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告诫人们要讲求实际,恰如其份,切不可有市侩习气,言过其实,自吹自擂,还告诉人们,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凡事三思而后行。说话或做事要前后一致,免得最后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步,被人问得哑口无言。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从故事本身引发出了多种解读的道理。最通用的道理是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动作有冲突,前后的态度不一致不连贯,从而难以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有时自相矛盾也指内部人,比如同伙之间的发生了相互冲突和争吵,寓意内部斗争。
成语出处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特别坚固,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又说他的矛特别锐利,随便用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这个人就说不出来话了。
成语解读
这个故事在以后用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比喻人的言语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引发道理
这个故事也说明在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会犯逻辑上的错误。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就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告诫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张承辉博客” 自相矛盾的道理 自相矛盾的道理是什么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6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