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而泣②。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图,一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少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明•李贽《初潭集》)
【注释】
①邴(bǐng)原:东汉末名士、大臣。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②书舍:书馆,古代教授初学者之所。③愿:慕,羡慕。
【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的学校。在中国历史上,夏代就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到了商朝,称为“庠”,到周称为“序”。“序”又分“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官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隋文帝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太学和国子监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学府,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邴原,东汉时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等称”辽东三杰”。其在幼年丧父、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立志学习文化知识,最终感动了书塾里的教师,成就了一则学与教的佳话。一个”泣”字形象传神写出了邴原强烈的求学欲望。
【译文】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小时侯,他路过私塾, 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 。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启示】
1.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2.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无私给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3.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张承辉博客” 邴原泣学的启示(邴原少孤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99637