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安徽颍上县人,年轻时,经常和鲍叔牙一起经商,鲍叔牙知道管仲很有才能。
管仲家中还有母亲需要赡养,很贫困,经商时,经常占鲍叔牙便宜。鲍叔牙却始终对管仲很好,从不将这些事放在心上。
后来,俩人都到齐国做官,鲍叔牙侍奉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接着,王权争斗中,公子小白取胜,做了齐王,就是后世所说的齐桓公;公子纠失败后,就死了,管仲也因此被牵连,关到监狱。
鲍叔牙于是举荐管仲,管仲被齐桓公任用之后,做了齐国丞相,后来齐桓公得以称霸,九合诸侯,扬威天下,都是管仲的谋划。
管仲常对人说:“我最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牙一同经商,赚的钱,我常常要多拿一些,鲍叔牙却不认为贪婪,知道我家中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划策,结果最后事情反而弄得更糟糕,鲍叔牙也不认为我愚蠢,知道做事要看时机,不过是时机未到而已。
我曾经好几次外出做官,都被君主扫地出门,鲍叔牙也不认为我没出息,知道我还没遇到合适的机会而已。
我曾经很多次,打仗之时,中途逃走,鲍叔牙也不认为我胆怯,知道我家中有老母亲,如果轻易死了,母亲无人奉养。
公子纠失败后,和我一同辅佐公子纠的召忽也死了,我被幽禁在监狱中,受尽屈辱,鲍叔牙此时也没有看轻我。知道我不拘小节,却害怕没有功业在身,从而名扬天下。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鲍叔牙举荐管仲之后,心甘情愿做管仲的下属。鲍叔牙的子孙都在齐国做大官,十多辈子孙都有封邑,子孙经常都是齐国的知名大官
天下之人,都不太称赞管仲的才能;却很赞赏鲍叔牙了解人,也乐于举荐人之贤德。
管仲做了齐国丞相后,靠着齐国这样一个海滨小国,让货物流通,从而富国强兵,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
所以《管子》这本书里说道:“仓中有粮,然后百姓才会知道礼节;衣食无忧,百姓才会去关心兴衰荣辱这些大事;统治者的行为符合法度,百姓自然会遵纪守法,维护纲常。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不能得以发扬,国家就会灭亡。政府法令的颁布和施行,就像流水经过平原,通畅无比,顺应民心,国家自然能富强,繁荣。”
所以我认为管仲的理论通俗浅显,并且法令稀少,因此反而容易实施。百姓想要什么,就要抓住机会,满足他们的需求;百姓不赞同之事,就要趁机废除。
管仲在做丞相期间,很擅长转祸为福,转败为胜,而且擅长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衡量事情的得失。
齐桓公有一位夫人,是来自蔡国的蔡姬,有一次荡舟湖上,戏弄齐桓公。齐桓公制止她,却不听;大怒,暂时把蔡姬赶回蔡国,却并没有完全断绝关系。
蔡姬回国之后,君主却将蔡姬改嫁。齐桓公大怒,打算向南行军,攻打蔡国。
管仲却抓住机会,打败蔡国后,又继续向南进军,攻打楚国,兴师问罪,责备楚国不向周王朝进贡,祭祀时滤酒用的菁茅。
齐桓公本来是打算北伐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现任君主,仿照燕国开国君主召公一样,以德治国,供奉周室。
齐桓公和鲁国在柯地会盟,齐桓公打算背弃和曹沫的盟约,不归还鲁国土地;管仲劝谏齐桓公履行约定。各诸侯国于是都奉齐国为霸主。
所以有句话叫:“若欲取之,必先予之,这正是为政之秘诀。”
管仲比王族还富裕,还娶了嫁过三次的女子为妻,还专门建平台,用以宴饮,齐国人也不认为管仲丢人,奢侈。
管仲死后,齐国还是按照他生前的政策,治理国家,比其他诸侯国都要强盛。一百多年后,齐国又出现晏婴这样的好丞相。
晏婴,山东东莱人。一生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君主。靠着为人节俭,凡是身体力行,被齐国人看重。
做了齐国丞相之后,饭桌上也只有一个肉菜,妻妾也不穿好衣服。
在朝堂上,如果君主让他建言献策,晏婴就会直话直说;如果君主没让他说话,就秉公办事。
如果君主是明君,晏婴就会服从命令;如果君主是昏君,晏婴就会随机应变。
晏婴就是靠着这些特征,屹立三朝而不倒,名声远扬。
齐国贤人越石父,被衙役捆着,正要押回监狱。晏婴外出,刚好在路上遇见,于是用一匹马,替越石父赎罪。然后,载着越石父,一同回家。
越石父也没有道谢,晏婴也没再管此事,走入内室。过了一会儿,越石父请求离开,要和晏婴断绝往来。
晏婴大吃一惊,整理衣冠,道歉说:“我晏婴虽然不算仁义之士,好歹让先生免于牢狱之灾,先生为何这么快就要和我绝交?”
