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肯定是云南的噻,到了云南不去吃碗过桥米线,也不算真正到过云南。
那过桥米线是源自哪儿呢?您知道吗?
前两天有一点私事,去云南禄丰一趟。
成都的飞机是下午五点过的,成都已经阴沉沉的,感觉要天黑了。
现在乘飞机真的好方便了,不用去排队换机票,也不用自助打印机票,只需要一个APP,直接用电子登机牌登机即可。
现在智能手机只有让你想不到,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情,如果你感觉到有什么不方便,肯定会有手机APP帮你解决。
看一看大成都,好大一座城。
飞机穿过云层后,太阳就出来了,一朵朵白云像棉花团一样,太阳明晃晃的,照得人睁不开眼睛,好像一下子,从傍晚穿越到了中午。
到了昆明后,天是蓝的,天光看起来,比成都还要早一些,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太阳对云南情有独钟,有专门恩赐的,不像成都,终年见太阳的时候少,要不咋会有“蜀犬吠日”的成语。
继续坐车到禄丰,太阳红得像炙热燃烧的火球,慢慢地沉入地平线。
第二天早上,必须得去吃一碗过桥米线。桥香园,走起!
云南的朋友,过桥米线到底是源自云南哪个地方呢?有清楚的,能不能分享给我们呢?
据我所知,云南过桥米线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是出自蒙自。
米线出自蒙自的说法,是来源于一个传说,寒窗苦读的书生,在蒙自南湖湖心岛攻读,距离家远,老婆送饭,到了之后,饭菜冷了,书生还很矫情,不吃冷的,看来家庭条件不错。
只是不晓得家庭条件好,家里有书房,在家攻读不好吗,还要跑这么远,叫老婆送饭,这不是有意为难老婆吗?我在怀疑书生是想在湖心岛遇狐狸呢!
幸好,老婆是个贤惠的家庭主妇,杀鸡,砂锅炖汤,保温米线,煞尽苦心,因为送饭途中要经过一座桥,故而称之为过桥米线。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来自于建水。
这个说法是有依据的,云南文史馆编的《云岭拾遗》中介绍。
清朝咸丰的时候,一位名叫李景椿的退休官员,到建水宝兴楼的米线馆去吃米线,独出心裁,要店主人按他的方法来做米线,看来矫情的人还真不少。
这个李先生好像是食神一般的存在。肉必须是里脊肉,片大且薄,用粉揉捏,备用。
草芽鲜肉汤,淋熟猪油,滚烫,汤中烫肉片,加入米线,这就是米线的雏形。因为李景椿吃米线过了建水锁龙桥,所以叫过桥米线。
反正,两种说法,都与桥有不解之缘,您觉得哪个更可信呢?
吃过桥米线,有讲究的,必须得有仪式感,我反正这样吃的,也不晓得正确不。
第一,下菜时有讲究,有先有后,不能僭越,先下荤菜,后下素菜。
第二、下菜的位置有讲究,不能荤菜下在砂锅中部,中部温度高,有利于荤菜烫熟,素菜则放在砂锅边缘,温度较低,保持素菜新鲜清新的口感。
第三、不能太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吃不了过桥米线,如果你舌头耐温强,可以一试。
最后,提一句,建议先吃荤菜,再吃米线,最后吃素菜,也可以随意,你喜欢就好,哈哈哈。
“张承辉博客” 过桥米线起源于哪个地方哪个省(米线来历的两种历史说法)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37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