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三种教育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当下的中国日益凸显。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家庭教育书籍推荐必读,希望大家喜欢!
家庭教育书籍推荐必读
1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美]海姆•G•吉诺特著 张雪兰译 京华出版社)
如果说在父母与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么经典著作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诺特博士的这本著作——它彻底改变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在这个领域,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本书初版于1965年,在出版初期,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居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畅销美国500多万册,并陆续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很多国家。自2004年9月引进我国以来,几乎月月加印,读者好评如潮,在出版商没有做任何宣传和推介活动的情况下,父母们自发地在网上开展讨论,相互推荐,口口相传。
父母与孩子之间充满了无休无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父母如何同孩子沟通,这时语言显得尤其重要。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言在跟孩子说话。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可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优秀的家长需要好的沟通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 《开明父母大学堂》([中国台湾]钟思嘉著商务印书馆)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刚刚出生的孩子会造成什么问题,或是新上任的父母们自己会有什么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问题。
初为父母的人们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他们大都没有任何育儿的经验,一方面他们又接受着来自亲友、专家及各种媒体的众说纷纭的建议与忠告。这给父母们带来更大的困扰与迷惑,其实,这种困惑是自然的,因为教育孩子的方法并非一成不变,也没有标准的处方,而是需要父母去学习,并在运用中再加以领会。
《开明父母大学堂》就是这样一本让父母系统学习与训练解决孩子种种问题的书。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并学习应对之道,最终建立符合自己家庭情况的方式。这就是目前世界上运用非常广泛且有效的一种方法——父母效能系统训练。
本书的作者钟思嘉博士常年从事亲职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有丰富的培训父母和亲职教育专业人员的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多年的实践所得,使得本书的读者可以于轻松阅读中寻得孩子问题的根源,并找到每一位家长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3 《不再有成长的烦恼:纠正孩子38种不良行为》([美]米歇尔•波芭著冯羽、俞海弘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所有的父母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孩子的许多问题:哭泣、愤怒、尖叫、打人、咆哮、欺骗、骂人等;每一个父母都渴望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作者米歇尔•波芭博士
根据成千上万心烦意乱的父母提出的成百上千的问题,统计出38种最让父母头痛和束手无策的不良行为,创造性地为父母们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理性改变战略,一步一步、点点滴滴,告诉父母如何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培养出一个品行端正的孩子。作者认为,“在一个充满关爱和安全感的家里抚养孩子,教育她如何正确言行,这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大财产。”书中所传授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深入浅出、简单易行,这些教育孩子的见解能帮助读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心灵鸡汤》的作者杰克•坎菲尔德在本书的序言中指出:这将是家长们唯一需要的养育孩子的纪律书籍。米歇尔•波芭是全球闻名的儿童问题教育专家和咨询顾问,还是一系列教育媒体的专家嘉宾和专栏作家和18本育儿图书的作者。本书被亚马逊网站评为2003年度十佳育儿图书之一。
4 《不是孩子的错:为中国少年成长辩护》(叶小平、萧芸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家教图书,作者对当今的社会和家长大声疾呼:这不是孩子的错!他们要为中国少年成长辩护,真是直指人心。作者基于大量的调查,尖锐地指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与扭曲、中国少年成长的艰难与恐慌,启发家长走出误区、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特性,回归教育的自然本性。作者提出“挫折是成长的代价,也是少年的权利。”这一观点,无疑给现代父母上了严峻的一课。作为一本成长导航的实用书,《不是孩子的错——为中国少年成长辩护》洋溢着浓烈的思辨特色,充满着真诚执著的思想交锋。在书中,作者选择了15岁~18岁这个敏感的年龄段进行调查与反思,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孩子心理断乳的高峰期,“成长紊乱”就在这个年龄段不可遏制地爆发。作者是成长热线的主持人,本书以新闻热线为切入点,用真实感人的故事为说理载体,以透彻的剖析证其要害,将一个个活生生甚至是惊心的个案摆在读者面前。但作者并未停留在摆事实的层面,而是记录了怎么成功解决成长的疑难杂症,让家庭回归和谐的全过程。让读者掌握被实践检验了的可行方法。在书中作者独到而鲜明地区分了“成长”与“成才”两个概念,成长是自然属性的需求,成才是社会属性的需要。“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成才是孩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孩子的成才苦难与恐慌,可能都与父母的越权期望与过度设计有关。
5 《人生设计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话说》([美]高燕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燕定讲述的教育故事是迷人的。但是,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猎奇、记趣的书。这是一个来自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在美国教育女儿的过程,对比中西方教育进行第一手的深入体验和分析后,写成的书。这样的书,虽然过去有过一些,但很少有像高燕定先生描写、记述得如此扎实深厚、真实细腻。
女儿高倩的成长与成功是令人惊羡的。不过,这也不是一本讲天才的书。如果是讲天才的书,我们也是肯定不看的,我们普通人何必没事通过天才来证明自己的失败呢?而高燕定先生的著作,恰恰从一个普通父亲讲述自己普通女儿成长故事的角度,告诉我们:人生是可以设计的;哈佛是可以算计的;而天才呢,是可以父女俩一起合计的。通过父母与孩子的共同“设计”,在可预见的将来让孩子不靠机遇、不靠伯乐地走向必然地成功。
作者所思考的教育理想的精华在于人生早期的职业预备,这完全不同于将孩子早早送进贵族学校的那种冠冕堂皇,而是尽早发现孩子的个性,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立下可行的目标。从童年设计,而不是成年之后再强扭人生苦瓜,重新整合奋斗目标,无疑将会更切合社会的需要,也更能让孩子尽快地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在这个意义上,高燕定所提出的教育思想显然具有着突破性的理论贡献。一个有早期目标的人生必然会将孩子培养得更接近成功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而本书正是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
