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宋太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那么关于高一赵匡胤优秀作文怎么写?下面张承辉给大家分享高一赵匡胤优秀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一赵匡胤优秀作文1
历史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赵匡胤是北宋的建立者,可他这皇位是从何而来的那?原来他趁手握兵权时,在陈桥驿黄袍加身,然后回师京城逼迫小皇帝退位,自己当了皇帝。从此,我对赵匡胤的印象就是奸诈小人,密谋造反,总之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反面人物。
可今天无意中读到了一篇文章,名叫“抠门儿宋太宗,攒钱往哪儿花”。读罢全文,我对赵匡胤是大加赞赏,印象改观了不少。原来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抠门儿皇帝,不过,正因他抠门,才是他有着雄厚的财力,杯酒释兵权,他也因此在不伤一兵一卒的基础上换来了大量土地,也是老百姓免遭战乱之苦,这时功劳其一。
其二,他的’节省起到了示范作用,大官小官们竞相以节约自勉,使社会风气改变了不少,解除了民间疾苦。
其三,赵匡胤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很快就建立了稳定的政权,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其四,它独特的理财方式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传统美德,难怪史学家陈寅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总之,这位篡夺皇位的不忠之臣,还是功大于过的,看来,要想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片面,有可能转角就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高一赵匡胤优秀作文2
大宋开国君主赵匡胤以其雄才伟略鹤立于历代帝王之林,为后人所景仰,凭借其文治武功流芳百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雪夜访普等故事尤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历史上的赵匡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陈桥兵变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迹的序曲,要想弄清其真相,就要看看历史给赵匡胤留下了哪些机遇?纵观史书,陈桥兵变之所以一下子就成功地把赵匡胤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背后是隐藏着许多成熟的历史条件的。
一、赵匡胤的自身因素。
赵匡胤幼年时就文武双全,不但书读得不错,而且习武方面也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公元948年,年仅21岁的赵匡胤就投奔了郭威,随着郭威南征北战,为后周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后周功勋着著、赫赫有名的名将。而当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北汉政权南侵,与周军在高平展开大战,赵匡胤亲冒矢石,在全军溃败之时,立挽狂澜,救柴荣于万马军中,由此成为后周的栋梁和周世宗的肱骨之臣,这就建立了他在后周的重要地位,为日后夺权打下了基础。
二、历史因素。
赵匡胤靠自身能力成了后周重要的将领,但仅凭这一点是不足以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的。他夺取政权,是有着重多的历史机遇的。
其一、黄袍加身的故事在赵匡胤之前已有先例。
公元951年,还是后汉臣子的郭威就谎称辽军南犯后汉,率军北上,军至澶州时,将士将黄袍披在郭威身上,拥立郭威为帝。此时赵匡胤正在郭威军中,目睹了这一切,赵匡胤怎能心里不有所触动?可以说,是郭威给赵匡胤做出了一个最好的示范。
其二、高平之战后,周世宗将逃跑的大将樊爱能、何徽严厉处罚,空出了官缺,并擢升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并委以整顿禁军的重任。赵匡胤上任后,领导后周禁军完成了汰除老弱、调选精壮和组建殿前司三项工作,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将自己的一批心腹安排到了各个重要部门,如赵普、罗彦环、潘美、石守信、王彦升等,为日后兵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其三、公元959年,赵匡胤平生最怕的后周宰相王朴病死,其后几个月,柴荣也因病去世,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可以说,历史本身为赵匡胤扫清了皇权路上的一切障碍。而且,赵匡胤又被提升为殿前都点检,把后周的兵权揽在了自己的手中。
其四、公元960年,契丹与北汉联合入侵后周。小皇帝柴宗训立即派赵匡胤率禁军迎敌,使赵匡胤有机会远离京都,为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提供了最为有利的契机。
当所有条件都成熟后,赵匡胤当然不肯错过,因此才有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一幕。
但赵匡胤真的是被手下人强行黄袍加身,迫于无奈才夺取了后周政权的吗?其实不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当年契丹与北汉联合入侵后周之事并非事实。宋太祖登基后,史书既没有记载关于敌兵入侵的任何结果,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也并未继续北上,征辽一事就此不了了之。其原因只能有一个,即根本没有什么契丹和北汉入侵之事发生,赵匡胤只不过是在学习郭威,在背后做了手脚。
二、兵变前,赵匡胤的心腹苗训在营中宣扬,发现红日之下又有一
日,两日共悬天上,四周黑光闪烁,经久不退,并说这是天命真龙天子出现,士兵们一传十、十似百,很快就利用迷信骗取了军中士兵的信任,赵匡胤当天子当然是“天命难违”,众命所归了。
三、兵变前赵匡胤一反以往战前谨慎的常态,多喝了几杯酒,醉倒
在床上,似乎已经完全将军政大事忘在了脑后。试想一下,一军统帅,焉能任意胡为,赵匡胤经年带兵,难道还不明白这个道理?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给赵光义与赵普鼓惑众位将领,拥立赵匡胤当天子留下了机会。为什么说这是赵匡胤有意安排的呢?请看兵变发起人赵光义、赵普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兄弟,赵普是赵匡胤的心腹,在赵匡胤没有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他们两人出面,不正是代表了赵匡胤的意思吗?如果赵匡胤事先不知道实情,赵光义与赵普怎么敢轻易就做出决定呢?赵匡胤还能那么巧地就喝“醉”了吗?
