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权论》读后感2800字
1921年,杜黑依据意大利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有限的资源条件,创「空权论」学说。其主要思想包括了建立强大的独立空军、进行无差别狂轰滥炸以取得胜利等等。杜黑认为,空军(AirArm)是一种强大的进攻性力量,具有着极为优越的机动性,能够跨越传统防线对敌人任何目标实行无差别打击,因此在“未来战争”中,强大的空军部队有机会一举摧毁敌国各种设施,工厂,补给并在敌国居民区投放毒气和细菌,进而轻易瓦解敌国抵抗意志,迅速夺取战争胜利。
杜黑认为,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和强大的弹药投放能力是航空部队的重要特征。首先,航空部队的攻击除了用航空部队来截击应对之外别无他法,也就是说杜黑率先否定了地面防空力量的用处,因为一个国家没法建立起平铺的、坚如磐石的整体防空系统来对付敌国的空中进犯。那么,面对这样一个撒播恐怖的死神,防守方唯一的反击方式是组建更大规模的空军部队,故交战双方都必须尽最大努力加强自己的空军力量,故为了最大限度加强国家的空军力量,国家必须组建独立空军,且独立空军必须有和陆军海军分庭抗礼的巨大权利:战时有权调动民航力量、有完全独立的经费、有独立的“空军部”负责。
同时,杜黑根据一战的经验认为,地面和海面的战斗必然走向持久战,而空中战斗则有机会实现打破僵局,迅速制胜。其次,航空部队强大而精确的弹药投送能力使得航空部队可以迅速将大量敌方设施有效摧毁从而迅速瓦解敌方的工业能力和战争意志。在杜黑的设想下,高爆弹、燃烧弹、毒气弹是未来战争中的轰炸机最主要的三个弹种,杜黑认为只要这三个弹种混合使用,只要几次的空军突袭就可以瘫痪一个工业区或者瓦解一座城市,所以保障轰炸机在敌国空域自由发挥的“制空权”就成为了空中制胜的关键所在。
那么,“未来战争”的空中战会以什么形式展开呢?战争展开后,以配属航空队(配属于陆军和海军的空中力量)为空中力量形式的国家的空中力量必然被集中而强大的独立空军迅速摧毁,独立空军将迅速掌握“制空权”而展开狂轰滥炸,使得敌国快速走向毁灭。而当两个力量不同的独立空军相遇时,强大的一方并不急于求战,而是迅速扑向敌国独立空军各设施釜底抽薪并寻求在空中摧毁弱小一方空军,而弱小一方的空军力量将以高频次偷袭的形式打击强大一方的独立空军设施并全力躲避空中交战,伺机削弱强大一方的空中力量。空战的胜负将取决于各自指挥官的调度,而胜利并掌握“制空权”的一方将有权对另一方展开狂轰滥炸,摧毁一切生产力与意志力,战争将快速走向终结。
囿于时代,杜黑虽极富于预见性但是没有完全符合“未来战争”的格局,仔细查看,原因包括而不限于1、没有预见到机械化部队作战对于传统堑壕战的突破2、没有预见到雷达探照灯防空炮等现代设备的使用以及地面防空能力在战时的惊人强化3、没有意识到航空兵在配备了俯冲轰炸机等专职精准对地攻击机后在正面战场冲突中所具有的巨大价值4、没有意识到海军配属航空兵(舰载机)在大洋作战中的价值。其中,前两点是空权论式战争之于二战之区别所在,而后两点则表明了在杜黑眼中独立空军的首要意义是战略轰炸,杜黑将战略轰炸视为空军的首要职能,但是从西班牙内战开始的一系列战争无疑向我们证明,空军不但担负着战略轰炸的目标,还担负着战略运输、伞降、对地支援等一系列职能,而在之后的战场中,活跃的各型支援飞机确实令纯粹的战略轰炸部队黯然失色。
当然,杜黑的独立空军理念无疑也为各国军队所采纳,独立空军很快便成为欧洲列强的标配,不过美国日本倒是固步自封,独立空军始终没有诞生,以至于在太平洋上爆发了一场场海军配属航空兵的惊人对决。总而言之,杜黑想象中的“未来战争”是在其他各科技停滞的前提下,单单在航空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后所发生的一场“朋克战争”,也就是朋克式科幻中最爱讨论的在某个时代背景下单单强调某一种或某几种器物的片面先进而产生的架空世界观。例如蒸汽机时代的工艺和制造理念被用于建造各种超时代器物时产生的蒸汽朋克以及相类似的柴油朋克、真空管朋克等。架空的战争之所以看上去不尽现实,根本原因是架空战争中的各项指标畸形得异乎寻常,所以架空战争就算能够给人以观感的冲击力也终究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我们不妨看一看杜黑所假象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19XX年的战争》。