越石父说:“并非如此。我听说每一个君子,都对恩人不了解自己,不过是因为怜悯而相助,感到屈辱;对恩人因为了解自己,而出手相助,感到很高兴。
刚才我被绳索捆住,险些被关进监狱,抓我之人,不了解我,所以我并不怪他们。晏先生既然救我,想必知道我的品行,所以我把晏先生当做知己。
不过晏先生带我回家之后,匆忙赶回内室,无礼之极,显然不把我当知己。所以与其在晏先生这里,受这窝囊气,还不如回到监狱。”
晏婴听完,恍然大悟,从此将越石父引为座上宾。
晏婴做齐国丞相之时,有一次坐马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看到自己丈夫。
此时,车夫正在为晏婴驾驶马车,头顶大蓬伞,用马鞭驱赶着四匹马,得意洋洋,仿佛他才是齐国丞相一般,完全没把晏婴放在眼里。
回家之后,车夫妻子请求离婚,车夫问:“发生什么事了,夫人为何毫无缘由地说这些?”
妻子说:“晏先生身高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丞相,名声远扬。即使晏先生如今地位如此显贵,今天妾身看他外出之时,脸色却仍然很谨慎,还在随时想着国事,看着非常谦卑。
如今你一个身高八尺的大丈夫,不过是给人做车夫,却一脸的心满意足,不可一世。我因为嫁给这样一个胸无大志,没有自知之明之人,而深感羞辱,所以请求离开。”
从此以后,车夫开始克制自己,事事谦卑。晏婴看车夫性格大变,觉得很奇怪,询问原因。车夫把妻子的那番话,转述晏婴。晏婴很是赞赏他们夫妻二人,推荐车夫做了大官。
太史公说:我读《管子》书中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这几篇文章,以及《晏子春秋》这本书,里面都详细记载了管仲和晏婴的思想和政绩。
读了二人的书之后,想要看他们二人平日里是怎么为人处事的,所以给二人编写了这篇传记。
至于俩人的书,到处都可找到,所以不再这里赘述,只是记载一些二人的生活琐事。
管仲,世人都认为他是贤臣,不过孔子却看不起管仲。难道是因为周朝衰微,齐桓公既然如此贤能,管仲却不劝他称王,称帝,而仅仅是帮助齐桓公称霸吗?
有句话叫做:“成人之美,救人之恶,所以君臣,百姓都自得其乐,亲如一家人。”这句话难道说的不就是管仲吗?
崔杼杀害齐庄公后,晏婴走进去,趴在齐庄公尸体上痛哭不已,尽君臣之礼后,才离开。晏婴冒着被崔杼杀害的风险,也要祭拜齐庄公,怎能说他是个“见义不勇为”之人呢?
至于晏婴敢于直言进谏,甚至惹君主不高兴,这就是所谓的“上朝之时想着尽忠,退朝之后想着如何让弥补过失。”
如果晏婴先生还在世的话,我就算给他当车夫,也心满意足了。
“张承辉博客” 关于管仲的故事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