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丹东小城,不是杜鹃吐红的春天,也不是大豆摇铃的金秋,而是瑞雪纷飞的冬天。天空飘舞着洁白的雪花,雪花纷纷扬扬的,把远山、近水、以及城里的建筑,涂抹成一片雪白无垠的童话世界。
作为一座边城,丹东三面环山,一面碧水,是个形胜之地。地域环境的优越,使这里18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由于特殊的边陲地理位子,使这座小城成了多个民族的聚居地。现在丹东的小城不仅有汉族,还有满、蒙、回、锡伯、朝鲜等29个少数民族。多民族的聚居,形成了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齐鲁文化、满族文化、鲜族文化、战争文化、边地文化、渔猎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相互碰撞,形成了丹东自己卓尔不群的地域文化。
翻开丹东尘封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因为特殊的边陲地理位置,使历代兵家都在这里叩石垦壤、建城筑堡,所以丹东成了历朝兵家扼守的军事要塞,著名的虎山长城就是这一佐证。
毋庸置疑,让这座边陲小城闻名遐迩的,当属上个世纪50年代初那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那场举世瞩目的战争不但打出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也打出了丹东“英雄之城”的光荣称号。这座“英雄之城”,经历了一段气吞山河的历史,见证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目睹了一个民族捍卫自己尊严的惊世壮举。通过这场战争,中华民族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建立了自己良好的国际环境,甩掉了帝国主义戴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东亚病夫”帽子,让积贫积弱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冒着漫天的鹅毛大雪,我们来到鸭绿江边。微微的江风带着缕缕鱼腥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漫步江畔,极目迥望,漫天飞舞的雪花把烟波浩渺的鸭绿江和横跨中朝两国的鸭绿江大桥,遮蔽在朦朦胧胧的白色世界里,给人静谧安详之感。其实,寂静的鸭绿江上有两座大桥,一座是至今还在启用的“中朝友谊大桥”,另一座是它的姊妹桥“鸭绿江断桥”。“鸭绿江断桥”见证了中华民族不畏列强、奋起抗击的历史。1950年11月,美国为了切断志愿军的运输补给线,派飞机多次轰炸鸭绿江大桥,第一座桥被炸为废桥,桥身只剩下半截,朝鲜一侧只留下光秃秃的几个桥墩。美军虽然炸断了鸭绿江大桥,但却永远也炸不断志愿军的运输补给线,军需物资通过丹东这块土地依旧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朝鲜前线。现在的“鸭绿江断桥”已经辟为旅游景点,彪炳日月。为了告诫后人“远离战争,热爱和平”,丹东人民在断桥北端树立了一座志愿军英雄青铜雕像。这铜像不但是抵御外敌的英雄雕像,也是这座“英雄之城”的亮丽名片。
临近中午,我们离开江边,走进街边一家名叫“朝鲜平壤松涛园”的餐馆就餐。这些餐馆由朝鲜政府出资开设,是游客了解朝鲜饮食文化的一扇窗口。餐馆招待大多都是朝鲜妙龄女大学生,她们以实习的名义担任服务人员。我们点了生菜裹牛肉生、炒松茸蘑菇、明太鱼、辣白菜,要了朝鲜比较有名的蘑菇酒,喝起来。酒喝到一半,歌舞表演开始了。刚才看起来还严肃刻板的朝鲜女孩,听到清耳悦心的音乐响起,陡然间像变了一个人,一张张脸庞洋溢着欢快的神情,身子也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
美丽的朝鲜姑娘们不仅演唱了朝鲜歌曲,还用中文演唱了《当兵的人》、《英雄赞歌》、《我和你》、《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当朝鲜姑娘用气势磅礴的声调合唱了最后一支歌曲《志愿军军歌》时,我们的心情蓦然激动起来。听着《志愿军军歌》那铿锵有力的旋律,燃烧的思绪仿佛也穿越时空,来到了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来到了浩浩荡荡的鸭绿江边。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将义无反顾地和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一道,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战火硝烟中冲锋陷阵,宁死不屈。
“张承辉博客” 丹东印象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3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