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破裂是哪一年(当时中苏关系因为什破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中共领导人最为轰轰烈烈的出访就是前往苏联,毛泽东在苏联访问了一个多月,还把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从北京叫去,与苏联方面磋商两国间的具体事务。

之后,两国高层领导不断交往。然而,50年代中期两国矛盾激化。在彻底崩裂之前,一个喜剧式的事件似乎令事情出现转机的可能——1964年粗暴无礼的赫鲁晓夫被赶下了台。

于是,在当年11月,中共派出了周恩来率领的党政代表团前往苏联莫斯科。这是两国高层领导集体最后一次面对面,直到25年后的1989年5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两国关系才开始恢复正常。

这期间,两国曾兵戎相向,核大战的阴云一时骤然密布。世事飞旋,四分之一世纪的时光流逝了。

一、双喜临门,中苏关系走向何方?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正在崛起的国家承受着两次世界大战留下的阴影压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扔原子弹核爆炸的惨烈收场,使核战争的威慑力空前强化,大国手中的原子弹成了让人屈服的不二法门。

中苏交恶的最直接动作是,苏联方面撤走了一切技术专家,赫鲁晓夫当然也拿走了他本来准备放下的手中王牌——核专家。

赫鲁晓夫不怕毛泽东的倔强,他知道,对于原子弹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是一支难以空防的地面游击部队。

苏联红军的坦克履带可以碾轧在东欧大地,苏联的原子弹照样可以悬吊在不听话的邻国的上空,保持足够的核威慑。

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国家关系后面的恶动力:核讹诈。

中国人是坚强不屈的,发展自己的核威慑力成了重中之重。周恩来主持了中国的核力量发展工作,陈毅说,中国人就是没裤子穿,也得造自己的原子弹。

周恩来曾经与邓颖超一起到西北新疆的核研究中心视察工作,他对陪同介绍情况的聂荣臻说:“没有一声巨响,就没有人会理睬我们。”后来,毛泽东说得更为直截了当:“放一个响屁比长篇大论更引人注意。”

这个“响屁”放出来了。

在这个“响屁”放出来的同一天前几个小时,好事成双,同样令人高兴的事发生了。

1964年10月16日凌晨,在苏联方面解除赫鲁晓夫职务几个小时后,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向中共中央联络部副部长伍修权通报了情况。

契氏从皮包中掏出公文,照本宣科:“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全会鉴于赫鲁晓夫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的原因,根据他本人的请求,决定解除他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0月15日,苏共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举行会议,决定解除赫鲁晓夫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任命柯西金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契尔沃年科念完,将这份俄文文件交给伍修权。

伍修权没有迟延,立即驱车前往,向周恩来汇报。

周恩来得知后,不顾毛泽东凌晨刚睡下不得打扰的“纪律”,带着伍修权推开毛泽东的书房,径直坐到毛泽东的床边,将刚入睡的毛泽东叫醒,让伍修权当面向中共最高领导报告这一天大的好消息。  

毛泽东听后两眼放光。

1964年10月16日这天,中共中央高层是异常兴奋的,因为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事情就是这么巧,同一天,中共得到了曾对中国封锁核技术的赫鲁晓夫下台的好消息。

当天,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正在人民大会堂进行最后一次彩排,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审看节目。

演出结束,常委们在预定程序之外令人惊喜地接见了全体演职员,并合影留念。之

后,毛泽东率中央常委一行人上楼开会,周恩来留下来给全体演职员讲话,要求站在合影阶梯上的演职员们听后不要跳跃。

他说,告诉大家两个好消息,第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二,赫鲁晓夫下台了。

现在,中央领导到楼上开会,研究国际国内形势,我也要上楼参加会议,大家要把节目排练得更好,用实际行动向党中央汇报。

赫鲁晓夫一直在孤立中共,原计划准备在1965年6月召开一次各国共产党会议,目的是为了“修理”中共,将中共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

也就是不承认中共是一支马列主义的政党,不承认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悬在中共头上的一颗政治“原子弹”,现在赫鲁晓夫下台了,是不是这颗政治“原子弹”也哑了?

在人民大会堂楼上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很快从高兴的气氛中冷静下来,大家对赫鲁晓夫的下台当然是很高兴的,这批久经考验的领导人,什么样的风波、什么出人意外的事件没有经历过?

