。——题记
最近的生活总是忙忙碌碌的,又是很久没有更新BLOG了。
刚刚看了两部电影,一是刚刚上映的《功夫熊猫》,还有就是蒋雯丽主演的《立春》,已经是凌晨1点10多分。说实话,后者对我的触动比较大,远眺看到面积巨大的现代社区灯火通明,凉飕飕的夜风吹在身上,顿时有了点“令人愉悦的忧伤”。影片极富色彩性地展现了一群小人物的众生相,他们每个人都在命运中挣扎,卑微却可歌可泣。
《立春》是由蒋雯丽主演,其老公顾长卫执导的作品,并在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了大奖。
影片展示了凡俗世界里一个理想主义者“王彩玲”在上世纪80年代的追求和失落,生活在包头小城的她长得极丑,但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她最大的梦想是去北京,在巴黎歌剧院唱歌,影片细腻温婉,朴素而富有质感,动情处更是引人落泪。
主人公“王彩玲”看起来很平庸,她出奇的丑,肥胖,但是她光彩照人。看完这部电影,你会觉得,自己在她面前有些自卑,因为她的理想主义,她的固执,她的明白,她的勇敢,她的坚持,她的不妥协。在庸常世界里,这些东西似乎已经被我们丢掉,但这一点是那么重要。
当在新年的飘飘雪花里,王彩玲的母亲背对着镜头放完鞭炮,转过身来,向王彩玲和我们笑着说“过年好”时,王彩玲似乎感到生命的冬天也快到了尽头,虽然春天的温暖还找不到,但是立春了,一切就都不会远了。她到孤儿院收养了女孩小凡做女儿,在对女儿的教育和天伦之乐里,重新有了寄托不再孤单。看到这里,眼泪毫不吝啬的落了下来……
也许,我们该把李安的那句名言套用一下,改成“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王彩玲”,我们和她一样平庸,但她让我们回想起,我们曾经都有理想,王彩玲触动了我们心中最不想被提及的角落。顾长卫在众多结局中最终选择了让王彩玲于国家大剧院的高歌中结束,身着华丽的舞衣,有交响乐团的伴奏,她尽情的高唱“上帝啊,上帝,为何对我这般冷酷无情。”,并打上字幕: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
这也是顾长卫最令人感到温暖的地方,此时的我,泪如泉涌,如梦似幻……
立春电影观后感800字3
4月13号那天我们看了电影,放映完,《立春》的字幕慢慢从银幕上升起,满场观众动也不动,有大约一秒钟的完全静默无声,然后我听见身后是掌声主动响起,那掌声持续了几分钟,说实话我很感动,我被观众朋友感动,也替丽姐的辛苦付出感到欣慰和值得。
顾长卫《立春》准确地找到了镜头里的自己。相比他的导演处女作《孔雀》,《立春》的故事架构和对于现实人生的揭示,更让人感到切肤之痛却不露声色。而影片中的细节把握和出色长镜头,恰恰是顾长卫用电影艺术特有的语言倾诉自己内心世界的所擅长的。
其中的两段我尤为喜欢和记忆深刻,一是影片中那个善良而无助的胡金泉,就因为坚持练习芭蕾舞,遭到来自身边无数人的嘲讽、奚落、谩骂。他对王彩玲说:我,就是人们心里的一根鱼刺,现在我自己把它拔掉了!他在监狱中给王彩玲跳芭蕾时,看到这里,我第一次忍不住流泪了。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境遇,都不可能像胡金泉那样绝对,但想一想自己以往的日子,我们谁又没有哪怕是很小一个向美、向上的追求愿望,反复遭到身边同类小人物的嘘声与侮辱时那样感到委屈与无助呢?二是电影的结尾我非常喜欢,王彩玲带着她领养的天生兔唇却极其漂亮可爱的女儿,在明媚的阳光广场喊着儿歌;此时,王彩玲向远处的天安门投去一瞥,耳边传来了她最钟爱的辉煌的歌剧咏叹调……这时我又哭了,有人说,这是导演为了给王彩玲一个“光明和温暖”。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光明和温暖下的另一种更大的悲悯。再委曲再卑微的人,既然活着,艺术就应当也必须为他们建立起最后的希望。
我实话我至今为止就只看了一遍,我想看但不太敢再看,看见丽姐的那个造型,那个样子我确实接受不了,我很心疼,电影宣传的大海报我也一直不敢贴在墙上。无论喜欢与否,都希望大家能尊重艺术和为艺术辛苦付出的人。
立春电影观后感800字4
新调的部门每天晨会上除了公司固定的内容外,还要求当天主持人做感言分享,内容、题材均不限,以下是我第一次在新部门的感言分享,和大家分享之。
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顾长卫导演的一部电影《立春》。故事很简单,主要讲述了平凡的音乐女教师王彩玲及其他文艺青年追求艺术及人生梦想的故事:王彩玲是北方某小城市里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她很丑,肥胖臃肿、龅牙、满脸痘痘和黑斑。但上天是公平的,她拥有一副似乎不该属于她的美妙嗓音,能将意大利歌剧唱得“只应天上有”。然而,小城里的百姓对歌剧并不感兴趣。不得意的王彩玲一心想调到北京,她在寻梦过程中认识了和自己一样执着的“疯子”们:多年考美院无门的黄四宝、对歌剧一见钟情的工人周瑜、芭蕾痴迷者胡金铨、爱炫耀的小张老师和想出人头地的高贝贝。历尽沧桑后,王彩玲开始接受现实。虽然春天的温暖还找不到,但是立春了,一切都不远了。她到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兔唇小女孩,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电影最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观影者可谓见仁见智,以下仅是我对该片的部分个人感想,和大家分享之。