6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唐伟红、崔华芳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职责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关键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就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3至12岁的孩子,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关键期没有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孩子养成坏习惯的时候,父母后悔就来不及了。
本书是一本专门指导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做人、做事、学习、交流的36种好习惯的书,对父母、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帮助。在书中,作者把孩子的习惯分为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和交流的习惯,指导父母抓住教育关键期,培养孩子好习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成为生活的强者。
在本书中,作者精选了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习惯,运用大量的案例,分章详述。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还在每章的后半部分,向我们提供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建议,使本书具有极强的操作性。笔者曾同本书作者崔华芳有过交流,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过探讨,本人为其对教育的热忱和执着所感动,为其对家庭教育的见解所折服。本书自上市以来,一直受到父母们的追捧。
7 《4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张伟、徐宏江著京华出版社)
孩子的生长和发育是个连续而非匀速的过程,存在若干关键时期:四年级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四年级是培养孩子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期,四年级是良好学习习惯定型和培养的最后关键期,四年级是培养优良品德和社会评价能力的重要期,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四年级孩子正处在向青少年期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 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四年级还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机,在四年级以后,孩子的学习习惯将很难改变。四年级孩子的意志发展开始从他律向自律过渡,是培养孩子学习恒心的关键时期。四年级孩子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增强,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明白的问题,开始产生很多不安和忧虑。如果经过正确的引导,孩子可以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四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学习主体转变,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发生的一些明显变化、孩子自身心理和能力的发展都会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现象。总之,四年级就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本书在指出四年级的是关键期的同时,还教会父母如何树立正确的家教理念、怎样培养四年级的孩子的具体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张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多年在中小学教育一线工作。另一作者徐宏江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师。因此,本书既具有权威、科学的家教理念,又有丰富的实用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在四年级以下,那么,本书对你和你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8 《发掘孩子的大脑潜能》([韩]李承宪著 王宁译 地震出版社)
大脑是人身体中最重要的部分,但长期以来受到关注的程度却很少。大脑又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人类对它的认识太少了。人的大脑具有无穷的潜能,而一般人在他的一生当中,也仅仅只是开发了其中的2—5%,连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只是才开发了10%左右。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使用大脑的方法。我们往往总是羡慕那些头脑灵活的人,但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自己的大脑经过开发也可以达到那个程度。即使是平凡普通的人,只要正确开发使用,他们的也会发挥出无穷无尽的能力。所有的人都是带着天才的潜质而降生的,只不过由于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和培养这种能力的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而已。相信本书会成为父母和孩子的“大脑使用说明书”。
本书由卢勤主编,作者李承宪博士是世界大脑开发专家。在韩国出版3个月内,销售就突破了50万册,一度居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也是韩国国内近1500所小学中学的教师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希望这本凝聚了国际著名的大脑潜能开发专家李承宪博士和‘知心姐姐’无限爱心的书,能给每一位爸爸妈妈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希望本书中所介绍的研究成果能被中国家长普遍地掌握与运用,并能有所收获。
9 《告诉世界,我能行》(卢勤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开列了未成年人成长中面对的50个问题,用“太好了”、“我能行”、“我帮你”、“你真棒”、“我要学”、“我思考”6句最简单明了的短语作为6章的题目,运用了当代未成年人生活中大量鲜活生动的例子,与未成年人平等地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知心对话”,充满关爱、充满激情、充满智慧、充满哲理。成长要面对的这50个问题,是卢勤从长期从事“知心姐姐” 工作中面对未成年人成长中的千千万万个问题中梳理出来的,卢勤的“解惑”,也是从“知心姐姐” 工作的长期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全书充分体现了“从未成年人中来,到未成年人中去”,具有了真正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俗话说:“有苗不愁长。”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高科技迅猛发展等外部因素,一方面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太多的诱惑也为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良环境。有“苗”怎么长?这是一个令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本书的出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了一本可翻可看,可查可依的引领成长的“知心宝典”。愿我国3亿多未成年人,在自己的成长路上,能面向世界,自豪地高声地喊出“我能行!”