所以在没有搞清苏共中央为什么突然变更领导人的真实原因前,是难以彻底开怀大笑的。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赫鲁晓夫下台事件。

在进行了种种分析后,大家感到,苏共中央一班人一点儿风声都不透,就把一个气焰极盛的最高领导搞了下来,这事绝不简单。

苏共新领导的政策走向,特别是他们会不会改弦易辙,采取与中共修复关系的新政策是当务之急。

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不变,完全承袭赫氏的做法,因为赫氏的下台毕竟是苏共内部的权力之争;二是微变,会有一些调整,毕竟新人有新的想法么;

三是不仅不变,还会变本加厉,新的领导人可能会比直来直去的赫鲁晓夫更难对付。

要了解真相、把握中苏关系的走向,只有与苏共新的领导人接触,别无他法。

为此决定: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国家主席刘少奇、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总理周恩来联名向勃列日涅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发出贺电。

贺电于10月16日发出,并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全文刊发。这个姿态可以说是相当积极的,中共试图修补趋于紧张崩裂的中苏关系。

中央还决定,派出以周恩来任团长、贺龙为副团长的代表团,参加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47周年的庆祝。

团员有康生、刘晓、伍修权、潘自力、乔冠华等。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搞清赫鲁晓夫为什么下台。

这年的苏联十月革命47周年,虽不是一个逢五逢十大纪念日,但中共决定抓住此契机,并联系兄弟党一起前往。

10月29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约见朝鲜、越南、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古巴5国驻华大使或代办,请他们转达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关于12个社会主义国家派党政代表团赴苏庆贺十月革命47周年的建议。

二、莫斯科——踏雷之行

周恩来与毛泽东有着多年的默契,一柔一刚,他当然很清楚此行的意义,清楚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

11月1日,周恩来在主持第149次全体会议时就国际形势讲话说,对于赫晓晓夫的下台,我们一是欢迎,拍贺电;二是做工作,要推动苏联的变化;

第三,要同苏联争一争,该反对的、该弃权的我们还要反对还要弃权。这三条的根本当然是重新建立中苏两党两国间的紧密关系。

然而,周恩来没有想到,苏共新领导人几乎一致地把赫鲁晓夫与毛泽东视为对手。

他们认为,影响中苏关系的障碍是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因此想趁中共代表团到来之际,暗示或动员中共像周恩来这样老资格的领导人在中共掀起一场波澜,像苏共赶赫鲁晓夫下台一样,把毛泽东主席也赶下台。

显然,中国代表团此次莫斯科之行波谲云诡,本来想修复中苏关系,却成了一次踏雷之行,差点让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引爆而无法收场。

11月5日,飞机飞往莫斯科。飞机降落了,滑行在熟悉的莫斯科伏努科沃夫国际机场。

周恩来透过弦窗,看到许多苏联高官站在停机坪迎接,为首的是新的苏共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还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苏斯洛夫。

双方礼节性地客套。但周恩来与米高扬有一番段意味深长的对话。

11月7日晚,苏共中央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前来参加庆典的包括中共代表团在内的兄弟党代表团。金碧辉煌的宴会厅,气氛颇为隆重。

周恩来致过贺词后,举着酒杯穿行在人群中,施展着他外交家的风采和魅力。

他尽管感觉此行不可能有很大的收获,但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与勃列日涅夫会谈时,这个不太动声色的苏共新贵提出中共代表团在莫斯科多呆几天,多看看。

让周恩来高兴的是,苏共几个重量级的人物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米高扬、安德罗波夫,将于次日与中共代表团一起进餐。周恩来对与苏共领导人的深入会谈已经有了腹稿。

晚会的气氛还是轻松的,周恩来随处走着,与苏共及兄弟党的领导人随意地交谈着。随后,他见一边聚集着一群苏联元帅,就走过去,举举手中的酒杯与他们招呼。

这时,苏联国防部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像是喝醉了酒,朝周恩来身边逼了过来,通红的脸几乎要贴着周恩来的脸了。

旁边的元帅们似乎都知道要发生什么似的,脸上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周恩来与他打过招呼,刚想与他寒暄,见他脸色恶狠狠地一副挑衅样子,忙扭过头去。

谁知,这个马林诺夫斯基劈头盖脸便对周恩来出言不逊:“你们中国人不要耍政治魔术!”

周恩来一愣,马上清楚对方的话中话。由于马林诺夫斯基讲话几乎是吼叫的,一些西方和美国记者已经在引颈相望了。

周恩来不想与马林诺夫斯基纠缠,马上与他打哈哈说:“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下次来中国我请你喝茅台酒,喝北京的二锅头,好么?”

马林诺夫斯基不知是真醉还是借酒撒疯,他狂呼着挥舞着手中的酒杯,酒洒了一地,差一点洒到周恩来的身上。

周恩来不等他说完,脸色大变,厉声正言:“你的话我不懂。”扭身就走。

这个马林诺夫斯基冲着周恩来的背影嚷道:“我们俄国人搞掉了赫鲁晓夫,你们也要采取行动,搞掉毛泽东,苏中两党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好!”

