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股历来是机构的最爱,估值也给的特别高。随便一个消费股只要基本面不是太差都是20PE起,有点增长的都给30PE以上。全球股市基本都是如此,连最拉胯的港股里也都给李宁、安踏、农夫山泉、蓝月亮这些很高的估值。
讲道理的话,就是商业模式好。
世界上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收租,傻子都会,永续现金流,而且资本支出可以调节。
前面两条很好理解,重点讲讲资本支出的事。
比方说一套房子出租,理论上说房东也有装修、维修等资本开支。但如果正好赶上房东手头不宽裕,那就可以先不花这笔钱,凑合几年,有钱了以后再花。虽然省下这笔钱会对出租业务有一定影响,但不太大、未来可弥补,最多也就是少收点租金。
但出租这件事到底划算不划算,还得看这房子你是啥时候买的。
如果是现在买的,当前国内租售比大约是2%左右,1000万的房子一年租金大概也就20万,不划算。
但如果是10年前买的,当时只花了200万,现在能租20万,每年10%稳稳收益,美滋滋。
所以可以把前面那句话补充一下:全世界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持有长期持续升值的资产,并利用这项资产来收租。
比方说上海机场就符合这个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上海机场肯定持续升值,然后可以向航空公司、免税店收租。
消费股很多也符合以上标准,持有一项重要的资产叫做品牌。虽然品牌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但发挥着巨大作用。举个栗子,我去超市买水一般下意识就会拿农夫山泉,虽然其他牌子也很多,我也知道本质上无甚区别,但就是习惯了懒得改。
品牌源于宣传推广,但不同时期成本差异很大。
举例来说,20多年前在央视买个标王,花十几亿就能瞬间搞出一个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而现在再花十几亿可能水花都不起一个。
随着时间的发展,树立一个新品牌所需要的资源越来越昂贵。这就意味着已有消费品公司手里的品牌始终在升值…而且拉长来看,是十倍、百倍的升值。
打造品牌当然需要持续的投入。但如果某个时候公司遇到了困难,暂时减少投入问题也不大。而且一旦公司做的不错,消费者会自带干粮帮你进行传播,连广告费都省下来了。
巴菲特就曾经说过(大意),消费品公司历史上花出去的每一分广告费实际上都形成资产,只不过这项资产没有体现在财报上而已。
同样是资产,生产线这些都会折旧,而品牌则会升值,这也就是消费股商业模式好的核心原因。
有了品牌这项资产,消费品公司就可以向用户收租了。
一瓶茅台成本几十,卖1499。
一瓶矿泉水成本几毛,卖两块钱。
一瓶洗发水成本几块钱,卖几十。
远远超越成本部分的价格,就是品牌向消费者收取的租金。
有人可能管这叫做智商税,我不太赞同,都是市场长期博弈最终形成的价格,谁也不是傻子。
比方说你去租一套房子,月租金5000,但房东成本可能是0,不能因为价格远高于成本就说是智商税。世界上绝大部分产品,都不是按照成本定价的。
一句话总结:在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中,消费股所拥有的品牌这项资产就能持续升值并收租。
“张承辉博客” 消费股商业模式好,值得长期投资!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