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精选12篇)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精选12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2022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教育作为基石工程,着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此,国家历时三年进行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并于日前隆重发布,为深化义务教育改革赋予了纲领性的教学遵循。笔者认为,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需做到“三个注重”。

注重课程素养培养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新修订课程标准突出课程核心素养,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

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标准》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课程育人的系统性、体系化、整体化得以充分彰显。

为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关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了课程在同一核心素养指归下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并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加以实践性呈现,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闭环链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培养。

注重课程融合实施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课程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大特点。因此,“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原则,《标准》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举措,《标准》倡导“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在学生“学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出实践,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

为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加强横向学科间相互关联、有效配合,突破学科边界,探索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课内外学习有机融合,带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

注重学段有机衔接

课程实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新修订《标准》特别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注重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循序渐进地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为此,课程实施中,要力避“铁路警察思维”,把教育教学的所有元素统筹起来,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科学研判,靶向精准、有效融合。

篇二:2022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2版课程标准颁布后,我认真通读了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习了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后,我发现新课程标准与旧版课程标准相对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描绘了育人蓝图,增强了思想性,系统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了科学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了时代性,注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增强了整体性,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配合;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课程实施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变化如下:

1、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2、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3、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5、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8、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9、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

0、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总之,2022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是一盏指路灯,它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我们教育工作者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进,实现专业发展的远航!

篇三:2022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2022版各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的教育即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三年级三位带《道德与法治》的老师一起研读了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呈现了下列亮点:

一、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

习近平主席鼓励广大思政老师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也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一体化设计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三、有机融合多种因素,构建全新德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合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四、增强了操作性指导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道德与法治是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我们要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灵魂和实质,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四:2022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简称“课程标准”)发布,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有: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在本次变化中:一是新增核心素养,分为五个方面:(1)政治认同(2)道德修养(3)法治观念(4)健全人格(5)责任意识。二是课程内容按学段设置,新增第一至三学段(1~6年级)相关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分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五大学习主题。三是评价建议中新增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

篇五:2022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道法新课标》收获如下:

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他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二)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三)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与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与外界环境积极互动而实现的。课程必须根植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篇六:2022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真正认识善和恶,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我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的老师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指导下,我谈下面的一点体会: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做一个爱国守法的模范,用我们的言行去熏陶、教育下一代,使他们从小树立爱国守法的意识,为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教不好学生,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师。我们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我们的责任心、爱心、宽容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我们的亲情去感化每一位学生,绝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常言说:“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要面对全体学生,不能歧视、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所有学生成为专家、教授,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我们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我们要用模范的言行去熏陶、感染学生,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为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做出榜样。

“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用扎实的知识储备教育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会时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篇七:2022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一、201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与2022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标准对比

前言较2011年课程标准发生变化,前言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增强课程思想性,发挥本学科教育的立德树人作用。

新增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课程内容按学段设置,新增第一至三学段(1~6年级)相关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分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五大学习主题。评价建议新增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新课标在个人成长的这一板块当中更加细化了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重视要求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必要性。给“成长中的我”更加具体的实施方法与要求标准。

两版课程标准,不变的地方在于国情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侧重与要求。力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做合格守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新旧两版课程标准下的学校教育实践

201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下的思品课程,基本课时1个班每周两节政治课,具有极强的应试性,教材版本各个不一,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以及不同经验水平的教师备课上课带来了一定矛盾。2022年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标准,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全国统一使用的基础上,有了较强的可行性以及参照度。近年来,在思政课程备受重视的大背景下,学校课时也进步为1周至少3节道德与法治课,授课教师团队专业度不断增强,均为高校思想品德专业出身的教师团队。

除此以外,思政大练兵活动的如火如荼,我向大家将党史故事以及区领导张书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专题讲座,高杨杰校长面向高新区第五校师生的思政讲座活动,足以见证思政课程的备受瞩目,实践活动学习的不断进步。

三、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标对双减的保障作用

“双减”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课凸现出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双减”环境下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首先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创建学习共同体,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这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合作学习过程。在课堂实践中,为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勤学;实现教知识走向指导学会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逐步尝试、总结形成了课前预习、情境导入、课堂探究、课堂总结、课后拓展“五步”有效教学法,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

四、课后服务中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

为落实双减政策,贯彻课后服务的育人作用,道德与法治学科针对不同学年级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类型实践活动的开展,比如:针对七、八年级展开思政大讲堂、党史故事人物事迹演讲活动、我向大家将党史故事手抄报评选活动。针对九年级师生,西安市高新区第五学校我校积极开展名师讲堂弘扬正能量,学习政治课。在富有兴趣与独具匠心的规划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质疑与思考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五、新课标对校本课程(大美陕西)实施方面的促进作用

