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看到一些朋友的微信里,显示有几千条信息未读,对我来说,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因为工作缘故,我要大量使用微信,长时间、多线程地同步处理多个对话,因此积累了较多操作经验,这里再分享下个人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如果有用,欢迎转发。
第一步,重新定位。
事实上,微信成了一个任务管理工具,每个对话都对应一个任务,或者说,所有与沟通相关的任务,都呈现在我们的对话列表里。根据「对话即任务」的定位,我们可以从工具的角度,重新认识微信。
第二步,重新分类。
从空间角度,对话分为置顶、一般和折叠三类。从时间角度,对话分为常设和临时两类。从规模角度,对话分为大群、小群和私聊三类。从呈现角度,对话分为显示和勿扰两类。从存档角度,对话分为长期存档和即办即删。应该还有其他分类,欢迎补充。
第三步,重新组合。
第二部分的组件,有许多组合方式,形成各种功能组块。我结合自己的经验罗列下:
A类对话:置顶、常设、大群、显示、存档。我这边只有一个自己建立和维护的书友群(174人),人才密度极高,每条信息都值得去看。《不拘一格》认为,在人才密度极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营造一种「坦率文化」,并对规则做减法,充分释放大家的「自主性」,形成群体智慧,这也是我所追求的微信群的理想状态,看似无用,却极其有用。
B类对话:置顶、常设、小群、显示、存档。我有两个,一是核心家庭的群(4人),二是核心团队的群(8人),这个好理解的,这里必须高频互动,每条信息都要看,能回复要尽量回复。
C类对话:置顶、常设、大群、勿扰、存档。我有几个,都是工作方面的专家群,要时不时看下,但不能被干扰。
D类对话:折叠、常设、群聊、勿扰、存档。我有很多这样的大群和小群,按我的任务分类法则,就是一些XP群和PX群(分类原则参见我之前写的「自我管理系统」)。XP群是看了会涨经验值的群,信息质量较高但可看可不看,或者迟点看也没事,包括自己建立的专家小组,以及朋友邀请加入的专业社群等;PX群则是一些有毒的群,不得不看,但真的价值不高,你还不能退出,相信大家都有很多这种群。我们可以这些XP群和PX群直接折叠,然后把群内一些敏感人物设置为提醒,就不怕看不到了。
E类对话:私聊、勿扰、即删。通讯录里几千人,总有几个喜欢每天定时定点给你发广告的,可以设置为「消息免打扰」。
F类对话:显示、即删。除了上述五类之外的群聊和私聊信息,不置顶也不折叠,全部显示,即看即聊,即办即删。要正确做到这个区域非常干净,最好是没有信息。这样才能确保有新的信息时,你能及时看到和处理。
第四步,分类管理。
ABC三类对话是紧迫和重要的主线任务,要长期存档,方便查找重要信息。这些任务或是做了收益很大,或是不做损失很大,所以不得不做,而且要及时处理甚至即时处理,必须置顶、常设、显示,确保第一时间看到。
D类对话是不紧迫也不重要的支线任务,可以延后处理或者不处理,但也要存档以备忘,有空就处理,有用就搜索,所以折叠后默认只看不删即可。
E类对话是垃圾信息,不用看,直接删。
F类对话比较复杂,其中不乏一些长期性和重要性的对话(事务),不能直接删除,需要技术处理。有几种思路:
一是转发以保存。参考桥水基金会「绝对求真」「绝对透明」的原则,把这里相对重要的、优质的信息打包聊天记录后发到B类对话里,既跟家人和同事分享了信息,由方便未来查询。不能跟人马上分享的,你也可以先跟自己对话,然后把对话框置顶,作成收集整理碎片信息的「收件箱」,固定时间、集中时间做好处理和分发。
二是提醒以保存。长按信息都设置提醒为未来特定时间提醒,最后删除原对话。这样下次被提醒后就可以接续该对话。如果相关内容重要,以保存,则先收藏后提醒。我一直期待微信开通定时发送功能(过去短信都有),未来像玩星际争霸那样提前规划好微操作。
第五步,美化优化。
因为我相信设计心理学的「好看的东西才好用」,所以我还会在细节方面做一些优化,适应个性化的需求。
1。 名字。现在微信好友和微信群都可以备注,我的做法是,好友全部备注实名,方便查找。群名都用花名,我建立的群会直接用花名,加入的群会备注花名,什么是花名,按自己容易记住的方式取名就是花名。实名和花名之外,还有可以添加前缀和后缀。微信群前缀可以是某个图形(如红色100分,就是高温青年相关微信群的标志),微信群后缀可以是上标的2022,代表年份。我建议你给微信好友的实名也加上前缀,如若星星、闪电等,代表不同类型的人,此举的目的,是未来可以在通讯录里把这些人自动归位一类。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很土的加文字前缀,找起来也更快,但不符合「好看」的原则,也显得很臃肿。
2。 标签。我对所有通讯录里的微信好友都进行了标签化,这样日后找人、聚类、建群都很方便。我的经验是,从应用场景出发去设置标签比较实用,但要系统和遍历的话,可能要从中等标签(媒体)做起,向上做大整合(宣传)和向下做小拆分(报业、广电)。然后从维度看,每个人至少都有领域(如教育)、职业(如校长)、层级(如知名)等几个维度。此外,加上一些特殊标签(如集智),以及亲密度标签(如亲属、同学、同事、同乡、朋友、客服等)。今天刚得知mac新版微信可以直接在「通讯录管理」里给好友添加标签,这是重大喜讯。之前手机手工添加实在太累了。
3。 介绍。在加好友之初,最好在备注添加实名和标签之后,添加联系方式、地址、介绍等,包括一切方便未来回想(搜索)到这个人的关键词。我有个好习惯,会给每个人写一段比较正式的介绍词,存在备注里,下步介绍这位专家,可以直接复制黏贴,很快,看起来也很用心。至于名片和照片,则可以添加到备注的图片里,方便辨认。当然,一些人的朋友圈部分可以补偿这种缺失。
4。 提示。关闭手机里所有的APP提醒,电话、短信、微信和钉钉等只在小图标上显示信息数量,并把微信放在手机桌面比较明显和手指容易随时触及的位置,从而确保自己能第一时间看到,并第一时间回复信息。
第六步,增强扩展。
如果你有许多微信群要管理和维护,可以考虑使用「石墨文档 人机助理」模式。微信群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过多,没有整理,新入群时不知道之前讨论了什么,查看不了历史记录。这点最近新版微信允许跟新邀请加入者分享99条信息,但还是很多具体问题,一是不全,二是邀请后群内的讨论的内容对方看不到。为了补全微信的「集体记忆」,我的思路是安排群助理使用石墨文档等在线共同编辑软件,把一些群友的介绍提前收集整理好,并把群的定位、历史甚至黑话都写进去,形成「群规则」「群名录」等不断更新的「集体记忆」,方便后来者了解情况。我们还可以把群文档的网路链接加入群公告,或者由群助理或者机器人自动推送,就可以方便大家在公告里获取许多信息。 我们甚至可以给机器人设置了自动回复的关键词,让大家在讨论到一些关键词时,获取机器人提供的许多信息。2020年初我曾这么做过,效果不错,但是现在我不再这么做,因为应对微信信息过载,更好的方式还是聚焦主线任务,坚持少即是多,让微信为我们服务,而不是变成对小红点条件反射的机器人。
我临时想到这些,与你分享。欢迎点击查看原文,阅读我的更多经验分享。
“张承辉博客” 查不到微信聊天记录(怎么让警察查不到微信聊天记录)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88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