四、赵匡胤在北伐前,为兵变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的所有的心腹并
未全部随军北上,而是在皇帝身边留下了一颗重要的棋子,他的心腹大将石守信仍就守在京城,为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回到京城留下了一条后路。其用意显然是要与赵匡胤里应外合,等待最后的胜利。而事实说明,赵匡胤是有远见的,他从陈桥回来后,真的就遭到了后周大将韩通的抗拒,可韩通与赵匡胤刚一对峙,就被石守信与王彦升里应外合杀掉,镇压住了抗拒赵匡胤的军队,所以,石守信留守京都是赵匡胤一手安排的。
从以上分析看,陈桥兵变的整个过程,似乎赵匡胤都是一个被动者,是在情非得己的情况下,被拥立为帝,黄袍加身的,但仔细一想,赵匡胤在整个兵变过程的中表现,他那应付自如,有条不紊的情况看,陈桥兵变显然是有预谋的。
作为宋代开国之君、一代雄主的赵匡胤虽然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为推动历史的进步做出了客观的贡献,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真相并非后人所认为的那样简单,这也正好佐证了赵匡胤一生工于心计的性格特征。
高一赵匡胤优秀作文3
千百年来,每个朝代更迭之后,新的王者上位的第一件事,必定是杀死那些随自己东征西战,为建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因为这些功臣往往手握重兵,且皇帝惧怕他们功高盖主,倘若有朝一日起兵造反,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皇帝一上位,这龙椅还没坐热呢,先开始盘算怎么设计陷害那些功臣了。因此,大多数皇帝,都是颇有心计的,当然,他们身边也有一些小人在为他们出谋划策。
与别的开国皇帝相比,赵匡胤似乎是公认的仁主,先是“黄袍加身”,一举“陈桥兵变”,完事,江山差不多到手了,再一个“杯酒释兵权”,万事大吉,也为自己赢得了美名。其实,在我看来,赵匡胤的确是一个聪明人,算盘打得很响。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他自导自演的那一幕“黄袍加身”,真是一手妙棋,他是在装无辜:不是我干的,是他们逼我的。这么一来,罪责逃脱得干干净净,他想要的东西也到手了。开国之后,他同样也做了所有皇帝都会干的事:夺兵权。可以说,赵匡胤是一个颇懂得心理战术的人,几杯薄酒,寥寥数语,说得那些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老将们是胆战心惊,乖乖地交出了兵权,回家养老去了。赵匡胤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他“杯酒释兵权”,主要原因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样,是由于他宅心仁厚,不忍杀害弟兄们,而是因为他对当时的形式有着清醒的认识。当时,他虽然建立了北宋政权,但实际上,北宋政权是一个力量较弱的政权。我们都知道,宋是积弱,版图也小,周围还有强大的外敌,除了南唐这些更弱的小国可以供他欺负之外,他没有任何优势。更何况政权又刚刚建立,根基不稳,如果发生什么变动,肯定会元气大伤,说不定到时候哪个人再来个“黄袍加身”,那赵匡胤的皇帝梦可要就此破碎了。作为一个皇帝,对手握兵权的大将,必然会有所防范,也必然会千方百计地把兵权重新拿回来,归自己保管,这样才比较放心。但是,很多皇帝夺兵权的方法便是杀掉手握兵权的大将,逼得其他大将不得不反。历史上一个又一个武将造反的例子必定令赵匡胤不寒而栗,所以,他思来想去,便想出了这个妙招。这样一来,对那些大将们便是恩威并施,一方面敲打敲打他们:我才是皇帝啊,兵权是我的,你们都得乖乖交权;另一方面,让他们告老还乡,过所谓的“安享天年”的日子,又是在告诉他们:我对你们不错了啊,没杀你们,知足点,老老实实过你的日子吧。那些大将们也不得不感恩戴德,乖乖回家养老。当然,赵匡胤这么做,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对弟兄们的感情,但历代皇帝又有谁会对与自己一起冲锋陷阵的兄弟没有感情呢?可他们依旧是亲手杀了兄弟们,为绝后患,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同样,赵匡胤也是出于政治考虑。只不过,他比其他的皇帝聪明得多,他知道,一旦下手,不但使自己背上千古骂名,更可怕的,会使一些有心之人有机可乘,借口皇帝不仁,起兵造反,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而他留了大将们的性命,让他们无话可说,同时,倘若其中真有人有异心,他也可以堂而黄之地杀了他。赵匡胤走这一步棋,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总之,赵匡胤不可以说是一个仁慈的君主,当然,跟他的那个变态弟弟比起来,他要好得多。但赵匡胤绝对是一个有脑子的皇帝,有智慧,会算计,真正有心计的皇帝。
在宋军西征削平后蜀政权之后,将领们把从后蜀主孟昶那里缴获的许多战利品献给朝廷。赵匡胤一眼看到了其中有一把用珠宝装镶的夜壶,非常气愤,就命人把战俘孟昶带上殿来,严厉地问他:“这是干什么用的?”“这是一把夜壶。”孟昶惶恐地回答。
“你用这样的夜壶撒尿,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器皿来装食物?”