“陕西娃爱大陕西”、“大美陕西美丽秦岭我的家”、“草堂我的家”,道德与法治课堂结合当地特色推出了大美陕西·道法系列课程,充分的体现了草堂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以及经济发展的高新速度。《陕西娃爱打陕西》这节课堂带我们了解了草堂区的文化风俗、人文特点,让学生了解家乡、为建设家乡而奋斗。

《大美陕西保卫秦岭》这节课堂带我们了解了美丽秦岭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保护秦岭,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陕西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当然是全面贯彻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草堂区的高新产业园区、比亚迪新能源二厂的蓬勃发展。五校初中部道德与法治教师团队们在校本课程的研究与探索上不懈努力,道德与法治之大美陕西课堂在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均有校本研修的综合性较强的课堂。为学生了解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2022版本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为“双减”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效支撑,是“双减”政策的理论支撑,相信国家的“双减”政策将会在新课标的支持下得到强有力的贯彻于落实。

篇八:2022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5月7日晚上,我认真聆听了郭华教授的讲座。她以“让核心素养落地”为主题,从“课程修改定位”“课程修订基本做法与追求”“义教课标框架的内在逻辑”“修订重点与课程亮点”几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为老师们解读了2022年新课标。下面,将我所学习的一些心得感受做如下小结:

一、发挥课标的功能。

新课程标准每十年修订一次就是为了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学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年龄段发展的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目中有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有导向性功能的标准。在具体修订过程中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强化学科实践及快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素养导向的质量关。做好学段衔接,实现一体化。听到这儿我的感受比较深。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对学段衔接比较重视。小学生的生活基本比较轻松,学业负担比较轻。学生能够参加多项有意义的校内校外活动,但是,到了初中,时间相应被增加的学习内容所挤压,学生不可能再有太多的时间去参加课外活动,部分学科的知识、难度呈直升飞机式增长,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太相同。面对这种种情况,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的心理上的变化。因此,做好小初衔接,将小学与初中的课程标准一贯而下很有必要。同样,我的孩子也面临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营造缓冲跑道,帮助他感受小学生活也是我目前在做的。在过程中我发现新课标所提到的多个学习主题是有顺延性的,如果能够在小学的六年时间里扎扎实实的落实下去,孩子的核心素养会真正落地。

二、目中有人。

学生核心素养再一次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程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设定的。在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过程中,让学生进入课程,无论是各门课程的横向相关与联通还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的关注,都关注到了学生的个性化,这也再次彰显了课程标准对学段衔接的重视。小侄女刚刚上高一,她告诉我现在选科目时可以不在只选择英语作为外语种类,这就是教育在与时俱进的一种改革。目中有人,真正关注到人的发展。让学生进入课程,成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关切要素,成为教学主题。从课程内容的改变再到课程方法的变革,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和教研。

所有的学科其实都不是孤立的,他们是有关联的,将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跨学科整合、贯通,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对学科进行主动跨界,让学生感受到参与与努力的结果,学科的纵深,提前关注社会,做到视野开阔,具有创造性思维,愿意主动参与创造性实践。这需要教师先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所以,在未来,跨学科教研非常重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篇九:2022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了郭华老师的讲座《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对新课标有了全面、系统的整体感知,对于新课标的重点、亮点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注重学段的衔接

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涵盖了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学习内容,学生年龄跨度大,认知水平差异大。新课标从整体构建把握,注重学段之间的衔接。作为小学老师,格外关注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与学生个人素养联系紧密的学科,一年级时注意了解收集学生幼儿时期的已知能力和素养水平,从而在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尽快适应、逐步转变。同时,高年级的内容又要与初中知识相关联,从个人行为习惯、道德认知顺利过渡到社会道德与法治层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准确把握这两个衔接点,便能很好地做到教育的连贯性和一体化。

二、注重素养的落地

郭华老师解读道,新课标的重点和亮点是素养导向、素养落地。在讲座中,郭老师也始终将“素养”二字贯穿在整个新课标的解读当中。她指出,在教学、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目中有人”,不再是我要教授多少知识,而是要考虑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学习目标不再是掌握多少知识、技能,而是通过知识技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形成了什么素养。课标也从提供内容转为提供过程。在前一版课标中,就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设计和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新课标中,就将这一点深入拓展,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为导向。真正将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位。

篇十:2022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标“前言”指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主动迎接来自新课程的挑战。

一、走进新课程,走出传统教学误区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冷落和贬低学生的发展、探究学习;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学科相渗透;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评价的标准也是看你记了多少,而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学科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社会人文、时政法治、名人轶事、心理健康等),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标,倡导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坚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原则,即坚持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地教学。

二、积极设计开放的教学目标

开放的教学目标,按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看得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短期的可检测目标,更要着眼隐性的(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长期的、不可测的目标,坚持单一与综合相结合;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

有教育专家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强调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有效地学习,注意培养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意识。

因此,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在教学中设置开放性教学目标,有显性的、单一的、近期的,也有隐性的、长期的、综合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时代新人,这正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三、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