《立春》的主题是不甘平凡,勇敢追梦。虽然《立春》一片中的时代背景,开始强调个体,强调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但还有一种人,他们有梦想,让生活更有光泽、更有意思,同时也在唤醒更多的人去追求、延续自己的梦想。女主人公王彩玲,没有亮丽的外表,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生活在封建闭塞的北方小城,根本不具备追求歌剧艺术的外围条件,生活中又因为执著于梦想,而承受大家的白眼、非议甚至讥讽。但这些都不能阻挡她追求自己“唱到巴黎歌剧院”的艺术梦想。其实同在一片蓝天下,无论是谁,我们一样拥有花开花落的四季轮回,如同我们拥有一样丰富的内心、一样绚烂的梦想,一样追梦的权利和渴望。因为,虽然每个人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但灵魂与灵魂之间、心与心之间是平等的。
片中给我印象格外深刻的就是片头萧杀冷清的北方小城景观配合女主人公王彩玲的画外音:“立春之时,春天却未至,天气依然寒冷,但人们心中已经有了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
正是因为有了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每个人都怀揣梦想,期盼梦想照进现实、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就像有立春,年年日历翻至此处,梦想就已经在每个人的心中孕育开花了。这让我想起一位来自西北小城学习歌剧的追梦男孩,在克服了大家无法想像的重重困难和阻力后,他全力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虽然还没有唱响“巴黎歌剧院”,但已经唱响了多次国际比赛,已经唱到了纽约歌剧院。我相信,无论他唱到哪里,只要有梦想,他就已经唱响了自己的人生。而正是这梦想,支持他一路走来,穿过胡杨林,走过黄土地,跨过黄河长江,越过千山万水,走过昨天的崎岖坎坷,走向明天的硕果累累。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好人好梦、有梦就追、心随梦圆!
立春电影观后感800字5
如果存在一种可能,王彩玲参加《中国好声音》,结果会是。
《立春》中的王彩玲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类特殊人群的一个缩影,他们才华横溢,他们意气风发,他们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中,他们始终对梦想进行着尝试,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们是那个年代中的“另类”,他们追求的是一些高雅的事业,这些事业在大城市中、在懂得欣赏它的人群阶层中会很受欢迎,在偏远的乡村小镇,这些事业在欣赏它的群众显得滑稽、可笑,甚至摒弃。
这一群人们是无辜的,他们追逐自身的梦想时,既受限于“户口问题”而不能登上大舞台,也不能在小城镇找到受众,同时内心忍受着怀才不遇的煎熬。上帝赋予了他们特殊的能力(艺术细胞),他们献身于梦想,追逐着自己的“噩运”,试想在现代社会是不是也存在这样一群人呢,现代的“王彩玲”们会不会存在着和当年的“王彩玲”们相同的际遇呢?
假如“王彩玲”们去参加《中国好声音》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开始认为,《中国好声音》会不会是专门为“王彩玲”们量身打造的一个平台呢?至少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被人们认可的机会。“王彩玲”们拥有才华,但缺乏一些附带的“条件”,这些附带的条件甚至会埋没他们的才华,使他们不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反观我自己,既没有“王彩玲”们的先天条件,也没有那些所谓的附带条件,我能坚定信念,屡败屡战吗?答案是肯定的,我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我对我想要的生活很清楚,我对我想取得的成绩很明白,我需要的是慢慢地、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实现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
立春电影观后感800字
“张承辉博客” 立春电影观后感800字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