按照官级,马林诺夫斯基根本就不够资格与周恩来论说两党关系,更不可如此出言不逊,然而他却说了。马林诺夫斯基确实来者不善。

马林诺夫斯基为什么敢如此说话?他是以中国人民的功臣自傲的。20年前,马林诺夫斯基对中国来说确实算是个“功臣”。

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后,是他指挥了苏联红军出兵东三省,歼灭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从此他认为是自己帮助中国人打败日本人,是中国东北人民的解放者。

此人清醒的时候认为苏联与中国是盟友关系,出兵东北赶走日本人这事天经地义;不清醒时就认为自己是救世主,中国人应该感激苏联红军,应该对苏联有所补偿,如土地使用权和矿产开发等等。

而这些,毛泽东寸步不让,没有任何商量余地。马林诺夫斯基更认为中国安全依赖于苏联,中国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苏联军队的保护。

三、毛泽东亲自到机场迎接

离席后的中共代表团召开驱车急驶,抵达中国驻苏联大使馆。

到了大使馆,中共代表团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如何处理此事。周恩来首先召集几位翻译核实马林诺夫斯基说了些什么,一一记录备案。

大家分析认为,马林诺夫斯基这次行动背后有内容,不是孤立的,不是他的心血来潮酒后失言,这说明在苏共高层有一部分人认为中苏两党关系的不愉快,是赫鲁晓夫与毛泽东个人之间的冲突。

因此有了马林诺夫斯基要中共也搞掉毛泽东的叫嚣。对此我们坚决反对,而且苏共方面必须赔礼道歉,并有所交代。

周恩来平静而威严地说,这事我们必须严肃对待,苏共曾经有过颠覆兄弟党的历史记录,这不仅是对中共,也是对中国人民和领袖毛泽东的严重侮辱,是极为严重的事件。

马林诺夫斯基公然煽动要推翻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毛泽东,是不可容忍的。明天我将向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严正交涉,提出抗议,看他们是什么态度,再相机行事。

周恩来冷静地分析说,马林诺夫斯基代表了当时苏共最高层对待中共两种态度中的一种。赫鲁晓夫一下台,苏共也有与中共改善紧张关系的想法,立即派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通报情况。

这一举动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当时两党关系实际上已经中断,相互间的交往是通过外交部国家关系的层面来进行的。

正是应和他们的“主动”,中共立即派代表团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7周年活动,试图修补恢复两党关系。现在马林诺夫斯基唐突地冒了出来,在背后一定有强大的力量,这使改善两党关系的想法显得很脆弱。

确实,苏共方面对改善苏中两党关系分两派意见:一派是绝望派,认为只要中共党和国家的大权在毛泽东的手上,实现关系好转是不可能的,马林诺夫斯基实际上就是这一派的代言人。

后面的大人物是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这派人物的观点是,赫氏的下台并不代表苏共向中共“示好”,帮毛泽东清除他们讨厌的人。

勃列日涅夫一上台就明确表态,不对赫鲁晓夫的撤职原因作说明,不向中共解释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这是内部事务,中共无权知道其原因。

另一派是温和务实派,认为改善苏中关系,毛泽东在台上也还是有希望的,只要作出一定的让步,就有可能修补与北京的关系,这一派人物以柯西金、戈尔巴乔夫为代表。

但正式对话还没有开始,喜欢发号施令的苏共“老大哥”通过马林诺夫斯基的嘴已经泄露了天机。

这个马氏搅乱了一锅粥。勃列日涅夫见中共代表团愤而退席,只能装着没看到,其他党也装着没看见,都不想卷入这个敏感事件。

尽管发生不快,第二天一早,苏共中央的车队仍如约驶入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周恩来、贺龙等一干人站在门口迎接。

双方一一握手,在大使馆门厅合影之后,周恩来做一个请的手势,双方步入会客厅会谈。

坐定下来,大使馆工作人员为客人沏上周恩来专门带来的龙井茶。顿时,满室茶香氤氲。

周恩来浓眉一挑,对勃列日涅夫说:“昨天,我们在庆祝活动中向你们献上的贺词以及兄弟党的贺词,你们准备如何处理?”

