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常生活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某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被老一辈的人叫做”三教九流”。长久一来,我们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三教九流”是一个贬义词。
这么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最初只是一个中性词,丝毫没有贬低他人之意。其实”三教九流”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泛指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后来又演变为封建社会中的一种职业、地位和阶级身份旳划分。
历史上关于”三教”最早的记载是在三国时,当时的吴侯孙权跟上书令阚泽在一次谈话当中提到儒、道、佛三教。到了北周建德二年,”三教”的排列顺序也最终确定。
根据《北史·周高祖纪》记载:”帝(武帝宇文邕)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这便是”三教”最初的来源。
“九流”的说法比起”三教”来得更早一些。关于”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
它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其中收录诸子189家,但最重要的是九家,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这”九家”也叫”九流”,实际上是汉代之后对中国主要宗教和各种学术流派的泛指。
从”三教九流”的出处来看,它只是简单的划分古代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是不带一丝贬义的,那它后来有怎么发展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这个”三教九流”呢?
“三教九流”之所以会在后来逐渐成了不同等级社会角色的代名词,跟我国历史上对人群的划分发展密切相关。
从商周时期开始,便有了士农工商这四大职业,这四大职业也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在漫长的发展当中,这四大职业又进一步细分,之后便有了”三教九流”的分类。
关于”三教”的变化,不在于类别在变化,而是因为宗教自身的变化。最初道教、佛教都只是单纯的宣传善念的,后来佛、道两家日益迷信,甚至有时候还威胁到了皇权,所以”三教”慢慢的成为了贬义词。
至于”九流”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它从最初的那九个学术流派分类变成了职业分类。一开始还只是九种职业,到后面演变为二十七种职业,按照上中下三类区分,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其中上九流主要指古代的领导阶级:”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
这里面的一流指的是如来佛祖,因为他在思想领域里面是地位崇高的,权力也是至高无上的;而二流天指的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比起人间的皇帝地位更高一筹,但是却虚无缥缈,不想如来佛祖那样可以控制人们的思想;三流皇上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人界的皇帝,他是人间最高的领袖。
接下来的便是皇帝手下的官员,按照资历跟地位,先后是阁老跟那些”X朝元老”、”X朝重臣”,比如那些位列”三公”的太师、太傅、太保等等。
阁老下来就是宰相了,宰相通常都是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内阁官员首领。上九流的最后三个就是科举中榜士子,他们是封建科举取士制度中的成功者。
中九流主要指古代的文艺与科技工作者:”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棋琴。”
他们基本都是古代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科学工程技术人员。当然除了六流的占卜是比较不正当的职业以外,其他的基本都是正当的谋生职业。
下九流主要指古代的社会下层工作者:”一流高台(唱戏)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剃头),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给家畜配种)九娼妓。”下九流的也基本都是服务行业,所从事的人员也都是底层劳动人民。除了最末流的娼妓为世人所不耻外,其他的也都是正当职业,只不过因为其从事人员都为社会的最底层,所以被上九流、中九流的人所轻视。
也这是下九流为中上层的人员所轻视,慢慢的才演变除了”三教九流”这个贬义词,它里的”九流”更多的是指下九流。
“张承辉博客” 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等级(士农工商等级排名 )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3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