1、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由教材教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所用。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如指导学生阅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类书籍,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红色基因,进行依法治国、立德树人教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强国”平台推荐的时政类、文化类栏目内容,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等。

3、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无字书。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如定期组织学生去学习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针对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学校举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举办在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所要达到的归宿点。

4、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拓展教材。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切忌把道德与法治课变成纯政治理论课,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点,又用道德与法治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5、要用好优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网络视频资料、各类教育软件、多媒体设备、自然和人文景观、人力资源等,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四、不断拓展和开阔思维空间

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关注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政治素养,重视学生生活实践,积极倡导自主探究,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新课标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充当课堂教学的对话者、商谈者和促进者。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去解决,同时要不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树立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想象的信心,这样才能真正地解放学生,解放了学生,学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五、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尊重学生。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缺点;期待、耐心等待学生转变、成功。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自由表现、发展。

2、平等待生。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商谈者、促进者、合作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改革创新。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有新思想,要拓宽教学视野,做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

在新时代、新课标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把课堂变成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使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篇十一:2022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5月11号下午,我倾听了韩震教授就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坐在屏幕下的我,用心地聆听着韩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咀嚼着韩教授说的每一句话,回忆着自己的课堂,思考着今后的教学走向,感受颇多。用新课标的理念,给我在小学道法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指明方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既突显了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又与初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

我们道法课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就是要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使教学的一切要素、资源、环节、流程、活动都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和展开,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立足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制定就要彰显铸魂育人要求。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教学目标时应该坚持三个导向:

(一)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

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二)坚持清晰的价值导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融合道德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三)坚持明确的知行要求。

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二、“明确导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总体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标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标(2022)中的核心素养要求以阶梯化呈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在四个学段以阶梯化呈现。

同时,课程内容设计要凸显一体化的要求,这为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目标。

三、“注重策略”“教、学、评”一致

新课标(2022)提出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学生道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要加强纸笔测试与观察、谈话等方式的结合,关注不同情景中学生品行日常表现,避免仅凭考试分数判断学生水平的传统单一评价方式。要根据评价情况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式。

我认为,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切有必要转变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环境,有了与老师同等对话的机遇,变得越来越勇敢,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总之,道德与法治反映的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新课标存在的意义是指导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与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

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十二:2022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16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我第一时间对新的课程方案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了通读。新的课程方案优化了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完善了培养目标、细化了实施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把握课程性质,培育时代新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结合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正确解读教材释放的信息,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学内容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法治精神,把“德”与“法”养成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从而助推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国家战略。

强化课程理念,落实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教育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学校德育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是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思政课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明确课程目标,实现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作为思政课教师,对于教材一定要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对于课程目标的建立需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

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因此全体思政教师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和“八统一”要求,积极修为,努力将课堂作为发挥自己作用的主要岗位阵地,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名师工作室,首先要以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组织教师进行深入地学习,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其次加大教研力度,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结合新课标要求重点开展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最后作为学科带头人,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助力。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于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精选12篇)的相关内容,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可持续关注我们。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精选12篇)】

“张承辉博客”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精选12篇)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65977

(0)
上一篇 1分钟前
下一篇 1分钟前

相关推荐

  • 月经失调有四祸首 加深了解周全护理

    月经正常表现为周期在28-36天、每次定时拜访、同时经血量、月经时长都很规律等等。如果你提前或晚来5天以上,就是生理不顺、内分泌失调了。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

    问答 2022年4月30日
    003
  • 昆虫记读后感300字 昆虫记描写了什么

      假期总是短暂又快乐,在这个假期,我读了法布尔的一部作品——《昆虫记》,在里面我学会了作者的多种写作方法,同时也对昆虫习性、天敌习性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   一打开《昆虫记》这…

    问答 4天前
    002
  • 婚外情最好的分手方法 婚外情分手注意事项

    婚外情最好的分手方法 充分的理由提出分手 两个人只要在一起了,就会产生联系。有关财产、感情或是欲望等等,我们称之为羁绊。想要斩断这些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最有韧性的情丝,必须有足够充分…

    问答 2022年4月17日
    0024
  • 女生适合读什么专业有什么学校推荐(最适合女生就读的十大专业)

    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各类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生。 截至2020年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分别为1674.2万人和45…

    问答 1天前
    004
  • 2022江西一本大学排名【最新排行榜】

    江西的一本大学哪些比较好?哪些一本大学排名靠前?https://www.nc005.com/小编整理了以下江西一本大学最新排名,供大家参考。 江西一本大学排行榜 江西一本大学一共有…

    问答 2022年6月2日
    006
  • 元宵节朋友圈文案2022大全

    元宵节是春节的第一个节日,在这天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吃着汤圆,团团圆圆,那么元宵节要怎么发朋友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元宵节朋友圈文案2022最新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元…

    问答 2022年4月18日
    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