在《19XX年的战争》中,法国与比利时组成联盟对抗德国,法国与比利时拥有实力逊于德国纯粹独立空军的由独立空军和配属航空兵组成的空中力量,两边的飞机配置都包括了以战斗轰炸机和驱逐机、截击机为核心的多种机型,总体而言光是在飞机数量上是相差无几,不过德国配备了大量的“战斗轰炸机”,而同盟军则以专门的轰炸机和轻型驱逐机为主要力量。
杜黑假想,战争爆发后,交战双方已经完成秘密动员,而规模巨大的德国空军按兵不动,同盟国空军为表决心,派出独立空军对德国两个城市展开轰炸,轰炸使德国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是这正中了德国下怀,一方面,德国陆军迅速在边境上组织起稳固的阵线,另一方面,德国的战斗轰炸机群倾巢而出,以多梯队形式扑向法国和比利时腹地。
在杜黑的设想中,“战斗轰炸机”是一种在周身装满了机枪和装甲的轰炸机,采用箱型编队密集飞行,在这样稳定的平台上,机枪手建立起的交叉火力网可以轻易击溃由轻型驱逐机组成的拦截编队,于是德国的战斗轰炸机编组击垮了本就弱小的同盟军驱逐机部队,在第一二个梯队承担巨大损失的情况下不改变飞行路线,并成功进行了轰炸,而后继梯队紧接着跟上,将同盟国的各种设施极大破坏,德国实现了战争的胜利。
毫无疑问,杜黑的这般理论于实际上德国战胜法国的过程大相径庭,德国在法兰西战役中,反而是靠着驱逐机和地面防空火力重创英法空中力量,并且在俯冲轰炸机的掩护下用装甲集群长驱直入才把英法联军逼到了海里。而在接下来的不列颠战役中,英国空军在地面防空网的配合下以驱逐机的巨大代价终于也阻击了跨海而来的德国空军集群。更为有趣的是在二战末期的英美对德战略大轰炸中,1943年10月14日美军轰炸施魏因富特轴承厂,出动的291架搭载了众多机枪的B-17“空中堡垒”轰炸机,遭德机截击,被击落60架,击伤138架,飞机损失率之高为空战史上罕见。
尤其是在对德大轰炸中,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不降反增,在战争过程中德国的飞机生产能力长期处于上升的情况,欧洲战场的空中战役终究只是双方工业实力以及资源储备的缩影,也就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罢了,而空中战争也演变为了长期持久的、考验工业实力的消耗战。杜黑对空军所抱有的种种想象,终于也走向了凋零。
掩卷沉思,杜黑固然没有“对”,但是杜黑“错”了吗?显然没有。杜黑是独立空军理论的提倡者,他的独立空军理论至今受用,而他对于技术的错误估计,也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杜黑事实上已经为我们掀开了新式战争的一角。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战争不可能靠着一件两件的新式兵器,或者一支两支的新式军队就能取胜,战争终究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是复杂的因素的综合,毕竟狼群没有扼杀不列颠,轰炸机没有夷平重庆,远东空军无法阻止长津湖畔的全线溃退,抛洒橙剂的飞机也最终仓皇逃离了西贡。
总而言之,和平万岁。
“张承辉博客” 《空权论》读后感2800字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4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