10《母亲的路,孩子的天》(王开敏姜鹏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母子之间的故事:一个睿智并富于创造性的母亲;一个性格阳光、身体健康、学识过人的孩子;18年,母亲始终执行着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原则并获得了成功。孩子最终在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荣获“威斯里安费里曼亚洲奖”,飞往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深造。如今这位母亲将自己“平民化的阳光教育”历程与经验进行了总结以便供所有渴望孩子成功的家长进行分享。
平民阳光教育是该书的核心概念,平民化、阳光教育则是全书的关键词。作者的孩子艾天是个平民,并没有过人的天赋,而作者也是一个普通人,更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作者的家庭教育方法注重可操作性,教育原则和模式也具有普适性,甚至可以克隆,带有鲜明的平民化烙印。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正基于以下的信念:任何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孩子未来的父母,可以轻松地从平民阳光教育模式中获益,孩子最终能在幸福和快乐中获得成功。她能做到的,天下的父母同样能够做到。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孩子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发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响下,可以较早地显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 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在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同时,认识着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父母最先总是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第三: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孩子的成长。
现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挣钱,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会忽略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些父母可能简单的认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先进的学习工具就是对教育的投资。其实不然,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是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正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最后,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世界上,没有一条缀满鲜花的路铺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果子,去体会种种成功的欢乐,谁也躲不开那生活中必然会有的失败和挫折。
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纵观人类进化文明史,始终没变的是: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终身的学堂。国民教育的平台是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支柱支撑的,现代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有法律的规范、科学的指导、现代技术的支持,而家庭教育几乎仍然是自然原始状态、缺乏科学指导、忽视甚至抵触现代技术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这一支柱继续弱小,与另两个支柱形成巨大差别,那么,国民教育的平台就会倾斜,更不可能平稳、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此,国家必须为家庭教育立法。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教育是人类的未来,家庭教育正是未来目标实现的保证。没有良好家庭教育的今天,教育对昨天的历练就会变成痛苦,教育对明天憧憬就会变的暗淡。教育的大鹏要腾飞,基础教育的躯干必须强壮,职业和高等教育的双翼必须强健,家庭教育的大脑必须健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都健康,才会有全社会的健康。只有以家庭的和谐为根基,才会有全社会的和谐。家庭教育“为民族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家庭教育立法是国家的责任,为教养子孙而修行是每个国民的使命。
家庭教育对人一生影响至关重要。家长正儿女易行善,家长邪儿女易行恶。家长民主儿女生平等之心,家长独断儿女生专行之念,家长仁慈儿女博爱,家长暴戾儿女残忍。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等等,都说明家长的素养、家庭的环境,对人一生的教养息息相关、处处相连。人类教育的共同三大基本内容:健康、情感、求知。对应的三个习惯:整洁、微笑、阅读。保证这三大内容落到生活实际中的三个习惯的养成,离开了家庭教育几乎是不可实现的。然而,家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甚至是严重扭曲了婴幼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必须为家庭教育立法,使每一位家长和孩子的监护人,为教养子孙而修行。
目前社会上,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引领,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用着原始自然的教育方式,重智育轻德育,重生理轻心理,重外显轻内省,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相当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监护人自身的素养,必须改变原始自然的方式,象其他社会职业一样,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才能“上岗”。生理成熟而成婚,心理成熟而成家,良好素养而教子。家庭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先导,用法律来规范,用科学来指导,用先进技术来支持。国家必须为家庭教育立法,使每位家长为教养子孙而修行。
综上述,不论从人类发展史或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还是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家庭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需要,国家都必须为家庭教育立法,这是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每一位家长为教养子孙而修行,这是每一个国民必须承担的使命。
家庭教育书籍推荐必读
“张承辉博客” 家庭教育书籍推荐必读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3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