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那么弱小能灭明朝(10万清军为何能灭大明)

公元1644年,在明奸吴三桂的大力配合下,多尔衮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率领10万清军把李自成的大顺军快速赶出了北京城。

赶鸭子都不带这么快的!

至此,横亘在历史上将近300年的大明王朝彻底崩溃!

其实上面说得不对,因为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在上吊时,当时是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破的北京,所以明面上看明朝是亡于大顺。

满清八旗

但从实际情况看,没有清军,农民军未必就能取得胜利,没有清军,大明即使在京城被破、皇帝自杀的情况下,也未必就不能延续。

反之亦然。

清军能够轻松越过山海关直入北京,也离不开农民起义军,甚至可以说,如果明朝末年没有农民起义,就很难有大清王朝的出现。

所以,满清八旗虽然骁勇善战,但仅凭10万兵力,还是很难灭掉明朝的。

而清军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用郭德纲的一句话概括就是——

树叶过河,全靠那股子浪劲儿……

老郭

那作为“树叶”的清军,到底是靠了哪股子浪劲儿的呢?

或许真的是秃鹫显灵,清军的运气实在太好,还真不止一股子浪,而是三股——

天时之浪:明朝末年,恰逢“小冰河时期”

什么是小冰河时期?

非常简单,一个字可以概括:天旱!

众所周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古代的农民,尤其是北方的农民,属于靠山吃山,靠土吃土的一类。

平日里,四季分明,风调雨顺,山珍是不缺的;如果好好干,粮食也还算不缺的,虽然奔不上小康,但凑合着活下去问题还是不大的。

但是,种过地的都知道,如果老天爷不下雨,那就真的只能吃土了……

农民起义

而在17世纪前叶的明朝末年,遇到了小冰河时期——天旱,而且不是一般的天旱,是连续十好几年的天旱!

一直旱到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

所以,有句名言怎么说的——所有“但是”以前的内容都毫无意义!

吃土当然是不能活命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

所以当农民们发现吃土已经活不下去的时候,就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所以,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这几个拱卫京畿的人口大省的贫民们率先揭竿而起,相继拉起了推翻明朝统治的起义大旗。

天越旱,农民起义军就越多,作为快递员的李自成也是因为送快递赚不到钱,在这个时候投身进了这股起义的浪潮之中。

闯王李自成

起义军越多,明朝官军自然就会更加耗费精力地去剿灭流寇,导致无暇东顾。

什么叫东顾?

简而言之,就是打击清军。

明朝因为将主要精力用在了镇压内部的起义军,所以,在辽东与清军的战局上逐渐一败再败,慢慢落了下风。

但即使落了下风,可也不能说是落魄凤凰不如鸡,应该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仍然是满清八旗的梦魇。

有他们在,清军从未攻破过山海关。

但无论如何,这股天时之浪,是帮了清军天大的忙的……

地利之浪:明朝天子守国门,门外就是虎狼清军

从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起,就把明朝的京城从南京大老远的迁都到了北京,这种“南京北调”的行为,被美其名曰:天子守国门。

这是咋回事呢?

明成祖朱棣

朱棣在称帝之前是燕王,王府就在燕京,喝过燕京啤酒的朋友们都知道,燕京就是现在很多北漂的圆梦之地——北京。

朱棣迁都,一是为了重回势力范围,稳固皇权;二是为了打击死灰不断复燃的蒙古人。

所以,如果非要说成天子守国门,也是正确的。

终明一朝,历经16个帝王,确实是在坚决执行着老朱家“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的传统,硬气的一批,实在是中原汉人王朝的典范!

只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这个天子守国门当然也有个缺点,就是离国门太近!

一旦国门被破,战场前线到京城之间根本就没有军事缓冲地带,皇帝很容易被俘虏。

明王朝地图

明成祖朱棣一代雄才,当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狡猪两窟,南北各设了一个京城,各配了一套班子,防的就是这种情况的出现。

但是,封建社会,皇帝贵为上天之子,绝对的老大,那么老大坐镇在哪里,哪里才是绝对的首都!

如果崇祯帝在南京或者同意南迁到南京,清军就算不吃不喝地从北往南跑,那也得花费十天半个月的,何况明朝也不会不派兵抵抗的。

如果山海关离北京不是太近,明朝也不会灭亡得这么快。

所以,这个地利之浪,还是有很大的一股劲的……

人和之浪:金玉之外,败絮其中。

明朝历经200多年,到了崇祯帝朱由检即位的时候,大明王朝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但实际上已经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了。

崇祯皇帝

崇祯虽然接了15个祖宗留下来的烂摊子,但他是王爷进京干皇帝,不同于深宫之中不知人心险恶而成长起来的皇帝,他还是想撸起袖子加油干的。

但是,奈何摊子实在是太烂,再加上他同样是因为王爷进京,因为太知道人心的险恶和世道的艰难,所以造就了他生性多疑的鲜明性格。

无论是对付关外清军的孙承宗袁崇焕,还是镇压内地农民起义军的洪承畴孙传庭,崇祯帝对他们都是一直持将信将疑的态度。

大臣们一旦打了胜仗,崇祯就感激涕零,宝贝心肝地叫个不停;可是一旦大臣们吃了败仗,崇祯就质问人家是不是吃屎长大的……

不能一以贯之地用人,是这个年轻皇帝最大的毛病!

崇祯帝朱由检在位的16年间,他在一些关键岗位上换过的大臣数不胜数,简直是把国之重臣当衣服,想换就换。

公元1629年明与后金对峙图

尽管大明军队数十万,除了战死的大臣以外,就没有一人能够自始至终地统筹负责整个战事的指挥!

由于崇祯的小肚鸡肠太出名,甚至有洪承畴祖大寿之流的重臣都在前线投了敌!

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

上面这句话,想来应该也是洪承畴之类的降臣想对崇祯诉说的心声。

这种君臣互不信任情况,最终导致明军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一手的好牌硬生生地被打了个稀巴烂。

所以,大明军队在当时真的已经是金玉其外,徒有其表了,在军队高层组织架构的运作上已经是生锈腐蚀不流不畅了,这如何能够保证在战场上取得连续的军事胜利!

简直可以称是败絮其中了。

被崇祯冤杀的袁崇焕

就这样,明朝在关内关外两个战场都是先胜后败,最终一败涂地。

外因是事务发展的重要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而大明王朝覆灭的内因主要还是自己不争气——人不和。

如果君臣之心,上下同力,明朝来个中兴局面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这个“人和”之浪,算是覆灭明朝的最大的一股浪了。

结语:以史为鉴,可知得失

自古万事是否可成,均需依赖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

哪怕只是其中一项占优,都有可能成事,但如果这三个要素全部处于劣势,那就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明朝灭亡前态势图

而明朝就是这三个要素全占劣势,清军虽然实力相对弱小,但在这三个要素上全部占据优势,因此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所以,即使清军仅有10万之众,却是能够乘着历史的春风,踏着三股子大浪,堂而皇之地把延续276年的大明王朝赶下了历史的舞台。

大明既灭,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张承辉博客” 清朝为什么那么弱小能灭明朝(10万清军为何能灭大明)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61933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4日 下午1:44
下一篇 2022年7月14日 下午1:45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