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院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从宣政院设置理解对吐蕃的治理)

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忽必烈定都燕京,改称中都。同年设立总制院,主要掌管全国的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的军事、行政事务,凡有重大军事行动则与枢密院共同议定。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总制院改称宣政院,专管吐蕃的事务。

由于宣政院负有其特殊职能,在官员设置上与其他机构有所不同。帝师是宣政院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政府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当百官上朝排班列队时,帝师的座位位于皇帝宝座一侧。元朝的十四位帝师中绝大多数是吐蕃人,帝师之下,还设有院使、同知、副使、参议等官职。担任院知的多为朝廷重臣,由中书右丞相或左丞相兼任;有的则由知枢密院事兼任。宣政院在一些地方设有行宣政院,管理地方上的有关事务,见于记载的有杭州、吐蕃、福建、陕西等地的行宣政院。

一、吐蕃归顺

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时,曾于公元1227年领兵渡过黄河,进攻积石州,破临洮、洮河、西宁等地,进入藏族地区。但真正与吐蕃建立联系的蒙古王室成员应是阔端。阔端是元太宗窝阔台的第三子,蒙古灭西夏和金国后,窝阔台将原西夏辖区和今甘肃、青海的部分吐蕃划为阔端的封地。阔端意识到要在吐蕃建立巩固的统治,就必须依靠和利用当地的宗教领袖。

经过调查和比较,认为萨迦派教主萨班佛法造诣较深,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遂选定他为吐蕃各教派代表,并写信邀请到凉州(今甘肃武威)共议吐蕃归顺一事。萨班认为归顺蒙古统治者乃是大势所趋,抵抗无济于事,于是不顾六十三岁的高龄,带领他的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前往凉州。公元1247年,萨班和阔端在凉州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晤。

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萨班写了一封致吐蕃各地僧俗领主的公开信。信中说明归顺蒙古乃是大势所趋,现吐蕃已成为蒙古的属地,萨班已成为蒙古委派管理吐蕃的官员,要求各地方势力看清形勢,接受这一决定。从此,吐蕃完全归顺于蒙古统治者,吐蕃的僧俗官员和百姓均为蒙古大汗的臣民。吐蕃归入元朝版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萨班的行动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进步事业。

元1251年,阔端和萨班先后在凉州去世,蒙哥继汗位后继续保持联系,曾派遣使者进藏清查户口,划定地界,命八思巴派人同往协助。公元1251年,忽必烈邀八思巴到六盘山见面,双方结为施主和福田,尊八思巴为上师。公元1253年,忽必烈在征大理途中,又和八思巴在六盘山会面,双方进一步建立了政治上的联系。从此,八思巴一直拥戴忽必烈,为吐蕃归顺元朝,为维护祖国的统一作了大量工作。

二、元朝对吐蕃的管理

元朝为了便于对吐蕃的治理,在宣政院下设立了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1)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主要管辖现甘肃青海两省的藏族地区和四川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北部的一些地区;(2)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主要管辖现四川省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地区和昌都地区的一部分;(3)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当时吐蕃的卫、藏、阿里等地。这样,全国藏族地区都纳入了统的元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忽必烈两次通过赏赐的形式把吐藩十三万户和三区地面(阿里三部至梭拉郊瓦以上为佛法地面;梭拉郊瓦至玛曲枯巴以上为人之地面;玛曲枯巴以下自甲却且噶波之内为马之地面)赐给八思巴。足见元朝是把吐蕃视为一个行省进行治理的。八思巴既是吐蕃的最高行政长官,又以国师身份领总制院事。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即由此而开始。

忽必烈对吐蕃采取了另一行使主权的重要措施,是遣派官员到吐藩清查户口和设置“甲姆”(驿站)。公元1260年,达门奉忽必烈之命,率领一批随从,携带着给西藏僧俗的赏赐和皇帝的诏书,以及他们往返所需的食品供应,先到朵思麻(安多)地区的丹底寺。又到朵甘思(多康)的佐朵桑珠,最后到达后藏的萨迦寺。他们每到一地就召集居民,分发赏赐,宣布皇帝的诏书。

从汉藏交界的地方一直到萨迎寺,共建立了二十七个“甲姆”,并规定了各个万户府对“甲姆”的供应。达门返回复命后,得到皇帝的嘉许,给以货赐,并被任命为总制院的主管官员和主要大臣。此后,元政府又多次在吐蕃进行了户口清査工作,以弄清当地的人口和资源情况,进行设官征税和调发,并重新划分了“甲姆”“甲姆”设有甲姆本(即站官),管理当地行政事务。甲母本有权责令当地百姓供应人畜差役及其他用物。战争中,“甲姆”有递送军事情报和供应给养的任务。所以,元朝在西藏设立的“甲姆”又是一个行政组织,在政治上体现了元朝对吐蕃的管辖权。

三、吐蕃十三万户府的出现

八思巴作为吐蕃吐蕃最高行政官员,对户口清查和建立驿站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协助。公元1265年,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返回吐蕃后,对其地方事务进行了整顿,成立了庞大的行政机构——拉让,具体负责处理日常的行政和宗教事务,并任命了由他直接指挥的行政长官——本勤。第一任本勤释迎桑波即由八思巴提名,被忽必烈任命为乌思藏三路军民万户。释迦桑波协助元朝中央政府派来的阿衮和米林,于公元1268年对吐蕃进行了第二次户口清查。他们根据吐蕃各教派和其他地方势力的占地范围和属民分布,把卫藏地区划分为十三个万户万户府。

元朝政府明文规定了每个万户应该缴纳的贡物品种及数量,同时确定了萨迦万户为十三万户之首,以后的历任萨迦本勤都要经过帝师的举荐提名,由皇帝直接任命。萨迦本勣从皇帝手中领取官职印信,生杀予夺大权掌握在皇帝手里。可见萨迦地方政府是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治理之下,没有独立行使自己权力的自由。

整个吐蕃除由宣政院直接管理外,其地又是宗王的封地,先属阔端,后转为忽必烈封地。忽必烈称帝后,又把吐蕃封给他的第七子奥鲁赤。从此奥鲁赤及其后裔就以镇西武靖王的封号统治了这部分土地,世代相传,成为藏族地区的领主。他们曾处理了一些吐蕃各万户之间的争端和其他事宜,如公元1290年,镇西武靖王铁木儿不花就曾率兵援助萨迦派打败止贡噶举派;铁木儿不花之子搠思班袭镇西武靖王时,曾与脱思麻宣慰使经宣政院上奏改定松潘、叠、宕、威等州安抚司名称和驻地,还经宣政院上奏,请求赈济乌斯藏、朵甘思、朵思麻三路站赤。

四、结语:

元朝对吐蕃的治理,说明当时的吐蕃地区与其他各行省一样,是元朝领土的一部分,是受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吐蕃与元朝中央政府之间绝不是“上师与施主”(即八思巴是上师,忽必烈是施主)的关系,八思巴不是“教主兼国主”,吐蕃也不是“独立”于元朝中央政府之外的一个“王国”。

“张承辉博客” 宣政院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从宣政院设置理解对吐蕃的治理)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77822

(0)
上一篇 2022年8月3日 上午10:27
下一篇 2022年8月3日 上午10:27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