孟昶嗫嗫嚅嚅,半天说不出话来。
赵匡胤立刻命令侍卫抡起大槌,当场把夜壶砸个稀烂,并且训斥孟昶说:“你的生活糜烂到这种程度,还能不亡国吗!”
有一次,赵匡胤的姐姐魏国大长公主到宫里来聚会,身穿一件“贴绣铺翠”式的上衣。赵匡胤看了又看,最后很不高兴地说:“请你把这件衣服送给我好不好?”
“你别大惊小怪,衣服上这一点点翠羽值不了几个钱。”公主笑着说。
“话不能这么说”,赵匡胤严肃地说:“这不是一件小事。你带头穿这样的衣服,皇亲国戚就会跟着学,社会风气就会变得奢侈浮华。再说,这种衣服流行起来,翠羽的价钱就会飞涨,商人为了赚钱,就会到处收购,大家捕杀翠鸟,这种美丽的鸟很快就会绝迹于山林之中,追根究底,就是你造的孽。”公主无言以对,默默脱下了这件衣服。
高一赵匡胤优秀作文5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着名军事统帅、军事家,祖籍涿州人(今属河北)。后周殿前都点检,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一举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混战的’局面,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又以杯酒释兵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天下既定,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在位十六年,病死,后人怀疑为其弟赵匡义所害,终年50岁,葬干永昌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保)。庙号太祖。
宋太祖,着名军事统帅、军事家。祖籍涿州(今属河北)。后汉初从军,隶枢密使郭威帐下。郭威称帝建后周,为皇帝卫军东西班行首。显德元年(954),于高平之战中,在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等畏战退却,后周帝柴荣亲自闯阵之时,随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各率骑2000,主动出击,转败为胜,以功升殿前都虞候。
二年,后周攻后蜀秦(治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凤(今陕西凤县东北)等州,久攻未下。奉命前往察看地形、分析战势,言秦、凤可取。世宗从之,果败蜀兵。
三年,后周攻南唐,率前锋军倍道奇袭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北),断南唐军退路,大败数倍于己之南唐军,俘获皇甫晖、姚凤两员大将,并克滁州。不久,左翼军占领扬州,南唐军渡江反击,赵匡胤随张永德率兵近2000守六合(今属江苏),后发制人,打退2万余南唐军反扑,俘斩5000余,升殿前都指挥使,后授定国军节度使。
六年,随柴荣北上攻辽,迁殿前都点检,掌殿前司禁军。十月,柴荣病死,其子宗训七岁继位,改授归德军节度使。
七年正月初,奉命率军出征,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陈桥镇)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
为巩固统治,逐步削夺禁军重将兵权,设枢密院掌兵籍和发兵之权,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兵,二者互相制约;将各地精兵锐卒选调京师,编入禁军,以强干弱枝,削弱藩镇势力;对禁军颁行更戍法,分戍各地,定期轮换,使将不得专其兵,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加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精兵政策,加强训练,革新兵器,严格纪律,军队作战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开始致力于统一战争。以先南后北、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略,选派得力将领驻守边境,防御辽和北汉,派遣主力南征。宋建隆三年(962)九月至开宝八年(975)五月,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政权,基本结束自唐“安史之乱”以后延续2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开宝九年卒,终年50岁。在位16年,在建立军事集权、改革军事制度等方面都有建树。指导战争注重了解敌情,分化瓦解,以智取胜。
“张承辉博客” 高一赵匡胤优秀作文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6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