勃列日涅夫一愣,他还根本就没有想到这问题,仓促中搪塞着回答说:“你们的贺词、兄弟党的贺词,都充满了热情,显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光辉前景,我们准备出版一个贺词专集,在专集上登载。”

周恩来听着,很不满意,当日一早他就翻看《真理报》,并未发表中共及兄弟党的贺词。按照惯例,发表贺词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发表,显然是苏共方面并不重视中共代表团的到来。

周恩来单刀直人,对勃列日涅夫说道:“昨天晚上,本来是庆祝十月革命很好的一个酒会,各兄弟党团聚一堂,机会难得,然而,却发生了严重的问题。

在西方国家和美帝国主义记者在场的情况下,你们的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对我、对贺龙副团长说了一些侮辱性的、挑衅性的话……”

勃列日涅夫喝口茶,看着周恩来,装糊涂:“是么,他究竟说了些什么?我是想听听中国同志的意见。”

周恩来站起来,把马林诺夫斯基说话的大意说了一下,说:“为此,我们昨天晚上退场表示强烈抗议。

勃列日涅夫同志,苏共所有在座的同志们,你们苏共中央欢迎中共代表团来,不是要当众向我们挑衅吧!你们必须澄清,你们邀请我们来目的是不是要我们也撤消毛泽东的中共最高领导权?”

勃列日涅夫侧头与柯西金耳语一阵,然后对周恩来说:“马林诺夫斯基出言不逊,我们是等你们退场后才知道的。我们为此也感到愤怒和不安,我当时就把他找到办公室严厉批评了他。

他的举动,当然不代表我们苏共中央的意思,只代表他个人在酒后胡说八道,是酒后失言吧。

周恩来同志,马林诺夫斯基并不是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他的话当不得真的,我们在中央委员会上将对他进行谴责。他的翻译也有问题,火上浇油,翻得很不准确,我们也要处理。”

勃列日涅夫向中共代表团表示遗憾和道歉。

周恩来与贺龙耳语一阵子,然后语气坚定地厉言驳斥,马林诺夫斯基并非酒后胡说八道,恰恰是酒后吐真言,这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是反映了苏共领导人中仍有人在继续赫鲁晓夫的那一套。

以老子党自居,坚持对中国主权进行干涉和颠覆,对中国党政领导指手画脚,看不顺眼就公然鼓吹“搞掉”。

周恩来指出,马林诺夫斯基昨天的挑衅,是对我们的公然侮辱,也是在西方帝国主义势力面前的公然叫嚣,只能让帝国主义幸灾乐祸。

今天一早,美国、法国、英国的通讯社都从莫斯科发出了消息,说这里的苏联元帅说,苏共中央已经与中共中央达成了协议,要赶毛泽东下台,由周恩来当中共中央主席,难道这是偶然的巧合么?

如果不是苏共领导人中有这种思想,马林诺夫斯基敢于这样胡说八道?

勃列日涅夫不作声,安德罗波夫打圆场,说我们和马林诺夫斯基划清界线。

这天的会谈因为马林诺夫斯基而阴云密布,无法进行实质性的谈话。

在紧接着的9日、11日、12日的三次中苏会谈中,苏方对周恩来询问的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置之不理,而且坚持要召开赫鲁晓夫定下来的意在向中共施压的兄弟党国际会议。

勃列日涅夫没有回旋余地地说:“苏共二十大以来的路线和方针不是赫鲁晓夫一个人制定的,这是集体制定的正确路线,你们要我们修改二十大制定的路线方针,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是做不到的。”

米高扬直言:“赫鲁晓夫下台后,由中央全会选出来的苏共中央主席团对中苏关系问题,即苏联对华政策没有什么改变,是和赫鲁晓夫的政策一致的。”

周恩来、贺龙的心情非常沉重,本来是抱着希望而来,现在基本上破灭。当中国党政代表团离开时,莫斯科乌云密布,看来,云开日出的可能性不大了……

代表团飞回北京,党中央、在京的主要领导都到机场迎接,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聂荣臻、李富春、杨尚昆、李先念、薄一波、习仲勋、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人。

毛泽东很少到车站、机场迎送,这次却去了,毛泽东还给周恩来送上一大束百合花。

这是极具政治意义的姿态,表明中共领导人紧密团结,不会被苏共牵着鼻子走,坚决支持周恩来为首的党政代表团在苏联的正义立场。

这次莫斯科会谈,是中共试图挽回中苏两党关系免于彻底决裂之举。但马林诺夫斯基借酒把苏共高层想法鲁莽地和盘托出,使中共如梦猛醒。

毛泽东对此事高度警惕,对与苏联当局特别是与马林诺夫斯基有“染”的中共高级领导人也狐疑顿生。彭德怀作为国防部长曾经与马林诺夫斯基关系密切,为此,他首先被怀疑上了。

这次事件的影响极为深刻。后来,“文革”爆发,对内揪走资派,对外反帝反苏修,内容和精神是一致的,就是毛认为这两股势力拧在一起,都是要搞掉自己。

“张承辉博客” 中苏关系破裂是哪一年(当时中苏关系因为什破裂)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71698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4日 下午6:44
下一篇 2022年7月24日 下午6:45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