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闲暇时间,翻阅王跃文老师的《漫水》,对于道德伦理方面感受颇多,将其整理成文字如下。
《漫水》这部小说讲述的是漫水这个村子里余公公和慧娘娘这两位善人的故事,故事以余公公、慧娘娘在漫水这个小村庄一辈子发生的事情为明线,以余公公和慧娘娘的纯洁而美好的爱情为暗线,在刚刚解放的时候,漫水的青年有慧从城里领回一个漂亮的女人,借此成了家。这个女人本来是一个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的妓女,结婚后,大家都叫她慧阿娘。有慧那位出了五服的兄弟有余,在见到慧阿娘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她。慧阿娘人长得非常漂亮,心地善良,能识文断字,眼界较为开阔。她与自己略带愚蠢的懒惰的丈夫有慧谈不上有什么精神交流,与有余却颇有些心有灵犀。他们彼此相互吸引,互相倾慕,在数十年的交往中,却没有任何“出格”的举止。这期间也融入了许多的地方人文风俗,漫水这个地方,有其独特的民风民俗和伦理准则。在漫水人的心目中,生与死都是极其神圣、庄严的事情,尤其是面对死亡的时候,他们要举行一套颇为复杂的仪式。按照漫水的规矩,人过世了,“寿衣寿被要女儿预备,棺材要儿子预备”,另外,“得用龙头杠抬到山上去。孝男孝女们身着白色丧服,又拿连绵几十丈的白布围成船形,拉起十六人抬着的灵棺慢慢前行。已行过了水陆道场,孝子们拉着龙船把亡人超渡到极乐世界去。” 漫水这个地方的人心之浩瀚,人生之庄严,首先就体现在这些仪式中。当今社会,随着各种文化的不断出现发展,人们的道德修养远远地脱离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小月月事件、药家鑫事件等等都是人们道德败坏的体现,读了《漫水》后,似乎又再见了那美丽的传统是离我们那么近、那么亲切。
《漫水》不单讲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是生动地呈现了漫水的民俗民风,写出了漫水这个地方的风貌特色。借助这样一种书写,王跃文老师还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关怀以及对当今时代伦理道德的担忧。对于漫水这样一个乡土世界,王跃文老师是怀有爱与敬重的。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余公公和慧娘娘就是伟大而善良的人了,小说里有个人物叫秋玉婆,喜欢说人坏话,造谣生事。她在喝乡酒的时候突然发病身亡,那时候,她的寿衣和棺材都还来不及准备。余公公“是木匠,也会瓦匠,还是画儿匠”,“画儿匠就是在家具或老屋上画画的,多画吉祥鸟兽和花卉。不只是画,还得会雕。老屋就是棺材,也是漫水的叫法。还叫千年屋,也叫老木,或寿木。” 有余虽然并不喜欢这位爱说人闲话的秋玉婆,与她有过多次的争执——她曾造谣说慧娘娘的儿子强坨是有余的私生子,但出于内心的一种本性的善良却还是锯了自己屋的木料,通宵给秋玉婆割老屋,慧娘娘则极其认真地给秋玉婆妆尸。这里面,既有对恶人恶事的宽恕,也有对风俗仪式的敬重。有余和慧娘娘,都不是那种会让自己的心往阴暗仇恶里走的人。他们身上,都有一种非常强大的道德力量。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力量,他们的人心才是浩瀚的,他们的人生也是庄严的。
人类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当我们认识到应当用理智控制思想时,绝不应感情用事,当我们认识到应当考虑集体荣誉时,就应当撇去个人的恩怨情仇。
“张承辉博客” 《漫水》读书笔记1200字 – 读书笔记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5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