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别山僧
作者:李白
正文: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注释:
水西:山名。《江南通志》:“水西山,在宁国府泾县西五里,林壑遽密,下临泾溪。”
泾溪:在安徽泾县西南一里,流至芜湖入江。
金策:僧徒所用之锡杖。
云梯:高耸入云之山路。
三天:佛教称色界、欲界、无色界为三天。亦泛指高空。
谑浪:笑傲放浪。
支遁(314—366):《法苑珠林》:“沙门支遁,字道林,陈留人也。神宇隽发,为老释风流之宗。”
远公(334—416):释慧远,俗姓贾,雁门楼烦人。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老庄。既悟道落发,卓然不群。
译文:
何处的名僧来到水西,共乘舟赏月露宿泾溪。
清晨你独自登上山顶,手携锡杖脚登着云梯。
仰首时三天在你眉宇,举足处万岭踩在脚底。
你笑傲放浪如同支遁,风流倜傥惟远公可比。
题解: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其先于隋末以罪徙西域,李白5岁时随其父遁回,居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李白少年时观群书,学百家,任侠广施,对隐逸求仙生活亦颇向往。开元十三年(726),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元十八年到长安,贺知章见其文而叹为“谪仙人”。次年离开长安,开始了游历与隐居生活。天宝元年,李白应召供奉翰林,虽名动一时,然大志未伸,且不容于权贵,终被赐金放还。再度隐居漂泊。安史乱起,永王璘起兵,李白被辟为府僚佐,永王兵败,有诏李白长流夜郎,中途遇赦而还。后依于当涂令李阳冰处,不久病逝。李白之诗超拔尘寰,清向宇外。当时就享有盛誉。李白思想以道家为主导,兼受儒释影响。亦喜与释子交往。有《李太白集》。
赏析:
来无所从来,此诗一开篇便写出山僧飘忽的行踪。在与李白的交往中,更见出其清绝超拔的气度。
他的行为举止像文人一样风流:泛舟玩赏水中之月,夜晚露宿泾溪之畔。但他更有一般的文人甚至包括李白都不可及的精神境界:平明他独自离去,持杖疾步于云外山巅。
大千世界,天地之间,仿佛只容其有腾身之所;绵绵群山,巍峨挺拔,却仿佛不堪其道履。至于他去往何处,亦给人留下不尽的悬念。
对于这样一位自由洒脱、雄姿英发的高僧,即使在以大鹏自喻的李白看来,也高不可追。他笑傲放浪,他风流潇洒,就像东晋时著名的高僧支遁和慧远。
“张承辉博客” 别山僧全诗赏析(平明别我上山去的意思)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9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